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传统制造业的判定及升级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蒋苏月 胡绪华 时间:2010-06-25
  [摘 要] 传统制造业是江苏的主要支撑点。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判定了江苏省传统制造业所涵盖的范围,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江苏省传统制造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产业集群的培育、融资渠道的拓展、技术创新的推进、信息 化改造和人才培养等角度提出了推进江苏省传统制造业升级的建议。
  [关键词] 传统制造业;判定;升级
  
  传统制造业是相对于高新技术产业而提出的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具有动态性和相对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传统制造业的内涵不同。江苏作为经济大省,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但随着技术的革新和经济的发展,一批在江苏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制造产业正在步入传统行业的行列。在此情形下,准确的判定江苏传统制造业的涵盖范围,明确其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推进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成为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促进江苏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江苏传统制造业的判定
  
  江苏是经济大省,行业门类众多,且很多行业具有传统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双重特征,因此要准确的圈定江苏传统制造业并非易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制造业也逐步形成了有别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二是处于由成熟期向衰退期转变,产品销售利税率、劳动生产率低;三是面广量大,仍然是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的主体和支柱,且占有较大的国内外市场份额。为准确判定江苏传统制造业的所涵盖的范围,本文首先根据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将高新技术产业剔除,然后本着性、典型性、操作性、认知性的原则,对照传统制造业的基本特征,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借助于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确定传统制造业涵盖的行业门类。
  根据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加工制造业一共分为30大门类。为使聚类分析的统计结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比性,本文首先要剔除高新技术行业和特殊行业,明确考核样本的范畴。比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认定条件和办法》,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机及其他设备制造业等六个行业,其在劳动生产率、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等方面均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故直接将其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类别,从样本集合中剔除。烟草行业实行国家专营专卖体制,其经济指标与其他行业可比性较差,在此将其样本集合中剔除。2006年规模以上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总产值仅有35.46亿元,占加工制造业总产值的0.09%,工业增加值也不过9.91亿元,占全省加工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0.1%,不具有江苏产业发展的代表性,因此也从样本集合中剔除,最终确定考核的样本为22个。
  按照传统制造业的基本特征,本文建立了一套能够反映传统制造业典型特征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的个数、所容纳的就业人口数量、劳动生产率、销售利税率四个方面。根据多元统计的基本思想,具有相同典型特征的产业通过统计聚类分析必然会聚到同一类别,以此来确定传统制造业包含的门类。根据上文确定的四个指标的亲疏程度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22个行业样本进行聚类(样本数据来源于2006年江苏省统计年鉴),聚类结果如下表所示。
 
  因为传统制造业所融入的高新垄断技术较少,比较容易进入,且容纳了大量的低层次的劳动力,故通常其企业的数量较多、从业人数多、劳动生产率较低、销售利税率较低。从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1.第一类别涵盖了8个部门,全省共拥有9142个单位,平均每个单位吸纳劳动力237人,而另外两个部门的平均就业人口为173人/单位,反映第一类别总体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2.第一类别平均劳动生产率为6.21万元/人,其他两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为11.13万元/人,反映主要吸纳了低层次的社会劳动力,具有较低的劳动生产率;3.第一类别平均销售利税率为6.16%,另外两部门平均销售利税率为8.43%,反映其获利能力低于对比类别。总体来看,第一类别8个部门具有显著的传统产业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单位数量多,产业规模大,提供的就业岗位多,在此将它们确定为江苏省传统制造业。
  
  二、江苏传统制造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江苏经济发展现状决定了传统制造业仍将得到足够的重视,认真正确地分析江苏传统制造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促进传统制造业的顺利升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江苏传统制造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科技含量低。江苏传统制造产业在诸多产品(如:纱、布、化学纤维等)的加工制造中拥有较为明显的产量优势,但也面临着科技含量低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品种单一、自主创造的产品少、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等方面,以致产品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依旧比较突出,一方面,中低档老产品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许多产品出现大量的库存积压;另一方面,市场上急需的高档新产品的生产能力不足。2006年江苏全省新产品实现的产值仅为2086.83亿元,只占当年全省工业总产值3.27万的6.38%,可见,江苏通过研发和创新所形成的新产品产出水平还较低,也表明江苏在工业产品设计方面更新步伐尚显滞缓,产品设计中的技术含量也较低。
  2.投入产出比低下。多年来,江苏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相对于投资规模而言,投资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苏南地区之所以经济发展较快,并不是因为投资效率高,而主要是因为投资规模较大。在投资规模偏小的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则相对缓慢。因此,争取投资成了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同时也增加了地区之间的矛盾。资金流入的减缓趋势,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长三角经济增长的动力,特别是对工业及出口将产生直接影响。“十五”期间,江苏全省GDP从2000年的8554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83万亿元,增长了2.14倍,而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从2000年的2995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8740亿元,增长了2.92倍,呈现出了明显的资金高投入低产出的特征。传统制造业作为江苏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点,是江苏省产业投资的重点之一,高投入低产出特征显著。
  3.产业布局不科学。江苏各地传统产业结构趋同,区域内缺乏有效分工与整合,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各地在条件上较为相似,矿产资源和原材料都相对缺乏,因而在工业发展方面,以外来资源和原材料为主的加工工业普遍较为发达,且各个地区产业发展往往自成体系,缺乏合理有效的分工协作,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较为严重,未能形成区域经济的优势互补,没有发挥区域经济的规模效应和区域内不同地区、部门之间的比较优势,最终导致企业在低档次、同类产品之间的恶性竞争,表现在产成品库存增加、企业效益下滑、应对反倾销压力加大。如在纺织及纺织服装两个行业中,江苏就拥有规模以上企业6723个,容纳了166万劳动力,但如此众多的企业中,名牌企业并不多,大多从事出口服装业务的企业或产业集镇,只不过是国外品牌的加工基地,而且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厂商之间竞相压价,不仅利润微薄,还时常遭受国外反倾销诉讼。   三、推进传统制造业升级的建议
  
  传统制造业在江苏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它们的发展将直接影响了江苏经济的走势,也决定了其必将成为江苏省战略调整发展的重点。根据前文的分析,结合江苏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江苏传统制造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了推进江苏传统制造业升级的几点建议。
  1.培育产业集群。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使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概念对集群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把产业集群理论推向了高峰,他从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审视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价值。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认为其关键要素会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是形成产业集群现象的主要原因。产业集群一旦形成,集群内部的产业之间就形成互助关系,它的效应是上下左右四处展现的,不断激发集群内各产业的升级;另外,产业集群也有助于克服产业内在僵化、破解竞争过于沉寂的危机,进而将这些现象转化为竞争升级。
  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为江苏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升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江苏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确定具有较强性和可操作性的传统制造业集群培育战略,尽快实现打造100个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全面促进江苏传统制造业的升级。
  2.拓宽融资渠道。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技术创新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传统制造业的改造也会产生一定的转换成本。为缓解技术创新和传统制造业改造中的资金瓶颈,应该为之提供一套手段广泛的融资体系。
  江苏在传统制造业升级过程中,可通过改革风险资本的融资体制、拓宽筹资渠道、引入风险投资等方式来缓解资金压力。加强政府扶持性融资,除对传统制造业相关技术创新的科研项目及其研究给予更多的财政资助外,可以从财政中划拨政府专项基金,对传统制造业改造中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小额优惠贷款,或对其进行补贴。加强银行的信贷融资,注重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开发,调整信贷资金布局,增强政策性功能,依据产业政策加大政策性信贷业务力度,可设立面向传统制造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活动的专项信贷基金,并对企业获取信贷提供更多便利。广泛吸纳民间资本,鼓励民间资本通过采取招标、参股、组建风险投资基金(单独组建或与地方政府共同组建)等多种渠道渗入传统制造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
  3.推进技术创新。“新增长理论”从经济学角度告诉了我们,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前景,技术进步成为其中的“内生变量”,这一结论的背后也蕴藏着自主创新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每一次科技革命在诞生一批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同时,也致使一部分产业因技术退化及其含量下降而显现出“传统”的特性,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必须要解决好新技术要素的来源问题。针对当前江苏传统制造业产品陈旧、档次低下的突出问题,加强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成为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中的当务之急。走出现有江苏传统制造业发展中后劲不足的困境,实现从“加工制造”到“自主创造”的转变,要从传统制造业的产品设计、制造及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等技术的创新着手,通过提高技术扩散和整合能力来提高传统产业的升级能力。
  一方面要鼓励引导传统企业树立技术创新的意识,加大技术创新的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借助行业协会、科技服务中心等组织的中介和协调,基于市场机制和契约约束,与高新技术产业创建合作研发机制,力求为传统制造业孵化出一批新一代的拳头产品。
  4.加强信息化改造。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化和化的必然选择”。对于江苏的传统制造业来说,改造升级的目标之一就是消除与新兴主流产业之间进行交流协作的障碍,保持并提升与主流产业发展之间的协同性。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虽然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将增加30%的投资,但可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改善生产环境,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从而可增加85%的经济效益。产业的信息化改造也是淡化产业传统色彩、增强产业时代气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率效益的重要路径。因此,加强信息化改造也将成为促进江苏传统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信息化改造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企业各项活动效率的过程。一要利用信息技术改进、优化产品开发和生产制造;二要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三要发展企业信息化所需的信息技术装备、软件及服务,实现设计数字化、制造装备数字化、生产工艺数字化、企业管理数字化、在环境基础下的企业数字化。
  5.推进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是促进新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日益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极为重要的一项战略任务。企业的成功最根本的是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人才的拥有比资金的投入和市场的占有更为重要。
  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的核心和关键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就是人才。江苏是人才云集的省份,是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也是海内外高级人才主要的流向地之一。但是,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践密切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信息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还明显不足,加强人才的培育和留用依然是江苏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为此,在保持江苏高校人才培养规模适度增长的同时,应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的模式,积极推进人才的校企合作培养,加大面向企业科技创新和生产经营实践的人才引进、培养,增强针对性,缩短适应期。
  
  :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江苏省统计局.2006年江苏省统计年鉴[J].北京:统计出版社,2006.
  [3]王雨生.中国典型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之路[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4.
  [4]袁培红.樊浩峰.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升级[J].宏观经济管理,2005,(4).
  [5]刘长飞.经济发展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J].发展,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