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功能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地方行业协会;反倾销;功能
从1979年我国遭遇第一起外国反倾销案至今,我国已有几千种产品受到其他国家提起反倾销调查。如广东省江门市最大的铝型材出口市场澳大利亚对我国的铝型材进行反倾销调查,该案是我国加入WTO以来江门市遭遇国外贸易摩擦调查涉案金额最大的案件。在此背景下,我国作为家的贸易大国,已是世界上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国际社会频繁的反倾销调查给我国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大部分行业和地区在应对国外反倾销时仍以政府为主导、以为主体。笔者并不讳言政府和企业所起到的作用,但是行业协会尤其是众多的地方行业协会在应对反倾销时的有益和积极的功能未能被充分挖掘,导致目前应对反倾销的策略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缺漏和不足。本文正是基于此而对政府和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不足以及地方行业协会在应对反倾销时的优势、现状及其功能的完善提出浅见,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一、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不足
我国政府和企业一向都对反倾销非常重视,但是由于条件限制,在应对反倾销方面还存在着不足的地方。首先,出口产品反倾销预警机制不够完善。出口产品反倾销预警机制分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微观层面是指企业自行建立的出口价格监控系统;中观层面是指行业协会所建立的行业同类产品出口价格及市场变动情况监控系统;宏观层面是由国家负责外经贸的部门牵头,集中收集海关出口信息、国外市场价格信息以及国外反倾销调查部门的立案信息等而建立的全国性反倾销预警系统。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出口企业囿于认识程度和资金问题没有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即使已建立该机制的企业也由于没有信息共享机制而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一些政府部门没有及时转变单一型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其预警功能没有很好地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与驻外使领馆、商务机构等合作不够,没能有效跟踪重点国家的反倾销动态,导致预警不及时、不准确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出口企业国际营销战略存在失误。由于组织不力和单打独斗引致我国出口企业大多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和总体把握,因而制定的国际营销战略往往失误。广大中小外贸企业之间没有良好的互动和互信基础,彼此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价格协调机制,缺乏信息收集的敏感度,竟相压价,以低价求胜,对非价格竞争手段重视不够,给进口国留下了“低价倾销”的印象。最后,企业不应诉或应诉不力往往使对方轻易获胜。据统计,我国企业应诉反倾销的胜诉率只有35.7%,在全球排名倒数第二。我国企业不应诉就是主动放弃上对反倾销案件的知情权和申诉权,降低了起诉者的成本,并诱使国际间的竞争对手对我国企业实施更多的反倾销起诉,形成连锁反应。
二、地方行业协会应对反倾销的优势
一般认为,行业协会是以同一行业共同的利益为目的,以为同行业提供各种服务为对象。以正义监督下的自治行为为准则,以非官方机构的民间活动为方式的非营利的法人组织。由此可知,地方行业协会更注重以本地区同一行业共同利益为目的,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开展活动,主要为本地企业提供服务。其特征主要有中介型、公共性、自律性和地域性。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反倾销案件的日益增多,地方行业协会在应对国外反倾销时联系政府和企业、为协会会员提供专项服务的职能优势日益凸显。
(一)群体优势
地方行业协会的成员均为当地该行业的企业,协会运作的宗旨即为促进成员企业的利益,解决成员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反映成员的呼声和需求,因而其是维护地方行业利益的最佳代表人,也是本地企业与政府之间沟通、交流和企业参与政府决策不可或缺的桥梁与纽带。如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以地方行业协会为代表的社会团体迅速发展,其结果是“出现了一种全球性的第三部门,即数量众多的自我管理的私人组织。它们不是致力于分配利润给股东或董事,而是在正式的国家机关之外追求公共目标,这些团体的激增可能永远地改变了国家和公民的关系。它们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它们所提供的物质服务”。二战之后,日本企业、行业组织和政府一起,共同形成了独特的M型社会。行业协会促使企业间密切磋商合作,取得了很好的绩效。
由国外经验可以得知,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业共同利益维护的紧迫性,地方行业协会作为“特殊市场需要的供给者”,以其在应对反倾销时协调的低成本和信息充分的比较优势吸引着同行不断参加,有效地加强了地方行业协会维护行业共同利益的权威性。在应对反倾销时,地方行业协会可以为所属行业的企业提供一些国家基于政府中立性和普适性的面相而无法提供,单个企业出于成本收益之以及防范搭便车的考量又不愿运作的一些特殊公共产品。如2004年温州500多家打火机生产企业,加人温州烟具协会的会员企业就有300多家。
(二)功能优势
尽管不同地方行业协会的设立宗旨和运作实绩迥然有别,但我们大体可以勾勒出地方行业协会在应对反倾销时所具有的基本职能和作用,而这些往往是政府部门和单个企业无力达到的。一是其基本的服务功能。地方行业协会由于接近产业区并且其成员均为同行业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信息搜集优势,因而其可通过企业间出口信息的建构与互动为各个企业建立一个共享的反倾销预警机制,使单个企业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通过组织同行业企业共同应对反倾销诉讼以克服单个企业力量薄弱、成本支出过大的弊害;通过与国外相关企业与协会的交流和交涉维护本地本行业企业的利益;通过培养反倾销专业人才提高行业应诉和申诉的能力。二是自律规则的制定与实施。政府无法完全通过法律法规限制和引导企业的生产数量及品种,而企业自身的逐利性又决定了无序生产和恶性竞争的不可避免,因而地方行业协会可制定相应的自律规则,并通过其内部组织机构的运行来规范其协会成员在对外出口上的竞相杀价、各自为政的不当行为。三是地方行业协会可以通过游说、举办专题研讨会和、参与地方性规章的制定等方式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的相关决策,政府可以在制定反倾销相关地方法规时将一些微观的、执行性的与技术性的事务交由地方行业协会承担。
三、地方行业协会应对反倾销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各地各类行业协会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应对反倾销的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从总体上说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达到地方政府和行业会员的期望值,离理想的行业协会状态有不小的差距。
(一)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行业协会定位不合理
首先,许多地方政府部门仍旧沉溺于旧的管理模式之中,包括协助企业应对反倾销等一系列国际贸易的事务管理上不愿放权抑或轻视本地区行业协会的作用,对行业协会的漠不关心,与行业协会间没有持续性的协调机制与沟通渠道,导致行业协会自身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次,许多地方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中没有合理的定位,尤其是自上而下型建立的行业协会依赖政府思想较为严重,多数成为官办组织甚至政府部门的附庸,资金、办公场所、人员、编制等都需要主管部门解决,和本行业企业没有过多的共同利益诉求,导致代表和服务同业企业的功能无法彰显。据调查,广州市各地方行业协会除可以自己控制召开会员会议、编印内部刊物和建立网站外,其他与政府部门相关且协会正常运作所必须具备的行业管理职能真正得到落实或能有效发挥的平均不到36%。最后,地方行业协会发展迅速,而针对它们的有关法律、条规的制定工作相对落后,导致在某些方面地方行业协会在参与反倾销的过程中“名不正,言不顺”,其地位得不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同,职能难以落实。因此,在外部条件和自身能力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地方行业协会普遍处于弱自强阶段。
(二)地方行业协会反倾销预警机制不健全
良好的反倾销预警,可以为企业提供动态监控信息服务,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决定应诉策略。我国的大部分地方行业协会基于以下原因未能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首先,思想认识程度不深,总认为这是全国性行业协会的任务,但地方行业协会对于建立预警机制更应责无旁贷地担起重任。其次。由于很多地方行业协会的覆盖率不高,导致该地区许多企业没有加入协会,协会在凝聚企业、收集企业资料和市场信息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为企业提供富有价值的预警信息,进而人会企业对协会产生不满而退会抑或拒交会费,协会的服务功能日益被削弱。最后,众多地方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既熟悉外贸规则、法律,又通晓本行业专业知识的人才匮乏,因而很难满足预警机制建设的需要。
(三)地方行业协会在反倾销应诉中的启动基金不到位
一些非自发自愿组建的地方行业协会的运作,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因没有足够的应诉资金后备或资金到位不及时,故无法组织联合应诉或申诉,导致行业组织在应对不公平贸易事件时,反应滞后,行动缓慢,顾忌太多,贻误时机。以上海为例,在49家行业协会中,会费收缴不足50%的有13家,收缴率在50%~80%的有25家,平均收缴率仅61.2%。而反倾销应诉时间长、费用高,几乎每一个反倾销案件都要经历旷日持久和代价高昂的行政与司法程序。一旦立案,应诉企业必须提供大量资料,耗费很多物力和精力。如果启动基金到位不及时,就造成难以支付高额的应诉费用和律师费用,直接影响反倾销的应对效果。
四、地方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功能的完善
所谓功能,是将系统的要素和多个作为要素集合体的子系统,或者说整个系统实现目标和系统适应环境所必须满足的必要条件相关时,对这些活动和作用等所赋予的意义。当前,我们应完善地方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下列功能。
(一)合理区分全国行业协会和地方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具体功能
当前,在反倾销中除应坚持重视全国性行业协会的宏观优势和对外优势外,更要注重利用地方行业协会的区域组织优势和功能优势,加强配合,以取得反倾销诉讼的成功。在分工原则上,根据各自优势,全国性行业协会宜承担相对宏观的指导、组织协调及对外联络,而地方行业协会应接近企业,负责具体的信息收集、费用分摊及鼓励企业应诉、申诉工作。当某产业在国内比较分散时,由全国性行业协会负责反倾销较为妥当;但在产业集群区,当涉案企业相对集中时,可重点发挥地方行业协会的作用;当某行业地方协会普遍缺乏时,理应由全国性行业协会起组织协调作用。
(二)建立健全反倾销预警机制
首先,预警体系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详尽的和动态的企业资料和市场信息,政府各主管部门所得到的信息是单一的、分散的、静态的,而地方行业协会最了解企业的情况和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地收集企业内部的产品、数量和价格等各方面的资料和实际经营状况,所得到的信息也是真实的、全面的和动态的,由此建立起来的预警体系和预警等级也会是合理准确的。譬如,我国多家从事罗非鱼出口的企业共同成立了罗非鱼协会,聘请专业的律师事务所来进行国际市场反倾销情况的分析、调查,以及跟踪行业贸易数据和整体贸易情况。这样企业可以获得国外相关养殖行业的现状、相关产品价格指标等即时信息。其次,行业协会可以积极地与我国驻外商会、商务机构和国外的同行业协会建立密切联系,了解国外市场和行业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及时发现贸易摩擦,并通过协商来消除和缓解国内外生产者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从而化解国外生产者提起反倾销诉讼的动意。这样也可及时了解进口国的情况和搜集有关信息情报,并反馈给国内企业,使我国出口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规避反倾销或减少反倾销的发生。最后,行业协会作为预警体系的重要环节和协作者,应把各政府部门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沟通和交流,在预警指标体系和平台上对其进行梳理和调整,使信息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待条件成熟,行业协会可以作为预警制度建设的协调者和信息中心。
(三)组织和动员协会成员积极应对反倾销诉讼
近年来。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和诉讼的企业愈发呈现地域化产业集群的色彩,这也为地方行业协会利用其地缘组织优势发挥重要作用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条件和机遇。首先,地方行业协会应成立专门的机构召集会员企业负责应对反倾销的调查和诉讼。其次,对于动辄上百万美元的诉讼开支普通企业难以承受,地方行业协会应在平日就建立反倾销应诉基金,对各出口企业按每年出口业绩的一定比例征收一定费用。一旦反倾销应诉发生,除应诉企业支付一部分费用外,反倾销应诉基金便可按应诉的标的拨付相关费用,以免因为资金的短缺耽搁应诉的时机;同时也可以集合整个行业的资源,促使整个行业的参与,地方行业协会还可以代表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律师应诉。较有代表性的,如2003年由温州市烟具行业协会组织16家打火机企业应诉欧盟反倾销取得实质性胜诉,这是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取得欧盟反倾销诉讼的首起胜案。再次。地方行业协会必须召集相关企业进行讨论和研究,要综合分析整个行业出口的数量、价格、生产成本及进口国市场情况,做出合理的、及时的价格承诺。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合理的最低价格控制线。最后,即使我国企业败诉,一方面,行业协会可准备好上诉资料和证据,与政府专门机构进行配合组织企业联合上诉;另一方面,当条件成熟时,作为应诉方的行业协会应做出努力,利用复审制度终止反倾销措施的继续实施。
(四)加强本行业自律建设,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首先,鉴于遭受反倾销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出口价格过低,因此,地方行业协会应制定地区行业规划,可在国家反垄断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确定有关行业出口产品的最低限价,及时引导出口调节出口数量与价格,并建立重要产品的进口数量、价格监测系统,改变被诉的不利局面,并对违反行规行约者给予非法律惩罚制裁。其次。地方行业协会帮助企业开拓新兴出口市场,避免产品集中向特定的国家和地区出口,降低被国外实施反倾销的可能性。
(五)积极培养反倾销专业人才,组建行业专家组
地方行业协会应聘请反倾销专业律师、国内外专家,对协会及成员企业中具有一定基础的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以提高协会及企业的应诉和申诉能力,同时也可和地方高等院校合作,从中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作为新生力量充实到协会和企业里重点培养。协会还可以聘请全国行业协会、本行业领先企业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和反倾销律师组成专家组,为协会应对反倾销出谋划策,群策群力。
地方行业协会在应对反倾销时的功能纷繁复杂,其完善与改进仍然有待企业、协会和政府诸方的共同努力,本文只是就一些基本问题做了粗浅的探析。未能更深一步展开,同时限于篇幅没有从宏观上就地方行业协会的合理定位及与政府的关系做出说明,期待其他学者对此作进一步阐释。
上一篇: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