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港口发展未来走势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6-25
长江三角是我国临海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是我国经济最活跃、最具国际竞争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以长三角港口为依托,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党中央确定的国家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长三角地区港口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长三角港口发展的基本特点
1.区域经济基础雄厚,优势明显,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果。
2.货物吞吐总量上,江、浙、沪三地港口吞吐总量几乎势均力敌,“三足鼎立”。上海、浙江、江苏“十五”期间分别完成总量的37%、33%、30%。
3.长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仍是强势,各个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幅都很大,上海和浙江“十五”期间几乎各占整个长三角总量的半壁江山。长三角各个港口在集装箱运输市场方面的竞争是当前市场竞争与合作的焦点。
长三角港口发展未来走势分析
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发展、从港口功能竞争走向物流与供应链竞争,是长三角港口群持续、协调发展的最佳选择。长三角港口资源整合、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港口群内主要港口之间以及支线港和枢纽港之间的关系由竞争走向“竞合”,由“零和”博弈走向“正和”博弈,支线港通过对枢纽港的支持,提高枢纽港的竞争力。从战略上来看,长三角港口合作发展有利于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实现:对区域内港口的总体布局及市场结构进行合理化规划,协调各方利益,以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等资源重复浪费的局面;加强各港在具体分工上的协作,细分货运市场,完善运输功能,减少区域内各港口间的激烈竞争而引发的“内耗”,促进物流在区域内全面畅通;壮大合作各方港口的实力,提升整体力量,维护共同利益,达到“双赢”、“共赢”的效果。
总体看来,长三角港口在市场发展和政府协调的过程中,呈现以下的发展特征与趋向;
1.区域港口已经意识到合作发展的重要性,局部合作已经开展。
在市场发展和政府推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长三角港口已经有合作发展的端倪。例如上海的南北两翼港口内部逐渐一体化发展;宁波港、舟山港合并、组合形成宁波—舟山港;苏州也推进港口一体化战略,把张家港港、太仓港和常熟港整合起来,共打“苏州港”品牌;上海港也与扬州等沿江港口积极开展合作。2.结合港口市场需求,中央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长三角港口合作。
长三角港口的发展,在发展观指导下,把吞吐量增长建立在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基础上,逐步注重发挥特色和地方优势,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港口。
2005-2006年,我国先后出台了《长江三角洲沿海港口建设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化公路水路规划纲要》、《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等重要政策措施。从政策层面上看,这非常有利于促进长三角港口之间的分工合作,促使长三角港口在行为和认识上,从“双赢”和“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充分意识到合作对长三角港口整体发展的重要性,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区域港口体系。
3.地方政府以当前长三角港口市场为导向,积极为长三角港口发展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
2006年9月,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南京、宁波、南通、苏州、镇江、无锡、常州、泰州、扬州、舟山、台州、杭州、嘉兴、湖州、绍兴等16城市的港口管理部门,共同建立了长三角港口管理部门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和长效协调合作机制,形成畅通的工作协商、协调渠道。通过发挥各方的比较优势,加强管理资源的共享、交流与互补,促进区域内港口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港口产业与市场的优势集成,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进步。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是长三角16个城市港口管理部门站在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港口管理体制和机制、为长三角港口合作发展搭建平台的有益尝试,对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其目标是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规划及实施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研究长三角集装箱运输体系的建设,适时成立长三角港航协会,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
4.长三角区域整体战略合作、酝酿“五港联动”。
长三角港口群面临的竞争主要存在于国际、地区港口间,区域港口间和地区港口间。在国际、地区层面上,国际港口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方式已经从优化扩大港口硬件设施和通过能力,转向提升港口软环境和服务功能,其竞争主要来自韩国、日本、、中国香港等港口;在区域层面上,来自渤海湾、天津、山东、福建一线的港口;在地区内部层面上,来自江苏、上海、浙江各港口。但长三角港口群的使命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世界航运界中谋求话语权,因此,真正的竞争对手是正在崛起的釜山东北亚航运中心、新加坡等太平洋西海岸港口等,长三角港口群应以“练内功、聚合力、争优位”为策略,通过各种形式的组合、合作,提升整体竞争力。港口竞争正如局中人的博弈,港口竞争理性行为是走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