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会:一种可能的理想图景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 键 词:未来社会 预测
未来社会应具有什么样的理想图景,这是一个古今中外都说不尽的话题。一方面,我们有可能对未来社会勾画出一个基本框架;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可能深入到细节,因为越细致便越容易陷入荒谬和空想。另外,我们构想未来社会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构想。马克思说:“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所以,超越现实,用实际行动建设一个更适合人类本性需要的理想社会,才是问题的真正核心。
1、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质特征。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类有理想,而动物只有事实。动物只生活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和物理世界中,而人却生活在一个理想世界、意义世界之中。人能发明、运用各种“符号”,在观念中构想出他所需要的“理想世界”,而动物只能按照物理世界给予它的“信号”,被动地接受直接给予的“事实”,所以始终不知何为“理想”。另外,对理想社会的探索与建构,也是人类生存和的需要,这种需要构成了人类重要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取向。贝格尔说:“一切在社会中建造起来的世界天生都是不稳定的。它们靠人类活动支持,因而不断地受到人类的自私自利和愚蠢行为的威胁。”[2]这使得人们要通过合理化的过程支持正在晃动的社会秩序的大厦,也就是说需要建造一个意义的世界来对社会秩序的合理性作出终极的证明。“人类存在从本质上说,是不可避免的外在化活动。在外在化的过程中,人向实在倾注了意义。每一个人类社会都是外在化了的、客观化了的意义大厦,它总是力图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每一个社会都在建造一个在人看来是有意义的世界,这是一项永不会完结的事业。”[3]
2、目前,我们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只能是一种可能的预测。从本质上讲,理想社会是人们对自身与社会关系发展未来美好前景的展望与构想。它以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足和否定性评价为前提,包含着对发展中的未来需要的积极预测,从真理性与价值性、客观规定性与主观创造性的结合上,形成以解释社会生活、指导和规范人们实际活动为主要内涵的未来社会理想模型,并寻找实现它的最佳途径。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所独有的对理想世界的超前建构、主动创造和锐意追求。从社会发展的实践看,随着时代的不同,随着各民族的环境、具体国情的不同,人们对理想社会的选择和建构有不同的表述。历史上,西方有柏拉图的理想国、摩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等,东方有儒家的“大同世界”、老子的“小国寡民”、陶渊明的世外桃园等;在当代,有典型的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模式等。那么,未来理想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图景,只能最终取决于实践和时间两种因素。一方面,人类历史的发展具有偶然性,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对未来社会的图景提供一种预测;另一方面,人类历史的发展又具有某种必然性,所以,符合客观的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又具有很大的现实可能性。
3、理想社会应具有无本质冲突特征。人类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下列三种本质性的冲突有直接的渊源。一是人与自然的冲突;二是人与人,即人与社会的冲突;三是人与自身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人的肉体与灵魂的冲突。从目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状看,上述三种类型的冲突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符合人类的利益,也符合自然的法则。但是,人类却总是在试图仰仗自己发达的理性,想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自己对自然界的绝对支配地位和统治地位,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冲突日渐恶化。当然,残酷的事实也在不断地着人类,促使人类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这种反思的成果。但人类要想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从人与人的关系看,人类也并未找到有效的社会组织形式。这里现实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个人就是一切的个人主义。资本主义就是这样一种个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组织形式。但是,资本主义“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没有别的任何联系了。”[4]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全都被抹杀了。另一种情况是与个人主义相对的集体主义。针对个人主义状况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们试图用集体主义代替个人主义,进而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但严峻的现实是,这种集体主义的有效形式也并未彻底找到。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集体明确区分为“真实的集体”与“虚构(或虚幻)的集体”两种。认为真实的集体是个人获得自由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5]“在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6]而虚构的集体则“总是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而使自己与各个个人对立起来”。[7]这种虚构的集体主义的最终结果是,一方面绝对地排斥了个人,变成了一种专制主义;另一方面扼杀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丧失了对社会、集体的信任感、归属感和依赖感。从人与自身的关系看,目前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精神危机。在人们的物质世界逐渐变得富裕的同时,人们的心灵世界却在日益变得空虚和贫乏。对此,“人类价值新论”世界大会主席马洛斯认为:“我们时代的根本疾患是价值沦丧”,“这种危险状况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严重”,“我们正处在一个旧的价值体系已陷困境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产生的断裂时期”,“我们面临着毁灭的真实可能性”。[8]从深层次看,社会出现的颓废、道德沦丧、抑郁、失望、空虚、绝望,都根源于人们缺乏一种价值信仰和值得为之献身的东西,其实质就是人类并没有处理好自身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关系。“魔鬼”来了,而“上帝死了”(尼采语),当然,这里“魔鬼”是指物欲而言,“上帝”是指精神世界而言。上述三种类型的冲突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总根子。所以,一个社会只有消除了这三大类本质性冲突,才有可能使社会发展进入良性轨道,才有可能使各种社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4、未来社会的政治权力结构应呈网络型特征,而不是目前的金字塔型结构。所谓金字塔结构,就是指权力的运作主要是自上而下,少数人掌握着社会的大部分权力,处于权力的优势方,大多数人处于权力的劣势方。而网络型权力结构,则是指权力的运作如同网络,互相制约,互相平衡,谁也不处于优势地位;并且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网络的运转呈高效率状态。网络型权力结构与金字塔型权力结构相比,网络型是一种更稳定、更体现个人自由的权力结构。另外,网络型结构是一种更富弹性的结构,容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冲击。从金字塔型结构要过渡到网络型结构,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社会成员的普遍理性化;二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其中上述第一个条件是网络有效运作的人文前提,第二个条件是网络有效运作的物质前提。5、未来社会的应是和谐经济。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已经经历了农业经济、经济等形态,目前,正向知识经济形态迈进。而未来社会,理想的经济形态应是和谐经济。具体来说,这种和谐经济的主要特征应具有:(1)高度流动性,整个经济系统的“物流”和“价值流”处于一种高度流动状态,所以,经济的不均衡会很快得到克服。(2)有限性,即人们不再追求无限欲望的满足,而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有限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节制将成为人们的一种主导观念。(3)对称性,即经济系统呈现一种生产协调与分配协调。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经济权力的运作是均衡的,不存在局部优势权力的滥用,如垄断等;另一方面,财富的分配也是均衡的,不存在两极的积累趋势,因为存在一种自动协调机制,会自动平衡这种分配中的不均衡。(4)有序性,即经济系统各元素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处于一种高度有序状态。(5)开放性,即经济系统是开放的分工协作系统,而分工的精细化和有序化要远远高于目前的水平。(7)多元性,这种多元性一方面表现为生产要素的多元;一方面表现为生产要素组织形式的多元。(8)自组织性。即经济系统有自组织功能,呈有机特征。(9)稳定性,就是经济没有大起大落的波动,总体上呈现一种平稳状态。(10)统一性,即形成全球统一经济体系。
6、未来社会的精神家园将呈现百花齐放、阳光普照局面。所谓百花齐放,就是文化的多元性;所谓阳光普照,就是理性精神的主导性。一方面,人类的精神领域是丰富而多彩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互相争奇斗艳;另一方面,又统一于一种主导思想中,这种主导思想体现了人类精神的精华部分,是人类文化精神的精炼凝结,显示了人类智慧和理性的最高水平。
7、在未来社会,道德调节将可能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调节手段。道德调节本质上是一种软调节,或者也可看成是一种自觉调节,即依靠人内心的自觉来维持秩序的正常运转。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如原始社会,由于规则体系的不健全,习俗、道德是主要的社会调节手段。但这时的道德调节是一种低层次和低水平的调节,因为这是建立在人类理性不发达基础之上的调节,另外,这种调节中的道德内涵和道德手段十分不完善和十分落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规则体系的不断完善,人类社会进入以软调节与硬调节手段相结合的阶段,即一方面依靠道德调节手段,也就是继续依靠人的自觉来调节,另一方面,又充分运用硬调节手段,即依靠一种外部强制规则,如等手段来进行管理社会。人类社会的第三个阶段将以硬调节手段为主,即主要依靠法律等外部强制力来进行调节。硬调节手段完善化的结果就是社会进入法治社会。但是,法治社会并不是人类理想社会的必然选择。因为法律调节本身就显示了一种对人的外部强制力;所以,法律调节是人类在不成熟状态下的一种无奈选择。另外,再完善的法律也是由人制定的,它不可能穷尽所有可能的情况;所以,法律总有漏洞。而道德调节则不然,一方面它体现了人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它使调节的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它也发挥了人的主动性,使调节的漏洞大大减少。所以,从根本上来看,只要道德的内涵是完善的,道德调节的功效应高于法律调节。在未来社会,一方面,人类普遍达到了一种自觉状态,外部的强制力已显的多余;另一方面,道德范畴本身也在变化,此时的道德内涵已不同于早期和目前人类社会的道德内涵。所以,在未来社会,道德调节将可能成为主要的调节手段。
8、未来社会的财产制度可能既不是公有,也不是私有,而是一种公有与私有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将表现为不同财产权利主体的权力束互相交叉、相互制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状财产所有权结构。
9、未来社会可能会形成全球、经济、文化的统一行动体系。军队等各种暴力机构将会被全球统一的常规控制机构所代替。
10、未来社会将会既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是合作与竞争并存。人们在物质领域将更多地表现为合作,在精神领域将更多地表现为竞争。追逐知识,追求精神的享受将成为一种时尚;而对物质的追求将被节制,当然这种节制是一种自觉的节制,是人类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
11、未来社会将是高度敏感性和高度稳定性并存。一方面,社会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有机体系,并且因为信息的传输极为迅速,所以,社会变得十分敏感;另一方面,社会内部形成了相互制约的稳定机制,任何不良情况的出现都会被扼杀在摇蓝中。
12、在未来社会,人们将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会变得十分谨慎。从目前人类社会的现状看,一方面,人们已经具有了十分发达的技术开发和生产能力;但另一方面,人们对技术的安全应用能力仍然十分有限和脆弱。如9·11事件就是一个例证。恐怖分子就是利用了人类自己生产的强大技术体系,攻击人类脆弱的技术安全保卫能力,从而造成了一场人类的大灾难。所以,如果人类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技术安全应用体系,则技术的生产能力越强,社会遭受大灾难的可能性就会越大。所以,残酷的事实将人类、促使人类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会变得十发谨慎。所以,未来社会人类将不仅会拥有发达的技术生产体系和能力,而且会有更发达的技术安全应用和防卫能力。
13、在未来社会,教育体系的发达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形成了有效的终身教育体系;整个社会将变成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型社会。同时,卫生、事业将会得到极力推广和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和服务业将会成为社会最主要的产业。
14、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任何社会中都会存在,未来社会也不例外。如性别等自然原因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消除的。但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等差别在未来社会将会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因为要完全消除这些差别,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完全的无差别只能存在于完美的理想假设中。
15、未来社会将最终使人自身的价值得到最大体现,人本身将成为社会的最高目的;同时,外部自然世界也得到了人类最好的呵护,使其发挥了为人类服务的最佳功能。
当然,上述设想仅仅是一种可能。马克思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一个总的合力”。[9]所以,人类社会的演进是一种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均衡,这里任何一种因素的波动都会导致均衡状态的变动。因此,面对无为的自然,关注和充分发挥人类自身的能动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在社会发展中人的能动性本身就是一种十分活跃的因素。兰德曼说:“人类的生活并不遵循一个预先建立的过程,而大自然似乎只做完一半就让路了。而大自然把另一半留给人类自己去完成。”[10]这就是说,人类在本质上不是一义确定的,而是非确定的。人类怎样塑造自己,怎样设计自己的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自身。所以,认真对待我们目前所面对的一切,谨慎做出我们的一切选择,这才是最重要的。
注释:
[1][4][5][6][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1版,第1卷,19页、253页、82页、82页、8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3] [美]彼得·贝格尔:《神圣的帷幕》,中文1版,37页、35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8]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主编:《人类价值新论》,中文1版,1~2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1版,第4卷,477—47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0] [德]米夏埃尔·兰德曼:《人类学》,中文1版,7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上一篇:对马克思绝对地租理论的改进
下一篇:全球化的效应及国家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