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约束条件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论文摘 要: 建立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对一个国家的至关重要。文章首先简述国际金融中 心指标评估方法,然后通过比较上海与北京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的现状,探讨上海竞争 成为国内金融中心的优劣势。最后,文章了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约束条件。
一、前言
国际竞争的根本,在于对国际金融主导权的竞争,在于对全球资本的控制权、支配权的 争夺。拥有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对一个大国的长远发展和金融安全至关重要。上海作为我国发 展国际金融中心的首选目标,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其框架雏形已经基本形成。上海通过在过 去的十多年中的建设和发展,现在已经到了可以进入跨越性发展的时期,即金融中心、 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和世界级金融中心的建设同步进行。但是,上海同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 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们可以用评估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 展现状进行考量。一个城市成为国内金融中心是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提,通过国内城市 在建设金融中心方面的优势和劣势的比较,可以找出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方面的不足之 处。另外,研究世界成熟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因,比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世界 成熟金融中心在各个方面的差距,将有助于找到影响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制约,从而制 定出应对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二、金融中心的评估指标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金融中心是这个国家金融交易最密集的城市。然而,对于交易的 种类、交易的范围大小、金融机构的特点,人们并没有统一的看法。但总的来说,判断一个 城市是否能称为金融中心,主要需要考察以下三个方面。
1.流动性。流动性是金融中心信誉的保证,高流动性可以使金融中介以低成本迅速地 完成大量的大额定单,并且使价格的波动风险最小化。所以,资本是否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也 决定了该国家是否能吸引大量的投资者。一个城市的自由度和该城市中金融中介的成熟 程度决定了在城市中参与投资交易的资本的流动性。流动性对于投资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资本流动的约束越少,资本流动的渠道越多,代表资本的金融工具就越能被人接受,资本 的变现能力就越强。决定资本流动性的因素包括个人的选择、意愿交换、竞争自由度、对个 人和财产的保护、信贷市场的管制和对外贸易的自由度等。
2.收益性。资本的收益性可以从降低成本以及提高收益率两方面来进行考量。所以, 资本的规模和交易成本可以用来衡量资本的收益性。金融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不 同的金融产品可以具有共同的成本。另外,如果有大量的卖者在同一地点提供不同类型的服 务,那么买者的搜寻成本将会大大地降低。具体来说,反映金融中心交易规模的指标可以包 括:金融中心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金融中心国内上市公司数量。对于金融机构以及来 说,在他们的总成本中,决策成本是主要成本,因此,公司总部往往会设立在决策经营成本 最小的某个经济或金融中心。那么,包括外国银行的数量、外国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跨国公司 总部的数量就可以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投资交易成本的指标。
3.安全性。资本的安全性同样为金融机构所高度关注。资本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政府 政策的稳定程度和连续程度上。如果政府或监管当局指定的规则变化无常,金融机构将难以 制定和实施其长远发展规划。所以,一个国家的结构与财务的安全、健全的货币制度、 国际竞争力和国家风险也常常为投资者所关注。
三、上海能否成为国内金融中心——上海与北京的比较
上海必须先成为中国的国内金融中心,然后才有可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只 有上海金融市场成为全国的金融市场,全国重要中心城市的资金汇聚上海金融市场,并辐射 全国重要中心城市,上海金融市场才有可能成为国际金融市场或国际 金融中心。因此,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国内金融中心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上海和北京一 直是建立国内金融中心的讨论焦点,上文已经提到了国内金融中心的评价指标。如果再进 一步分析我国的情况,一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该城市要能成为区域的 信贷转贷中心;该城市的金融市场应当是国内主要的筹资渠道,其证券交易规模在全国要有 一定的地位;城市中有一定数量的外资金融机构;能率先适应金融改革及创新; 拥有健 全金融法规体系。
如今,上海已经形成了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上海黄金交易所在内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并且是我国金 融机构的最大集聚地。而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则是中央机关的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中 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的总部都在北京。金融业是一个讲究高度规范性的行业 ,因此,首都北京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
总的来说,上海与北京相比,其优势在于具有一个比较完备的金融市场。此外,由于较 高的市场自由度和宽松的环境,上海在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以及对外开放方面也具有独特的 优势。然而,必须看到,上海在成为国内金融中心的漫长道路上还存在许多困难,例如,全 国各大金融机构的总部大都设在北京。再例如,全国许多城市都非常重视金融市场的建设, 要处理好与这些城市在金融活动方面的关系也并非易事。
四、上海建设国际中心的约束条件
基于上文的讨论与分析,可以出以下四条制约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因素。
1.金融机构集聚度不够。虽然上海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外资金融机构聚集地,但是与成 熟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如美国、英国、日本),上海的外国金融机构数和金融中介非银行 金融机构的数量与质量存在明显的不足。据统计,英国、美国、日本在1996 年时单离岸金 融中心商业银行数就分别达:493.472.219家,其中外国银行分别为347.328.92家,远 远高于在上海的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另外,质量上差距也较明显。在上海本地的金融咨询 机构中,目前还没有一家像麦肯锡、普华永道一样有国际影响的咨询服务机构,这种状况不 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
2.交易规模和金融产品种类不足。上海目前虽然初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市场体系,但是 与成熟的金融市场相比较,交易的层次以及金融产品的种类仍显得单调,各金融市场间资金 缺少流动。同时,金融产品的类型不多,国际化程度不够,缺乏避险交易工具。不过,近年 来,我国已经在着力于金融创新,开发新的交易品种。比如,QDII、QFII以及股指期货。
3.金融监管环境的建设与金融监管机构间关系的协调。传统意义上,主要应从三个角 度来考察金融监管环境,即监管广度、监管深度以及监管频度。然而,我们发现伦敦、纽约 在国际金融中心时,并不是一味地管制,而是采取了更先进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比如, “服务优于管制”和“有所为,有所不为”。上海作为非监管总部所在地,既面临总部的监 管,又面临跨业的监管。所以,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好各种监管机构间的关系,使得 监管变得更合理、更有效率。
4.缺乏国际化人才。目前上海人才国际化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缺少国际通用型 人才。一个城市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就一定需要大量的既懂得国际惯例又熟悉国内的 高级经营管理和金融人才。然而,上海金融行业中,高级人才与劳动人口的比例远远低于纽 约、伦敦、东京等发达国家的城市。
:
1. 张泽慧.国际金融中心指标评估方法及指标评价体系.社会研究,2005(1)
2. SOHU财经频道——国内财经——京沪深:谁是未来的金融中心?2007.3.15
3. 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出炉.国际金融报,2007.3.21
4. 张卫华.纽约是如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2007(2)
5. 英国金融“大爆炸”与伦敦金融城的复兴.上海证券报,2007.2.8
6. 李豫.上海离国际金融中心还有多远.国际金融报,2007.3.1
7. 于福生.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5)
8. 项利华,杨冉.城市金融竞争力比较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6(6)
9. 李昌武.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模式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启示.山东纺织经济,2006( 1)
10. 黄牧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现状与路径.浙江金融,2006(7)
下一篇:黑龙江绿色稻米营销模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