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萍 时间:2010-06-25
  东北老基地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有着漫长的边境线,振兴东北战略和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彼此的合作提供了新的起点和契机。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的现状
  
  (一)经济合作曲折发展,当前已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对俄罗斯经济合作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过程,呈现出波浪式发展态势,大致经历了快速增长、大滑坡、持续增长、下降、恢复增长、大发展等几个阶段。2000年以后,老工业基地与俄罗斯经济合作进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以黑龙江省为例,2001年对俄罗斯进出口总值18亿美元,增长31.1%;2002年达23.3亿美元,增长29.7%; 2004年38.2亿美元,增长29.4%; 2007年107.3亿美元,增长60.4%。连续7年保持快速增长,速度之快,幅度之广,可以用跨越式发展来形容。
  (二)双方经济合作的方式和水平滞后
  进入新世纪后,尽管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合作有了较快增长,但双方的经济合作尚属于低层次的合作,合作的方式和水平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
  1、双边贸易总体规模小,与双方市场供求潜力和实力极不相称
  中俄双方虽然都进入了对方的前十大贸易伙伴的行列,但比较而言,总体规模太小,与两国的要素禀赋极不相称。东北三省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中所进口的资源除木材外,不论品种还是数量都不能满足大投资者的需求;而出口商品由于大多是通过民间渠道输出,其品种多、批量小,也很难组织大批量规模生产。2004年辽宁对俄罗斯贸易进出口总额为5.3亿美元,仅占全省当年对外贸易总额的1.5%,与对美、日、韩的贸易额相比差距较大。
  2、经贸合作以货物贸易为主,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所占比重小
  以辽宁省为例,据不完全统计, 2005年辽宁省对俄罗斯技术贸易额为785万美元,约占同期辽宁省对俄贸易总额8亿美元的0.98%。在货物贸易中,又是以一般货物贸易为主,几乎没有加工贸易。有资料显示,在中俄经贸合作中,一般贸易约占60%,边境贸易约占20%,加工贸易只约占12%。
  3、双方投资合作项目少,规模小,总体水平不高
  截至目前,中方对俄远东地区投资仍仅限于建立小型的合资或独资,投资领域主要是农业、建筑装修、通讯、微技术、森林采伐与加工贸易、餐饮业等,多属于初级加工,投资规模小,在远东地区的外资中所占比例很小。缺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深度加工和转化增值的投资项目,大型项目更是凤毛麟角。总体来看,对俄罗斯投资目前仍然没有形成规模,且70%左右企业与双边贸易活动直接相关,生产型企业很少,没有推进生产合作、来料加工等合作方式。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的对策选择
  
  (一)建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委员会,为中俄次区域经贸合作提供统一协调机制
  我国传统的行政区划都是以省为单位,这种划分方法不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一个整体参与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无法从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统筹东北三省的发展进程和参与程度。因此,需要成立在中央领导(指导)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委员会”,作为常设机构,全权负责管理中俄次区域经贸合作区内的工作,协调东北三省政府和经济管理部门的发展规划,统一制定和规划老工业基地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的领域、进程、步骤、模式、机制等。每年都要按规划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列出工作事项,明确分工,分别推进。同时,打破“诸侯割据型经济”的壁垒,对凡是影响人员往来、物流、投资方面的行政障碍都要拆除,形成劳动力、资金、商品可以自由流通的局面。   (二)制定出台鼓励和保护双方相互投资和贸易的优惠政策,为促进并搞活中俄次区域经贸合作提供政策基础
  应从互利双赢的原则出发,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保护双方相互投资和贸易往来,为东北老基地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合作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应加紧制订与双边高速增长的贸易和投资密切相关的司法、税收、银行等方面的制度和规则,出台协调、鼓励和保护双方相互投资和贸易的优惠政策,如在自由贸易区框架内就相互投资确定优惠和投资保障政策,在政策和制度上改善、加强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畅通两国联系渠道,使两国经贸合作驶入快车道,为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供政策和制度基础。
  (三)加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中俄次区域经贸合作区的建立提供物质基础保障
  首先,加强城市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重点进行边境口岸城市的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边境口岸城市的基础设施状况和硬环境,提高边境口岸城市对外开放的基础依托。其次,要加强地区之间的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尽快实现陆路(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立体交叉渠道的畅通。再次,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在双方中央或地方政府、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构等的支持下,尽早建立贸易信息系统,强化两地区贸易的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开辟商务的全方位服务,实施营销方式,建立国际物流配送体系,疏通地区经济合作的信息渠道。
  (四)调整传统经济合作的行业和领域,实行全方位经济合作,提升两地区经济合作的规模和水平
  在未来的经济合作中,合作的重点不应停留在俄罗斯的能源原材料,而要更多地适应新的转变,把跨国的高新技术合作、产业合作作为今后合作的重点,全面推进双方在原有的货物贸易、资源开发和粗加工的合作的基础上,开展体现优势互补的加工贸易、技术贸易、技术开发和引进、直接投资、产业合作等。合作形式从单一的易货贸易扩大到资源开发、工程承包等经济技术和投资合作,并逐步建立起跨境生产加工基地、科技成果产业化园区,直至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合作领域从石油、煤炭、木材、农业种植等资源开发性领域拓展至航天、核能、军工、电力、海洋能源开发、环保等众多较高科技领域以及石油化工、重大装备制造,汽车产业及其汽车零部件、机床、航空、造船等,如以沈阳为中心现代化装备制造、以大庆、辽阳、吉林为中心建设一流的石化工业、以远东地区为中心建设森林工业开采和加工以及食品工业,真正实现全方位的经济合作,提升两地区经济合作的规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