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汇率政策的变化及启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6-25
 摘要:一国汇率政策的选择,最终是为其和的长远服务的。考察日元汇率政策长达50年的演变历程及其中的成败得失,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内在的必然性。别国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汇率政策的谋划亦具有重要的价值。

  近来,一些日本政府官员以及日本媒体,不断鼓吹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论点,日本财政部官员甚至在重要的国际会议上,提出政府应该让人民币升值的要求,并呼吁美欧国家与其一起对中国施压。8月29日,日本方面表示,其财政部长盐川正十郎要与即将访问日本、并随后访问中国的美国财政部长斯诺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以显示日美在此问题上步调一致的立场。

  日本政府希望人民币升值的理由非常明确,他们认为中国产品之所以能大量出口,主要不是因为中国(包括在中国的外资企业)竞争力提高,而是由于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缘故。他们认为,大量中国生产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在被低估的人民币汇率的“帮助”下出口到日本,“加剧”了日本的通货紧缩局面,因此,只要人民币汇率提高了,中国对日出口产品就会减少,日本的通缩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日本经济就可以复苏。

  这是一个站不住脚的观点。且不说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畅销是否同人民币汇率被低估有关,仅就日本通缩问题而言,其与中国产品的对日出口根本就没有多大关系,因为中国对日出口的产品价格对于日本整体价格水平的影响是极为有限的。日本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是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导致国民整体收入水平下降,进而引起总需求不足所致。

  有意思的是,在日本朝野鼓吹人民币应该升值的同时,日本政府自己却在不断采取措施,阻止日元汇率的升值。最近几年,日本政府多次大量抛出日元购买美元或欧元,以遏制日元升值势头。中国有句老话,叫“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看来日本人的逻辑,与中国古代州官的“逻辑”如出一辙。

  从二次世界大战后50多年的时期来看,日本政府的汇率政策,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1)建立并极力维护日元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时期(1949— 1971);(2)被迫采取浮动汇率制度,  日元逐渐升值时期(1971—1985);(3)允许日元汇率大幅度升值时期(1985—1997);(4)采取措施阻止日元汇率升值时期(1997年至今)。回顾日本政府汇率政策的变化,对我国汇率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建立并极力维护固定汇率制度  (1949~197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提出了贸易立国的口号。为了发展经济,扩大出口,稳定的汇率是不可缺少的。战后不久,美国也作出了有必要加快日本经济恢复的决定。1948年10月,美国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提出了包括设置固定汇率在内的九项稳定经济原则。经过美国占领当局和日本方面的反复研究,终于决定自1949年4月25日开始,实行1美元兑换360日元的固定汇率政策,这个固定汇率一直保持了22年,一直到1971年12月才正式改变。

  持续保持22年之久的360日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得日本企业能够在二十多年的时期内,不必理会汇率的变化,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扩大产品出口等方面。技术水平的飞跃为日本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经济增速明显加快。特别是60年代的经济增长倍增计划期间,日本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更是惊人地达到10%以上。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对美出口的增加,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增长,使得长期以来一直扶植日本发展的美国,开始对咄咄逼人的日本企业的产品出门,产生了越来越大的不满。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最初的日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棉纺织品等轻工产品方面,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日美贸易摩擦开始向几乎所有重要产品领域延伸,随之而来的是,美国方面对日本的压力也开始增大,在金融方面要求日元升值。

  二、被迫采取浮动汇率制度,日元逐渐升值时期(1971—1985)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下,特别是美国政府于1971年8月单方面宣布以放弃美元兑换黄金、对进口货强制性征收10%进口关税等为主要内容的紧急经济政策,进而从根本上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的动荡加剧,日元汇率开始上升。

  日本政府为维护360日元兑1美元的汇率水平,多次入市干预,抛出日元、购买美元,但这些措施都无济于事,日元汇率还在升值。尽管如此,欧美国家仍在不断批评日元汇率升值幅度不够。在此背景下,经过有关国家多次磋商,1971年12月,西方十国财政部长在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馆召开会议,决定将日元汇率升值16.8%,即1美元=308日元,并以此作为标准汇率,上下可浮动2.25%。同时,当时的西德政府也同意将马克对美元汇率升值13.8%。这些就是被经济学家称为“史密森协议”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美国的贸易逆差继续扩大,美元汇:率仍在不断下滑,至1973年2月13日,美国财长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10%。在此形势下,日本政府也只好使日元向浮动汇率制过渡。

  从上事实表明,日元汇率从固定汇率制过渡到浮动汇率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是在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之后才实现的。经过长达近22年的固定汇率制度期间的潜心发展,到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出口方面来看,日本产品也开始跃居世界前列。比如,在1965年日本的汽车出口只是德国的13%,而到了1974年日本就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实际上,到了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日本产业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日本有条件允许日元升值的强大物质基础。需要指出的是,日本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出口的增加,主要靠的是日本本国的,而不是靠引进外资、由外资企业主导本国产品出口来实现的。而且,日本企业的许多核心技术、都是自己开发的,这就为日本企业日后承受日元升值带来的压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实现了浮动汇率制,从1971年到1985年之间,日元汇率的升值过程还是比较平稳的,如以每年12月成交价/中间价来看的话,1972年、1978年和1985年美元兑日元的汇率分别为 1美元兑301.66日元、194.30日元和200.25日元。但是在1985年的“广场协议”之后,日元汇率的升值速度明显加快。

  三、允许日元汇率大幅度升值时期(1985-1997)

  i985年美英法日德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促使日元、西德马克对美元升值的协议,从此之后,日元汇率开始迅速上升,进入了长达10年之久的升值周期。到1995年,日元曾一度达到80日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

  “广场协议”后日元汇率的急剧升值,既是日本政府试图以此缓和日美贸易摩擦,避免两国关系恶化的举措,也与日本政府想借此机会提高日元国际地位,进而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有关。当时,在日本国内有人认为,日元升值意味着日本不但在制造业方面已经“打败”了当年的战胜国美国,而且在货币领域,日本也开始挺起了腰板。在这种盲目乐观情绪的支配下,一些日本企业和机构,不但大量在欧美国家购买房地产,而且不惜重金购买名画古董等。这种现象尽管只是日元升值过程中的个别的、短暂的现象,但也反映了部分日本人在对待日元升值方面的扭曲心态。

  日元的急剧升值,对日本最大的影响,是促进了日本企业的对外投资。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就掀起了一轮对外投资的热潮。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主要是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为降低成本和占领海外市场而被迫进行的海外投资。

  此时的日本尽管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其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仍然集中在汽车、钢铁、家电、造船等传统产业方面。以信息、生物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因此,传统行业的企业大量到海外投资,导致日本出现了所谓的国内产业空洞化现象,破坏了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大批企业到国外投资,制约了国内就业需求的满足,导致内需不足。而内需不足又反过来影响企业在日本国内的投资需求,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这才是致使日本经济长期陷入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采取措施阻止日元汇率升值时期(1997年至今)

  日元升值给日本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是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破灭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经济由此陷入长达十几年的不景气之中,至今未能摆脱。日本政府也终于认识到在条件不成熟的时期,让本国货币过度升值的危害,因此转而采取了阻止日元升值的策略。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美国政府也开始实行强势美元的政策,美元汇率逐渐走强。1997—1998年亚洲危机时,美元兑日元汇率一度升到1美元兑140日元左右的水平。但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9·11事件”后,由于受担心本国经济濒临衰退的边缘,和不少国内人士认为美元币值被相对高估等因素的影响,美国政府又开始调整汇率政策,采取了实际上的放任美元贬值的策略。对于美国政府的这种政策变化,日本方面非常不安,想方设法不让日元汇率升值。仅今年1—7月,日本政府就动用9.03万亿日元入市干预。

  日本政府干预汇市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企业产品的出口,以外需来弥补因长期萧条而导致的内需不足,以起到缓和通货紧缩的作用。由此可见,在条件不完全具备时,贸然使本国货币升值会给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和经济金融的宏观调控选择带来多大的危害和被动。

  分析战后50多年日本政府汇率政策的变化,对正面临着来自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我国来讲,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第一,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的汇率水平,这对保证我国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特别是,我国还处在市场经济的初期阶段,企业的竞争力还不是很强,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经济还非常落后,就业形势还很严峻,在此情况下,维持比较高的出口增长速度,以此来拉动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还要注意的是,在我国的出口中,各类外资企业的出口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与日本出口基本来自本国企业不同),未来这些外资企业将其利润汇回本国,会对人民币构成贬值压力。第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是必然的趋势。但人民币升值一定要与经济发展的进程与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进程相适应,特别注意避免人民币在短时期内急剧升值(或贬值)。良性的汇率变动(升值或贬值)应该表现为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三,在外界对人民币的升值(或贬值)预期强烈的时候,更不可轻易作出决定,以免被投机势力所利用,给我国经济带来损失。

  

  安保哲夫等。日本式生产方式的国际转移。苑志佳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