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及其控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在市场需要充分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存在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却是可以控制的,控制在人们可以承受的限度以内。

 【摘要】:市场经济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市场经济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消级作用,这就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市场经济负面效应主要有二:其一是作为犯罪等社会消极现象重要诱因的拜金主义产生于市场经济元素形态的商品货币之中,其二是市场经济运作为犯罪等社会消极现象提供了外部条件和相关因素。

  在市场经济需要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存在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却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搞得好,完全可以把它控制在最低限度,即控制在人们可以承受的,不影响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限度以内。

 【论文内容】:市场经济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因为,市场经济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但是,市场经济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市场经济负面效应。

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产生和表现

  市场经济负面效应主要有二:其一是作为犯罪等社会消极现象重要诱因的拜金主义产生于市场经济元素形态的商品货币之中,其二是市场经济运作为犯罪等社会消极现象提供了外部条件和相关因素。

1、作为犯罪等社会消极现象重要诱因的拜金主义产生于市场经济元素形态。

(1)商品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元素形态,比市场经济更为悠久,它是人们交换劳动的一种生产关系。但在商品关系之下,人与人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却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这样商品就获得了一种神奇的魅力,似乎是一种凌驾于人之上并统治着人、支配人的命运的东西,从而一些人便对它顶礼膜拜。这就产生了商品拜物教。当货币出现以后,又产生了货币拜物教。货币拜特教是商品拜物教的发展形态,不过它更耀眼、更明显。对货币拜物教的信徒来说,货币成了“最高权威”的东西,简直是“万能的上帝”。这就产生了拜金主义。拜金主义者崇拜货币就象天主教徒崇拜上帝一样。当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到市场经济以后,拜金主义更是日甚一日地膨胀,迅速成为多种社会消极现象的驱动力,也成为多种犯罪增多的重要诱因。

(2)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金钱追求与占有的一般想法并不一定是拜金主义。所谓拜金主义,是指货币追求者为了满足对货币的贪欲,不顾社会公德,不择手段,甚至用违法犯罪的办法占有货币的一种思想作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了哥伦布1503年信中的话,形象地提示了金钱的魔力:“金钱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成为他想要的一切东西的主人。有了金钱,甚至可以使灵魂升入天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151页)有句俗话,叫“钱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在拜金主义泛滥的地方,金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错的变成对的,坏人变成好人。因此一些人很容易变成追求货币的拜金狂。在拜金主义泛滥的地方,以牟取金钱为目的刑事犯罪触目惊心,官员腐败与经济犯罪层出不穷,社会丑恶现象五花八门。

(3)在市场经济需要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由此产生的拜金主义也必然存在。前几年,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世界上最好的图画是钞票,最好听的声音是点票子的“沙沙声”。一些拜金狂把钞票作为唯一的希望,让它主宰一切,为了钞票有的自杀、有的发狂,有的犯罪,有的去搞社会丑恶活动。

2、市场经济运行为犯罪等社会消极现象提供了外部条件和相关因素。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我们可以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方面看到一些消极现象。
(1)市场经济以承认不同利益所有者为前提,如果这种不同利益脱离了社会约束,走向极端,就会成为反社会行为,从而发生犯罪等现象。比如,有的人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铤而走险,这是走私贩私,贩卖毒品等犯罪活动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
(2)等价交换原则一旦侵入政府官员头脑,就会使公务活动扭曲变形,导致钱权交易,出现腐败现象。此等事例,不胜枚举。
(3)市场经济运行引起的人、财物大流动,为犯罪等社会消极现象提供了条件:

第一,各种不法分子利用人、财、物的全方位大流动作掩护,混杂于流动人口之中,乘机进行违法活动。
第二,大批流动人口长期在外,在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提供了条件。
第三,在流动人口中,信息传递特别快,违法手段更加狡猾多变,发案后又难于取证查处。
(4)竞争机制使一些脱离社会约束的利益主体采用假广告、假商标、假合同和卖假货等手段,捞取非法收入;激烈地竞争还使一些因亏本而破产,因破产而被淘汰。破产的企业主和大批失业者,有可能认为社会抛弃了他们,从而产生对社会不满或怨恨心理,一旦遇到适当机会,其中有些人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5)分配不公特别是个人收入过分悬殊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那些收入低微而又品质不好的人难免产生“红眼病”,其中有些人便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6)花花绿绿的商品世界,形形色色的广告宣传,必然会刺激一些人的消费心理,特别是那些控制力差、行为放纵、意志薄弱的青少年在超前消费和享乐主义影响下,便可能采用非法手段攫取钱财。

  上述各种表现,在经济解体、市场经济起飞、经济体制转轨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特别突出,这个时期,加强社会控制就变得十分必要。

 

社会控制的几点思路

  在市场需要充分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存在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却是可以控制是,只要搞得好,完全可以把它控制在最低限度,即控制在人们可以承受的,不影响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限度以内。

  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控制力与市场经济秩序有直接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市场经济秩序愈好,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控制力愈强,反之相反。因此,经济环境治理,首先要建立起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是通过、经济、行政等手段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它不仅包括反映经济关系的秩序,而且也包括(民主、法律等)、思想在内的整个社会活动秩序。为此,以下各项措施都是必要是:

1、全面坚持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1)控制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归根结底需要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可为市场经济退出舞台提供物质基础,从而为扫除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及由此产生的拜金主义创造必要条件。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可增强经济实力,又可在生活资料不断丰富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管仲说:“民富则易治也,民穷则难治也。”全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带动下,尽快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起来,这是控制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一个重要条件。作为控制市场经济负面效应重要手段的公安队伍建设、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也都需要经济的不断发展来提供物质基础。

(3)党的十四大提供了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明确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一体制的建立不仅可以解决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出现的矛盾、漏洞,而且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提供了必要基础。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加快民主与法制建设

(1)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既是贯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首要环节,也是控制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必要条件。不严厉打击那些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就无从说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正常秩序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二者提法虽有不同,但实际内容是一致的。

(2)搞好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治产生于市场经济又服务于市场经济,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增强公民的民主观念,既可加强民主监督,防止或减少腐败现象发生,又可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各种犯罪也会减少。

(3)加快立法,严格执法,加强法制。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法制经济。我国法制建设虽然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远远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坚决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原则。只有坚决而实事求是地惩治违法犯罪的少数分子,才能震慑和挽救有轻微违纪违法行为的人。与此同时,要加强法制教育,加强公民的法制观念,使人们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并严格依法办事。

3、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市场经济观念产生于市场经济,又服务于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必须克服根深蒂因的经济观念和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在转变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中要警惕左,主要是防止“左”。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左”带有革命色彩,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不是右,而是“左”。因此,不换脑筋、不更新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建立将遇到极大困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将扭曲变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重视理想教育、德育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一代“四有”人才。为此,必须坚持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抓好改革开放的同时,把各种犯罪控制在最低限度。坚持两手抓,既坚持了治标,也坚持了治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