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典著作理论体系结构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徐 明 时间:2010-06-25
    【摘要】《资本论》的理论结构体系的性是在于围绕“资本”这一中心主干循序导出了一系列的资本理论,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庞大理论体系。这也就是法国当代“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流派主要代表人物路易·阿尔都塞所说的《资本论》茫茫森林体系。
    【关键词】资本理论; 体系结构;分枝结构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也是、学、学等交叉的完美统一。江泽民主席在庆祝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着重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1] (р.21)为此,我们现时期对《资本论》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
    一、马克思《资本论》理论体系结构分析源起
    
    马克思说:“分析经济形式,即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2](P8)但马克思的这种用抽象力完成的科学巨著博大精深,不易读懂。然而《资本论》的结构体系是非常科学的,在多年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我们发现,《资本论》的这种结构体系的规律性是在于围绕“资本”这一中心主干循序导出了一系列的资本理论,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庞大理论体系。这也就是法国当代“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流派主要代表人物路易·阿尔都塞所说的《资本论》茫茫森林体系。这就为我们将《资本论》体系形象化提供了可能。?
    众所周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资本论》的研究或偏重于哲学方面,或偏重于经济学方面。而从哲学与经济学两个方面共同来研究《资本论》是大有可为的。?在国外,《资本论》的研究工作在法国可谓硕果累累。较为有成就的有路易·阿尔都塞、艾蒂里安·巴里巴尔等。主要著作有《读〈资本论〉》、《保卫马克思》等。?国内的专家学者刘永佶、张薰华等也推出了《资本论》逻辑论纲、《〈资本论〉脉络》、《〈资本论〉中的数量分析》、《生产力与经济规律》等著作。?近一、二年,国内有专家学者把《资本论》的研究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尤其是国有改革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如:姚挺的著作《资本论》第一卷逻辑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李欣的《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对国有企业发展的几点启示》等等。?
    总而言之,《资本论》的研究在各学科交叉中进行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如经济哲学、经济历史、经济文化问题等在《资本论》体系中的交叉研究。?
    阿尔都塞提出的《资本论》森林体系无疑是由树木组成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等所有理论就是构成“资本”这座理论森林体系的大树。对这些理论的树形结构的研究在国内外还是一片空白。开展这项工作的研究不但能填补国际、国内的研究空白,还会因研究完全立足于历史发展、经济与哲学交叉的三门学科中,会使《资本论》的结构体系形象化,从而实现结构方法论理论与实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结构的结合上的重大突破,以指导中国的特色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广泛应用于《资本论》的教学中,所以说,无论是在科研教学,还是在现实工作指导上,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如果说经济建设的实质是解决经济过程中的各种矛盾,那么《资本论》理论体系树形结构的形象化研究将更有利于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学者对马克思“资本”的含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借鉴、吸收,使我们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构造日趋完善。?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论》结构的探讨?

    关于《资本论》的外部结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进行过专门探讨。在读过《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的清样后,恩格斯在写给马克思的信中直言:“你怎么会把书的外部结构弄成现在这个样子!……思想进程经常被说明打断,而且所说明之点从未在说明的结尾加以,以致经常从一点的说明直接进入另一点的叙述,这使人非常疲倦,在没有密切注意的情况下,甚至会使人感到混乱。在这里题目分得更细一些,主要部分更强调一些是绝对合适的,在准备版时,这一点一定要做到。”?为使抽象阐述的思路明显地表现出来,恩格斯建议马克思“应当用黑格尔《全书》那样的方式来处理,分成简短的章节,用特有的标题来突出每一个辨证的转变,并且尽可能把所有的附带的说明和例证用特殊的字体印出来。”[3] (P10)马克思按恩格斯的建议对第一卷进行了认真地修改。当然,人们是没有理由从这方面对马克思《资本论》的外部结构和形式提出更多奢求的。但是,从教学与科研的角度,我们却可以按阿尔都塞的思路走下去,尝试用树形结构来将抽象阐述的思路明显地表示出来,因为形象化的理论体系更利于我们接受。?
    《资本论》的对象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哲学问题,它包含的经济内容和历史内容无时无刻地不在引导我们去深入地思考。随着思考的深入,我们又往往陷入这种哲学、经济学和历史交叉的包围之中。显然,这正是《资本论》博大精深之所在。经济的哲学和哲学的经济学科学研究的发展使我们在审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架构之时平添了几多视角。这有别于法国学者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的纯哲学的反经验主义、反还原主义、反历史主义和反人道主义的归纳与思考。基于马克思的生产物质性理论,生产支配消费和分配理论、劳动过程条件的物质性和生产资料的支配作用理论以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统一的对象结构理论的论述,我们完全可以按结构层次展示出马克思理论的科学体系,将抽象的理论以形象化。也就是“在《资本论》这个茫茫森林中为自己开辟道路。”[4](P2)   三、《资本论》第三卷理论体系树形结构扩展分析?

    《资本论》第三卷理论体系以三大理论即平均利润理论,剩余价值分配理论和各种收入及其源泉理论为主干,按篇章结构又扩展出众多分枝理论,这里我们仅就第3卷尝试进行全面扩展性(大树形状)结构分析,具体分枝理论分析如下:?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1:第一篇共包括七章。其结构为:第一章研究所费资本怎样转化为成本价格,即剩余价值怎样转化为利润;第二章研究剩余价值率怎样转化为利润率的各种因素,进而分析剩余价值以前者为前提转化为利润。这是从质的方面研究利润和利润率。第三、四、五、六章研究影响利润率的各种因素,这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利润和利润率。第七章是对本篇的补充说明,着重指出经过上述转化,掩盖了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第一篇为一级转化。?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2:这是第一章的内容,主要研究商品价值c+v+m是怎样分解为成本价格和利润的。这种划分是以c+v转化为成本价格(k)为前提的。?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3::由于(c+v)转化为成本价格,剩余价值(m)随之转化为利润,从而商品价值表现为成本价值(k)加利润(p)即(c+v)+p。?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4:随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就转化为利润率,即m′→p′,并从量的方面分析利润率的数量变化,从量的方面揭示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5-6:第二篇8~12章。其结构为:第八章为本篇研究的出发点和前提,第九章研究平均利润率(p-)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k+p-),第十章进一步研究利润的平均化,第十一、二章对中心问题作补充说明。中心研究利润的平均化和生产价格的形成。这是二级转化。即利润(p)转化为平均利润(p-),商品价值(c+v+m)转化为生产价值(k+p-)。这就使利润(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之间,生产价格与商品价格之间,不仅在质上不同,而且在量上也不一致了。从而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秘密和剥削实质。?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7:第3篇,13—15章,研究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及其内在矛盾,其结构为:第十三章研究规律本身,即下降趋势的内在性和内在矛盾;第十四章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各种因素,第十五章,这个规律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8:第四篇,本篇重点研究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共五章,16章研究商业资本的独立化,它的职能和特征以及与产业资本的关系。17章研究商业资本参加利润平均化。18章研究商业资本周转的特点和商业价格的形成,19章货币经营资本的由来和职能,20章商业资本的历史。?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9: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形式转化为商业资本,其运动形式为G—W—G′,其职能是完成商品资本职能。?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10:商业利润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在流通中借助于店员的劳动实现的,并参加利润平均化,获得平均利润。这时商品价值=成本价格(k)+产业利润(p)+商业利润(h)。?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11:纯粹流通费用是由商品价值形态变化即商品买卖行为引起的,主要在商品售卖价格中得到补偿,作为预付资本参加利润平均化,获得平均利润,这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12:第五篇,本篇研究对象是生息资本及其信用制度。重点研究它们的产生、性质、特点、形式及其运动规律。共十六章。21—24章主要研究生息资本及利息,重点研究总利润即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利润。即存在形式的转化,这种转化是剩余价值四个转化阶段,创立了马克思的生息资本理论。揭示了借贷资本的特点及其运动规律,利润是怎样在质和量上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等等,在没有银行中间介入,资本资本家直接把货币贷给职能资本家。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13:研究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重点研究银行资本的形成、特点、银行利润及其运动规律。银行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职能不同,是代表二者的双重人格出现的。银行资本的出现,使资本运动更为复杂。?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14:主要研究生息资本与信用制度的关系。重点研究虚拟资本、(虚拟资本是能带来资本化收入而虚拟出来的货币资本,它的存在形式是有价证券。),它的特点、运动形式以及与现实资本的关系。?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15: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考察信用制度和货币流通的关系。重点研究统一的资本主义货币信用制度。?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16:研究生息资本的历史,研究前资本主义的高利贷资本与资本主义生息资本的关系。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17:第六篇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地租。本篇是在平均利润存在形式和转化形式的基础上,研究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部分——超级利润。马克思把地租当作剩余价值的派生形态进行研究。本篇共十一章,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37章)阐述本篇的研究对象,概述资本主义地租。第二部分(38—44章)资本主义地租形式之一,级差地租。第三部分(45—46章)资本主义地租形式之二,绝对地租,第四部分(47)资本主义地租产生的历史过程。?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1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前提是:实际耕作者是雇佣工人,他们被资本家雇佣,企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土地,在一定期间内要支付一定的货币额,这个货币额只要为耕地、建筑地段、矿山、渔场、森林等支付,统称为地租。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上借以实现即增殖价值的形式,确切地说是超过平均利润的余额。于是,就组成了社会的骨架——三大并存对立的阶级:雇佣工人、产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19:马克思分析了绝对地租的二种形态,即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并各自分析了条件、原因、源泉;级差地租Ⅰ是级差地租Ⅱ的基础和前提,但二者又有区别,级差地租Ⅰ是以土地肥力或自然生产力的不同为前提;级差地租Ⅱ则是以技术条件或技术生产力不同为基础的。级差地租Ⅰ是土地粗放经营的标志,级差地租Ⅱ则是集约化经营的表现。?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20:马克思分析了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形成及其特点,但是要注意的是:第一,绝对地租不是由垄断价格形成的。第二,新加入耕作的同样土地,能提供同样的地租;非农用地的地租,在理论上和农业地租基本相同,但这种地租垄断价格起很大作用。?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21:这一章也是对第六篇地租理论的。马克思在批判分析古典经济学家地租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地租几种形式及其过程。从形式上说有劳动地租、产品地租、货币地租。?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22:这是资本论第七篇的内容,带有综合总结性质的一篇,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收入的真正源泉是工人每年所创造的新价值,从而进一步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本篇共五章(48—52章)。前三章从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总过程阐述资本主义分配论,重点阐述新价值即v+m的分配。后二章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高度揭示出资本主义分配关系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23:三位一体公式认为:利润是资本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地租是土地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工资是劳动服务带来的报酬,马克思不仅分析了这一公式错误所在,而且认为它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每年由工人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这个真正源泉掩盖了,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24:斯密把商品价值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的v+m,马克思用再生产原理,揭示和分析了总收益(c+v+m)、总收入(v+m)和纯收入(m),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观点。?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25:分配关系不是自然关系,而是历史的社会关系,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性生产方式;它和生产方式一样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基础上的,同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是具有独特性和历史哲理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分配关系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同样也具有哲理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二个特征:一是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并起决定性作用;二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
    理论体系结构分枝26: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是同它们的收入相联系的,也就是说,同地租、利润、工资这三个主要收入形式相适应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阶级即土地所有者、资本家、雇佣工人。
   
   结语  
   马克思用抽象力完成了《资本论》的理论体系。现在,我们可以用形象的树形结构来体现这个茫茫的理论森林体系。单木不成林,当我们把理论森林地分解,最后还原为各独立理论之树时,形象化地把握《资本论》的精髓就容易得多了。?理论的力量不在于体现出的最后结论,而在于它体现出的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的认识。《资本论》中揭示的是 商品经济的共同规律,这里虽然没有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的完美答案,但这里贯穿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理论思想。江泽民主席在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重点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意义,这也正是《资本论》森林体系研究的意义所在。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来研究《资本论》理论的结构体系,无疑将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光辉的历程,庄严的使命─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辅导:[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3] 周守正:《〈资本论〉教学与研究纲要》第一卷》[M]北京:中国出版社,1999年版。
[4]〔法〕路易·阿尔都塞、艾蒂安·巴里巴尔:读《资本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