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产业集群效应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高洋 时间:2010-06-25
  [摘要] 目前,天津已经成为全市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其产业集群在区位条件和产业结构方面拥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滞后、产业链不够明显,配套能力不足等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应加快调整工作思路与战略,加快技术创新,提高天津工业产业集群效应。
  [关键词] 产业集群;产业优势;效应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学著作中,是指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产业集群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规模效应,特别是在促进资源节约化利用、推动区域的协调发展和拉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等方面都体现出明显的作用。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在产业集群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一、天津工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基础和条件
  
  近年来,天津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前三季度天津工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和拉动力量,全市固定资产投入的42.2%、生产总值和税收的52.8%和53.3%、利用外资的64.2%、节能降耗的70%、出口的88.3%都来自工业。
  1.区位条件。所谓区位是指一个地区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区位条件的好坏对于产业的发展、经济带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津工业发展战略布局自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随着“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启动,开始向城市东部和环城四区转移。主要工业建设项目和新的大型工业项目移往滨海新区,滨海新区逐步发展成为天津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至2007年9月滨海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560.92亿元,同比增长20.8%。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区与滨海之间,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有大量的盐碱地,土地资源以及其他资源十分丰富;它位于渤海湾沿岸的中间地带,北有辽东半岛可与东北地区沟通,南有山东半岛,可与黄淮平原相接,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带,即环渤海湾经济带;它背靠华北大平原,腹地极深,除京津冀外,还可辐射到西北、内蒙、东北等地。滨海地处于东北亚中心,与日、韩、朝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联系极为方便。同时又是欧亚大陆桥的最近起点,通过陆桥可与中亚、欧洲各国相通,这样的区位优势在世界上并不多见。
  2.产业优势。在构建起以支柱行业为骨架的弓形结构以来,天津工业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培育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了信息、汽车、石油化工、冶金、生物技术与医药、新能源及环保等六大优势产业。2006年,在全市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7个行业增加值实现了不同程度增长,16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超过两位数,8个行业增长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其中,电子、汽车和冶金三大优势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总量的35.7%,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1.4%,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1.6个百分点。
  (1)通信设备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塘沽区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青区的微电子工业园,其中塘沽区经济总量占55%,西青区占30.7%,其主要产品手机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达20%。2006年摩托罗拉、三星系列等企业紧紧抓住移动通信产品市场旺销机遇,积极研发了超薄手机、多媒体手机、智能手机、MP3及MP4等新产品,大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全年该行业完成增加值393.71亿元,同比增长38.2%,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4个百分点;全年手机生产突破1亿台大关,达到1.01亿台,比上年增长48.3%,增幅比上年提高19.9个百分点,占全国手机产量的18.9%。
  (2)由于汽车产业具有产业链长、企业间分工和协作程度高等特点,运输设备制造业的集群程度较高,一汽丰田和一汽夏利及相关配套企业主要坐落在西青区和塘沽区,这两个区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经济总量占全市的77.2%,并且集中了全市三分之一的汽车配套生产企业。2006年该行业完成增加值171.19亿元,增长31.2%,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12.4个百分点;轿车产量突破40万辆,达到41.03万辆,比上年增长26.0%,占全国轿车产量的10%以上。
  (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已成为天津市第二大工业行业,主要坐落在河北省涉县、静海县、东丽区、河东区、津南区。“十一五”期间,随着“天钢”东移、钢管扩能改造等重大项目的建设,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将进一步向滨海新区集群。2006年该行业完成增加值229.17亿元,同比增长21.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全年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达到1131.51万吨、1285.34万吨、2117.5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9.3%、33.6%和23.2%;无缝钢管产量突破200万吨,达到216.58万吨,比上年增长21.0%,增幅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占全国的14%以上。
  (4)基于石油的资源优势,石油加工炼焦业主要集中在大港区,其经济总量占到全市的80%以上。“十一五”期间,随着100万吨乙烯项目落户滨海新区,该行业的集群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其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将进一步体现。
  (5)天津医药制造业在全国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十五”期间天津在新能源和生物医药领域有了较大发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天士力集团、中新药业集团等中药生产企业和金耀集团、中美史克等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在全国享有盛誉。拥有复方丹参滴丸、养血清脑颗粒、芬必得、思密达、速效救心丸等知名品牌。
  
  二、天津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1.产业集群发展滞后,“龙头效应”较弱。天津工业产业虽有一定的集聚性,但和珠三角、长三角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长三角的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集聚群,并有可观的效益。人们普遍认为珠三角、长三角最有发展潜力,就是因为企业之间具有共生共荣、优势互补的产业群。而天津工业的产业无论在聚集的规模上、程度上和效益上都远远低于长三角。
  在产业集群过程中,天津工业“龙头效应”表现较弱。从行业来说,如果有一个龙头企业就会带动整个产业群,形成产业优势。从区域经济来说,如果有一个起带动作用的核心产业区域,也将会使整个区域经济得到迅速协调发展。如在长江三角洲,上海就发挥着龙头作用,长三角已经形成了普遍认同的较为清晰稳定的以上海为龙头,以南京、杭州为两翼的经济格局。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天津要想成为龙头和北方经济中心地带还需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时间。
  2.产业链不够明显,配套能力不足。天津虽然起步很高,吸引了很多国际知名的大企业来此投资,但是其产业链还不够明显,配套能力不足,这反映了北方经济与南方经济的区别。北方经济依个体为战,南方经济靠集群取胜;北方经济的产业链很不明显,而南方经济却具备很强的配套能力。如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区的摩托罗拉每年能创造产值400亿元,手机生产量占国内市场的3O%左右,可以说是实力雄厚,但是在发展的后劲上却显得不足,原因就是配套能力不强。
  天津工业产业集群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传统集群不同,决定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优势高低的主要因素不是区位因素或市场因素,更多是新型人力资本因素和区域产品链和产业链配套能力因素等。因此,决定一个地方或一个城市、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竞争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已由传统的区位条件、市场条件向产品链和产业链配套体系和能力因素转变。作为新崛起的国家战略重点区域,天津工业在这方面的差距还较大。   3.过于依赖政府,市场作用不明显。产业集群过程中政府的作用相对较大,而市场的作用相对不足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市场竞争、比较优势和因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产业集群必须根据产业特点和区位条件,必须尊重产业集群的市场。在我市的重点行业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产业集群的过程中,政府都发挥了较大的主导作用。在市场条件下,必须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从我市情况看,市场作用发挥的还不明显。一方面,同南方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地区相比,已经形成集群的部分产业市场竞争力还不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另一方面,以中小和私营经济为主体的自行车制造、纺织服装塑料制品等,处于完全竞争状态的行业虽形成集群态势,但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还比较小。
  
  三、利用产业集群发展天津工业的思路与战略
  
  1.抓住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加快工业产业布局战略调整。目前,滨海新区已被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布局,新一轮开发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天津市工业一定要抓住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重点引进更多的跨国公司及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污染的大项目,做大做强信息、石油化工、冶金、汽车等支柱产业。努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提高本市工业的整体水平,并要充分发挥新区对全市工业的提升和带动作用。
  (1)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战略。巩固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扩大医药产业规模,加速新能源、新材料及环保产业的产业化,积极发展航空航天等一批新兴产业。同时,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振兴装备制造业和轻纺等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链向高端扩展,形成更多的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工程机械、风电、水电成套等六大成套设备和数控精密机床、电梯、液压件等10类重点产品。纺织行业建成集研发、制造、营销、物流为一体的服装制造基地,吸引国际知名品牌,提升设计水平和产品附加值。
  (2)实施大企业集团带动战略。加大对天津钢管、汽车等大集团的投入,壮大规模;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以产品为龙头,加快医药、钢铁、轻工等行业的调整重组;支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中央在津企业,摩托罗拉、三星、丰田、LG等外资企业和赛象科技等民营大集团的发展,建成一批销售收入过百亿、千亿元的大集团。继摩托罗拉()电子有限公司之后,2007年中环电子集团销售收入将超过千亿元,汽车、钢管、中海油天津公司、渤海化工等6个集团有望在2010年前成为超千亿元集团。
  (3)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以优势产业为重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近年来,天津工业涌现出“红三角”、“双燕”、“中华”等10个驰名商标,“红三晶”聚氯乙烯、“天锻”液压机等10个中国名牌产品以及60个天津市著名商标、45个天津名牌产品,构成了新的品牌集群。同时,以大企业集团为主体,加大优势品牌资源整合,创建集团品牌。按照“一牌多品”的架构,中环电子信息集团将优势企业名称全部以“中环”冠名,机电集团将“百利”品牌下的产品扩展到全集团,医药集团将资源整合到两个老字号品牌“隆顺榕”和“达仁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技术产业园区把区域品牌“泰达”、“海泰”品牌与企业和产品的结合,形成更多的拳头产品。
  2.产业集群内企业应沿产业链双向延伸,培植核心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把培育产业群,打造产业链作为推动工业化进程的一条捷径。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一大优势就是产业集群效应突出。苏州、无锡、东莞等城市的主导产业均可在100平方公里范围配齐95%以上的零部件。相比之下,天津市产业链不完整,汽车制造、手机生产在本地的配套能力分别只占37.5%和12.3%,这就提高了综合成本,不利于较大项目的引进。通常集群功能发挥得越好,产业链条越发达,越能够吸引更多的厂商加入,从而有利于分工的细化与创新活动的开展。因此,分工与合作的产品链和产业链配套体系的配套能力开发,是天津工业产业集群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带动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发展天津工业的战略目标之一。以产业规范化、集约化为目标,选择素质优、水平高、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植,使其成为集群内的骨干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市场为导向实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组建具有与较强竞争能力为核心的企业集群。
  3.加快技术创新,完善集群的持续创新机制。为使产业集群主体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外溢程度较高的经济集合体,提高集聚效应,应使创新先导企业和其他企业之间、知识创新与知识扩散之间结成稳固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如天津自行车产业,核心企业可以运用知识产权谋求产品的差异化,使自己与其他企业各自服务于不同的市场,而其他企业可以利用核心企业的知识扩散来获取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具有天然的创新氛围,即当其中的多个企业正式或非正式接触时,知识和信息会很快地流通,其外部经济效益非常明显,这其中,观念和制度创新是产业集群创新的前提。我国已经获得成功的产业集群经验表明,利用产业集群的产业组织形式以及由此形成的集群效应来弥补自身企业规模经济的不足,用专业市场拉力来弥补自身企业的技术不足等,这些创新思路对发展产业集群有着普遍的借鉴意义。
  4.加强政府调控和市场主导,构建产业集群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天津工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和市场的主导作用。在政府的集群指向上,要明确:只有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才有必要干预经济活动。产业在空间上的规模集聚主要不是通过政府投资产业来实现的,而是依靠市场的力量,并通过政府的一系列战略性的政策措施来实现的,并且政府干预的方向应当是完善市场,而不是通过产业政策进一步扭曲市场。
  同时,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将使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其中包括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通讯、配套的海关、商检以及规划、土地、科研和等服务设施。对此,政府管理部门要提高服务的综合性和可靠性,建立发达的社会服务体系,为产业集群功能提升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此外,产业集群效应的显现,需要产业链上各企业信息快捷、准确传递,这往往是某一个单个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所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搭建产业集群共用的电子商务平台,做到集群内各企业信息共享。
  
  :
  [1]孙滔.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与产业集群[J].环渤海经济繢望,2007,(5).
  [2]章建新.基于全球产业链的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J].经济问题,2006,(5).
  [3]洪再生,王学斌.天津滨海新区产业集群空间布局与规划研究[J].时代建筑,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