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城乡双向物流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结合桂林实际,应用物流理论,认为现阶段桂林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目标模式就是大力第三方物流。为此,依托供销社的体系,利用邮政物流的品牌优势和覆盖网络,建立桂林市城乡双向物流体系,全力挖掘第三利润源,打造新的物流价值链。?
关键词:城乡双向物流;物流链;第三方物流?
一、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城乡双向物流体系是指与农产品销售物流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物流相关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城乡双向物流的构成要素包括:物流主体、物流通路、物流功能三个部分,物流主体包括农户、农业生产资料提供商、物流功能服务提供商、各种类型的零售终端,有些地方的物流主体还包括各种农民合作组织、专业运销户等。物流通路是指物流过程中,物流主体所选择的不同的路径。物流功能存在于各类物流通路的各个环节,主要就是各种功能性物流业务,包括储存、运输、装卸搬运、包装、信息处理、流通加工等。?
不同的主体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下,选择不同的通路,以不同的联系方式执行一定的物流功能,便形成了具体的物流活动[1],这些物流活动构成了不同的物流链,所有的物流链及包含其中的各类关系的总和,构成了城乡双向物流体系。城乡双向物流的关键是减少中间环节,按照各个网点的销售需求保质保量、低费用、高效率的将商品送达指定网点,建立高效、灵活的城乡双向物流和小批量、高频率的加工配送服务体系,如图1所示。?
二、桂林城乡双向物流体系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桂林市城乡之间的物流市场巨大,农产品产量逐年提高,对农资等生产要素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2.桂林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比较完善。?
3.桂林市拥有众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初步统计有36家运输,专业物流公司有5家,规模较大的如桂林市蔬菜广贸公司和桂林市昊成物流公司等。?
(二)劣势分析?
1.城乡物流市场主体规模小、数量多。基本是以个人及其家庭为组织单位,投资物流技术和设备的资金有限,因此,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
2.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物流方式落后:条件不能满足农产品运输的需要,公路基础设施不足,目前桂林市仍有2%左右的行政村不通公路,村未通公路普遍存在,农产品运输困难,缺乏专门的农产品运输工具,技术装备相对落后,储存条件不足。?
3.物流人才缺乏。物流并不是简单的运输、储存、配送,而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物流不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方法论,物流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桂林市城乡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法制不健全,市场运行秩序需进一步规范。?
(三)机遇分析?
1.商务部下发的《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农村市场体系是指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和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
2.中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机遇。?
3.桂林市大力发展城乡商贸物流业,城乡双向物流是商贸物流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4.“9+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
5.-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桂林城乡双向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四)威胁分析?
1.桂林市的农村市场消费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市场高度分散,农村零售企业一般经营规模小,物流运距长,成本高,市场秩序乱,这在一定时期会严重制约城乡双向物流的发展。?
2.城乡双向物流既要供应农民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也要销售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农产品的生物特性,给城乡双向物流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3.加入WTO带来的威胁。?
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物流主体、物流通路、物流功能三个部分,其中,物流通路和物流功能决定了物流活动综合程度的高低。城乡双向物流体系是由城乡双向物流链构成,因此,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和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决定了城乡双向物流链的表现形式。?
(一)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
根据自组织理论的解释,如果原本分散的、彼此无关的、相对独立的各个事物形成了一个具有整体结构与功能的新的系统时,那么,这个新的系统可以成为组织,这一过程称为组织化。因此,城乡双向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可以理解为:从事城乡双向物流的原本分散的、相对独立的个体形成一个具有整体结构与功能的新的系统程度。?
(二)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
不同的物流主体在执行一定的物流功能时,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和标准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物流主体执行特定的物流功能时,主体可选择的技术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城乡双向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有两层意义:一方面指不同的物流主体之间就物流职能的实现达成一定标准的程度;另一方面指同一物流主体综合使用不同的物流技术和手段来执行特定的物流功能的程度。?
主体组织化程度决定了物流链形成紧密型链条的可能性,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决定了物流链功能整体优化的空间,无论哪个变量改变,都会改变物流链的整体效果,进而影响整个物流体系。?
采用双变量分析模型,城乡双向物流链有以下4种表现形式,如图2所示。?
1.自助型物流链。当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和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都较低时,这一阶段在流通的各个环节都有众多的小

规模主体参与,农户自行购买各种农业生产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农户种植的农产品也是自行销售,他们独自承担产品在这一阶段的物流活动。?
2.订单型物流链。当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较高时,此阶段流通的各个环节主要依靠第三方来完成,从运输、包装、储存、到流通加工以及物流配送,都要求有较高的物流综合水平。如邮政已经将物流理念引入新建设,并采取“生产+配送企业+农户”的流通模式[2],以“订单+配送”的形式,大力农资、日用品的配送业务,邮政配送使产品从生产企业只经过邮政一个环节就能到达农民手中。?
3.计划型物流链。当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较高,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较低时,这一阶段在流通的各个环节表现为农户作用的增强,农村中出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使农民的各种生产、运输、销售等具有了一定的计划性。从日本农协的发展经验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物流活动领域的发展空间巨大,完全有可能改变初始物流无序的状况,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选择下游环节时更容易与规范化程度比较高的组织合作,同时促进其他主体扩大规模,为物流增值创造更大的空间。?
4.准时制物流链。当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较高,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也较高时,这一阶段流通的各环节拥有供应链管理的平台,物流进入准时制和快速反应阶段,各个环节进行无缝式连接。准时制物流链是物流活动高度综合化,物流主体高度组织化条件下的物流组织形式的必然选择。?
四、 桂林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目标发展模式?
目前,桂林市各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销售店对农产品的采购、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和控制,销售点多方采购各种农产品,物流形式基本上是传统的自营物流。在这种物流模式下,各农产品供应商分别对销售商供应不同种类的农产品,是典型的“多对多”关系。这种模式下的物流配送无论由供应商执行,还是由销售商执行,都是小规模的零星物流,存在车辆迂回往复运输的现象,空载率高,因此配送成本高、效率低。而且随着供应商和销售商业务量的扩大,对物流资源的调度会越来越困难,他们若仍采用这种分散的自营物流形式,势必要增加费用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