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投资效果系数
近年来,黑龙江省不断加大投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完善大项目建设机制,投资持续增长的基础进一步稳固。尤其是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局面,黑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69.3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增幅比全国高2.4个百分点。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投资结构明显改善,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2008年黑龙江省城镇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23.9亿元、1545.9亿元和1698.4亿元,比例由2004年3.8:37.7:58.4的转变为3.7:45.9:50.4,第二产业建设明显加强。在第二产业投资中,投资比重明显增加,工业投资占城镇投资的比重由2004年的35.9%上升43.3%。虽然近年来黑龙江省投资增速及规模均提高很快,但与发达省区和邻近省份比,黑龙江省无论是在投资规模、投资结构和投资质量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黑龙江省投资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不强
近年来,尽管黑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较快,黑龙江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2004年的1430.8亿元一举跃升到2008年的3669.3亿元,增长了1.6倍,四年年均增长26.6%,但同期与黑龙江省相邻的吉林、辽宁、内蒙古投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8%、35.4%、33%,均大大高于黑龙江省。投资增速相对迟缓使黑龙江省投资总量在全国的排名下移,2004年黑龙江省城镇投资总量在全国的位次为第19位,2008年下降为第20位,而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城镇投资总量在全国的位次却分别从2004年的第24位、第6位和第12位上升至2008年的第13位、第3位和第10位。
从影响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为60%强,投资总量的严重不足制约了全省经济持续快速。2004—2008年黑龙江省GDP年均增长11.9%,分别低于同期辽宁、吉林、内蒙古6.4、9.5、18.2个百分点,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9个百分点,如果不改变黑龙江省投资增长缓慢的状况,吉林、内蒙古的GDP总量会逐步赶超黑龙江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的差距也将越拉越大,进一步扩大黑龙江省投资规模已迫在眉睫。
2.投资领域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1)工业投资所占比重偏低。从2007、2008年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看,在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四省中,黑龙江省第二产业比重尤其是工业比重最低。2007年黑龙江省第二产业投资占城镇投资比重为43.2%,分别低于辽宁、吉林、内蒙古11.3、9.5、9.5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工业投资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为41.9%,分别低于辽宁、吉林、内蒙古11.5、9.8、10.2个百分点。2008年黑龙江省第二产业投资占城镇投资比重为45.9%,分别低于辽宁、吉林、内蒙古8.5、7.7、7.6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工业投资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为43.3%,分别低于辽宁、吉林、内蒙古10.3、11.6、9.6个百分点。黑龙江省是老工业基地,从技术装备水平看,多数国有设备、工艺老化,自主发展的产业基础有所削弱;从产品结构看,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比重偏低,质量难以保证,企业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的要求十分迫切。由于长期以来黑龙江省投资增长缓慢,导致黑龙江省投资总量偏低,加之工业投资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严重影响了企业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能力,制约了全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从工业增加值看,2007年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5.8%,分别低于辽宁、吉林、内蒙古5.2、7.8、14.2个百分点;2008年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3.1%,分别低于辽宁、吉林、内蒙古4.4、5.5、11.4个百分点。
(2)投入少。尽管黑龙江省农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农村投资占全省总投资的比重仍然偏小,城乡投资比例不协调的问题仍然突出。2007年全省农村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仅为8.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9个百分点,比辽宁省、吉林省低3.1和7.8个百分点。2008年全省农村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下滑到8.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8个百分点,比辽宁省、吉林省低3.2和8.2个百分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城乡投资比例失衡将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也不利于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3)非国有投资不足。虽然黑龙江省国有投资呈逐年下降态势,但和吉林、辽宁比,黑龙江省国有投资比重下降缓慢,非国有投资明显不足。从表4看,辽宁、吉林、内蒙古2006年国有投资比重分别比2000年下降25.2、22.5、24.4个百分点,全国下降20.1个百分点,而黑龙江省2006年国有经济投资所占比重比2000年仅下降13.3个百分点,下降幅度相对较慢。2006年黑龙江省非国有经济投资所占比重为59%,分别比辽宁、吉林、内蒙古低15、10.7、3.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不足说明黑龙江省民间投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发展不快。从民间投资看,尽管黑龙江省民间投资规模逐年扩大,涉及的领域更为广阔,资金来源不断拓宽,但与全国及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相比,黑龙江省民间投资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总量小、比重低、结构不优、效益不高等问题。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看,黑龙江省外商及港澳台投资所占比重偏少,2006年黑龙江省外商及港澳台投资所占比重仅为3%,分别比辽宁、吉林低7.6、3.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9个百分点。
3.资金来源过于单一
虽然近年来黑龙江省投资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但资金来源不合理的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一是黑龙江省投资渠道过于单一。黑龙江省自筹资金占的比例过高,吸引的外源性资本明显偏少,2006年黑龙江省自筹资金所占比重高达6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3个百分点。二是国内银行贷款不足。在外源性资金中,黑龙江省国内贷款所占比重最低。2006年黑龙江省国内贷款所占比重为9.8%,分别比辽宁、吉林、内蒙古低2.5、0.5、2.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欠佳,被国有商业银行列为高风险地区;地方法人银行规模小,市场地位和信誉度不高,对外辐射和带动能力差。三是利用外资少。外资占黑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较低,近几年来大体在2%左右,比辽宁、吉林都低。利用外资对于弥补黑龙江省建设资金缺口及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升级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未来怎样建设好自身的投资环境,从数量和质量上更好的利用外资是需要关注的重点。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资金来源不合理也是制约黑龙江省投资快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
4.大项目建设推进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黑龙江省通过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较快增长,但目前看大项目推进机制还不够完善。一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项目生成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企业和社会对政府性投资项目期望值过高,市、县级政府偏重于争取省级政府投资项目,没有真正做到紧紧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的方向来谋划生成项目,导致重大项目储备不足,产业类和高新技术类项目投资比重低,大项目投资回报率不高。二是大项目建设的责任机制尚需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的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部分地方政府对推进大项目建设的紧迫感不强,稽查、监管工作的力度不够,影响了项目建设的推进速度,抑制了投资的增长。三是大项目建设的工作协调机制不够健全。政府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在大项目建设上的协调配合不够,各专项投资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过于分散,不能形成有效合力。四是中直企业与地方企业之间在项目建设上缺乏配合协作,大企业内部分工代替分工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未能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溶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态势。五是大项目不大。以2006年为例,2006年黑龙江省施工的亿元以上的项目499个,分别比辽宁、吉林少397、266个;完成投资839.4亿元,分别是辽宁、吉林的39.3%、77%;占全省城镇投资的比重为41%,分别比辽宁、吉林少1.8、5.1个百分点。 5.投资效率不高
在总体投资规模偏小的情况下,黑龙江省投资效率也不甚理想。从三次产业的效益对比看,黑龙江省第一产业的各项效益指标总体上低于第二、三产业,是投入高,效益低的产业;第二产业的物耗产出率低于第一、三产业,而其他指标又高于第一、三产业,说明黑龙江省第二产业是个高消耗、高投入的产业,但又是目前黑龙江省的支柱产业,对总体的利税贡献大;第三产业的各项效益指标总体上好于第一产业,说明黑龙江省第三产业是个朝阳产业,但未形成支柱地位,尚需加以扶持,鼓励其。从黑龙江省实际投资效果系数看,“十五”前四年,黑龙江省实际投资效果系数虽呈上升态势,但上升幅度不大。2001年黑龙江省实际投资效果系数(GDP增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为2000年不变价)为0.31,2004年上升为0.36,2005年又呈现下降态势,下降到0.34,五年间实际投资效果系数仅提高了0.03个百分点,这说明黑龙江省投资的质量和效率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资金浪费比较严重,投资管理存在缺陷。在投资规模偏小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率、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格局是“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投资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几点建议
随着国际危机向实体经济的不断扩散,其对黑龙江省经济的影响将会逐步显现,未来一段时间,稳定经济将成为黑龙江省第一要务。稳定经济的关键在于稳定投资,黑龙江省要努力扩大投资规模、不断优化投资结构、积极改善投资环境,稳步推进大项目牵动战略,以确保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1.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一要努力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牢牢把握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有利契机,主动及时地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衔接,把扩大投资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实、做细。二要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要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与银行的沟通联系,鼓励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通过实行项目贷款和对黑龙江省进行信誉解套等措施,破除中小企业没有信用评级不给贷款的规定,努力扩大信贷规模。加快金融业开放步伐,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内外商业银行到黑龙江省设立分支机构。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尽快组建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三要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建立省、地市、县多层次、多部门联动的项目审批平台,提高项目审批效率。认真贯彻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树立法制政府和诚信政府形象。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抓好道路、污水、垃圾处理,城市供水、供热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的水平,为更多地吸引省内外资金创造条件。
2.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
要积极研究国家在产业、土地、环保、核准等项目管理上的新政策、新要求,在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和政策导向,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一要充分发挥产业类投资回报率高的优势,进一步增加对优势主导产业的投入。二要加大对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延伸产业链条,把煤炭、石油资源转化成电,转化成精细化工产品,提高经济效益。三要加大对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等领域的重大项目投资力度。四要切实加强哈尔滨、大庆服务外包产业园、哈尔滨航天城等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聚集能力。
3.切实提高投资效益
在投资规模不足的情况下,黑龙江省更要注重提高投资效益,要防止投资在低效益甚至无效益的情况下简单地扩张,避免造成资金不必要的浪费。首先要进一步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把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分离开来,形成的投资约束机制。特别是要完善公共投资决策制度,形成规范、公平、竞争、科学的管理体系。其次要强化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管理。政府和国有企业要转变粗放型的投资模式,强化投资效益观念。要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论证,选择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有利于产业升级、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投资项目,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第三,对于社会私人投资,应广开门路,给予大力支持和引导,使其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切实做好大项目建设工作
一要加大项目论证、筛选、分类力度,围绕资源优势开发项目,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项目,超前谋划一批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二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大项目建设中的责任,建立责任目标和压力传导机制,真正做到把项目落到实处;三要加快启动储备项目,落实开工条件,争取项目尽早动工建设;四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的联动协调机制,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配合,协调解决征地、拆迁、环保、资金筹措等突出问题,提高大项目建设的工作效率;五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在投资项目上的监管工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
:
[1]《黑龙江省统计年鉴》,统计出版社出版.
[2]《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上一篇:河南省林业建设的经济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