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浅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贵州三都 旅游业 发展浅析
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人口的一半以上集中分布于三都水族自治县。长期以来,三都由于诸多原因,经济发展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当今,被称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正在迅猛掘起和快速发展,加之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简称“两高”)正在修建并过境三都,给三都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将有力带动三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增收,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地方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
一、三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分析
1.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水族文化资源的唯一性具有打造世界级精品的潜在优势
三都具有美丽神奇的景观和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品位较高,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自然景观方面,有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都柳江省级风景名胜区;有石破天惊的产蛋崖、闻歌起舞的风流草、左冷右热的冷暖洞、鬼斧神工的仙人桥、黑夜生辉的月亮树、预报天机的晴雨石等景点。
水族被称为“远古走来的贵族”,三都被誉为“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水族有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族文字(水书),世界历时最长的年节——端节,“东方情人节”——卯节,水族刺绣的活化石——马尾绣,以及水族歌舞、建筑、习俗、服饰、饮食、民间等民风民俗,都风格独特,极具观赏、体验和审美价值。2006年,水族端节、水书、马尾绣一并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他人文景观方面,有都江古城垣、万人冢、羊福崖墓群、烂土土司遗址、九阡石板寨抗日遗址、潘新简起义遗址、乜富架的抗清斗争遗址等等。
三都独特的水族文化,其唯一性将可以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精品。由于长期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其生态环境和文化保护完好,能够开发成为具有多种体验功能的旅游地。
2.区位优势正在形成
区位:在“两高”建成通车之前,三都对外交通主要依托于321国道和206省道,交通区位状况不佳,“两高”开通后,将成为贯穿众多少数民族的重要旅游黄金通道,三都的资源禀赋将使这里的旅游蓬勃发展,也将会成为三都的经济亮点和支撑产业。三都将镶嵌在这“两高”大通道上,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旅游区位:东邻贵州民族风情重镇黔东南,南接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北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都匀相连,是贵州南部荔波综合旅游区中的“两翼”部分。
市场区位:目前,三都的省内客源地主要是贵阳、都匀及周边的县市,随着“两高”开通,三都将成为西南地区通往珠江三角洲的重要门户,珠三角城市群必将成为三都另一重要客源地。珠三角客源较高的出游率、消费水平以及对民族文化的热衷,将随着“两高”的开通,给三都旅游带来实惠和效益,众多游客将会到三都体验水族文化的与众不同。
3.初步赢得市场认可,知名度和美誉度初显成效
近些年来,三都参加了由贵州省、黔南州组织的多次旅游推介活动,借助水族的端节、卯节和50周年县庆等重大节庆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大型原生态水族歌舞史诗画卷《远古走来的贵族》,主动邀请省内外媒体进行宣传报道,2010年黔南州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将在三都召开等。通过一系列宣传推介,提升了三都的整体形象,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获得了市场的初步认可。
二、三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起步晚,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
三都县旅游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旅游管理体制初步建成但不尽完善。直到2008年,才完成旅游总体规划和“水族原生态村落——姑鲁产蛋崖”景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年中期完成水各卯文化风情园的规划,使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此前也只能作一些试探性的开发。在管理上涉及的部门多、行业广,缺乏完善的体制机制,适当的旅游规章尚未建立,部门间的关系和力量没有得到应有的协调和整合,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2.经济基础薄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尚未具备旅游接待条件
在三都,“城建旅游活县、民族文化塑县”早已写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中,在旅游业发展方面也积极地展开行动。但是,由于经济落后,财力投向旅游业能力不足,致使旅游要素极其缺乏,接待能力低。如三都现仅有旅游公司1家,大小酒店30余家,其中3座低标准的二星级宾馆,1座准四星级宾馆,旅游商品专卖店5处;旅游交通仅靠公路,公路标准低,运输能力不足,出入困难,到景区(点)的路况更差,有的甚至不通路;景区(点)设施简陋,功能不全;县城水族文化氛围不浓,缺乏相应的水族文化标识,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水族县城印象等。
3.旅游发展速度慢,旅游收入结构单一,游客滞留时间短
从三都县旅游部门的统计数据看,自2003年至2007年旅游收入占全县GDP比重由1.1%上升至30.75%,2007年三都的旅游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次分别占黔南州的4.5%和6.04%,这些数据主要源于三都政府主导的端节、卯节、50周年县庆、黄金周赛马等重大节日节庆活动,非节庆时期,游客寥寥无几。数据的攀升呈现暂时性、阶段性和波动性,没有形成持续稳定的旅游收入,与其它发达地区相比就更显得缓慢和落后了。通过调查得知,三都游客多为官方人士,官方接待,旅游动机单一,滞留时间多为1天,过夜游客甚少,这就造成三都旅游业发展没有形成连续的消费效应,整体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不高。
4.水族品牌不突出,旅游景区较为分散,联动性低
纵观三都旅游资源,笔者认为,水族的唯一性、神秘性和垄断性必然使水族文化成为三都旅游资源的核心和精品,但目前水族文化没有得到集中的挖掘、打造和包装,没有突出水族品牌,造成三都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水族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三都旅游资源均以点的形式分散于各乡镇,资源开发度偏低,大部分仍属未开发阶段。重点资源分布零散,难以连片开发,没有形成协同效应。景区(点)互流、互动效应弱。如目前三都普遍对零散分布的怎雷、水各、板告、八猫、巴卯、姑鲁等进行民族文化旅游村寨的开发,在地方财政有限的情况下,即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很难发挥效应就是最好的例证。
5.旅游人才极度短缺,旅游发展观念有待更新
三都旅游管理人才、旅游策划人才极度缺乏,旅游基层人才服务意识淡薄,发展旅游观念亟待更新,整体素质急需提高。 三、三都业的对策思考
1.建立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各种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对三都旅游资源优势和存在问题分析得知,当前三都旅游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以发展的理念审视三都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制定合理规范的旅游管理制度,加强涉旅部门的分工与合作,加快旅游规划的落实,通过各种投融资渠道,加快旅游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软硬件环境,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结合旅游业发展带来的互动效益,把旅游业确定为本县增长、人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实施精品战略,创建产业链条,带动全县旅游业发展
通过对三都旅游资源品位的分析,水族文化是三都最具有市场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旅游资源,“其旅游主题无疑是旗帜鲜明地打着水族文化品牌,以三都的奇山秀水为载体,以水族文化为灵魂,构建出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旅游特色。”所以,三都要积极聘请专家策划,着力打造以水族原生态文化为主的旅游品牌,构建以乡村旅游、喀斯特山地风光、节日节庆旅游为辅助品牌,形成集体验、观光、避暑、度假、专项旅游等多元化产品为一体的水族文化生态旅游新区,以建设世界水族文化遗产旅游精品为目标,将水族文化生态旅游产品打造成为世界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精品。同时,建立和引进旅游商品,创建并形成旅游产业链条,拓宽旅游就业渠道,提高旅游消费水平,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开展形象宣传,加强区域联合,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根据三都的地理区位和区位,积极拓宽旅游客源市场。把省内各地的中小城市以及省外的成都、重庆、广州、深圳、南宁、桂林、昆明、长沙等大中城市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纳入近期、中期客源的旅游半径,作为主要的客源市场进行促销和公关,开展旅游品牌形象宣传。主动出击,精心策划旅游宣传品参加省内外的各种旅游展销会和旅游推介会,举办民族刺绣、端节、卯节等旅游节庆,全方位、多层次、多媒介、有创意的连续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提高三都旅游精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提高三都在省内外的整体形象。
三都旅游区位优势正在凸显,在旅游业发展同时,应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的联系与合作,从周边旅游环境上看,各自的旅游资源风格各异,既有差异性又有互补性,只有进行联动发展,优势互补,才能实现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地区共同发展。
4.开发和保护并进,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从三都目前实际情况看,环境在实施国家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等工程后,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后续财源有限,木材加工不断掘起,乱砍滥伐现象仍在进行,矿山无序开采依然存在,国道、省道两旁砂石场随处可见,生态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都柳江上游冬季时常出现断流现象。与此同时,民族村寨乱搭乱建现象滋生蔓延,民族习俗同化、异化现象较为严重,水族青年人已很少穿民族服饰,有的连水话都不会说,民间能认读、书写和运用水书的先生少之又少,在水书的学习和应用、马尾绣的传承等方面几乎出现断层。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保护和发展齐头并进,在开发和保护中谋求发展,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1]潘朝霖,韦宗林.水族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