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技术壁垒对江西外贸出口的影响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6-25

                        作者:张红燕 王含笑 陈志国

  [摘 要] 入世以后,伴随着国际纺织品贸易一体化进程,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量逐年增加,国外利用技术壁垒针对中国纺 织品实施贸易保护的现象也日趋严重。纺织服装作为江西省最大的出口产品,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国外技术壁垒的困 扰。本文研究了江西纺织品出口的现状,分析了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后江西纺织品遭遇的技术壁垒,并提出了应对技术 壁垒、保持江西纺织服装出口稳定增长的对策。
  [关键词] 技术壁垒;纺织服装;出口;对策
  
  纺织服装是目前江西省最大的出口产品。自2002年以来,全省纺织服装出口量逐年增长(受特保措施影响,2005年除外),纺织服装出口尤其是私营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纺织服装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然而,伴随着世界纺织品贸易一体化进程,出于各种和目的,一些国家正在不断利用各种技术壁垒,阻碍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江西省纺织服装的出口也深受影响。如何应对国外技术壁垒,保持江西纺织服装出口稳定增长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江西省纺织服装出口发展现状及成因
  
  从江西省对外经贸主管部门获悉,从2002-2006年8月份,除2005年呈小幅下滑以外,江西省纺织服装出口总额在持续增长。国有企业出口量相对下降,但仍然是江西省的出口主力。“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出口增幅明显,尤其是私营企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2003、2004和2005年的1-8月,出口额分别比上年同比增长524%、543%和127%。全省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设立如雨后春笋,从2003年-2006年8月,国有企业的数量从83家减少到51家,“三资”企业的数量从86家增加到136家,私营企业从22家增加到146家(见下表)。2006年全年纺织服装出口额达9.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1%,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6.1%。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总数也从2003年的198家发展到2006年的341家。
 
  江西省纺织服装出口迅速发展有以下几点原因:
  1.得益于ATC协议所确立的纺织品贸易一体化进程,使发达国家按照协议规定的进度表逐步减少受进口配额限制的纺织品种类,从而促进了纺织服装出口量的增长。
  2.江西省纺织服装产品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增强了全省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有些地方纺织女工的月工资在1000元以下,仅为沿海省市的一半。水电资源较丰富,成本较低,一些县市电费每度不到0.3元,大大低于沿海地区。
  3.得益于各级政府大力开展的招商引资工作。2006年外商在制造业实际投资17亿美元,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业,实际使用外资占全省比重16.4%,金额为2.79亿美元。另外,由于资源瓶颈和产业结构调整,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明显提速。全省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大部分是沿海地区转移过来的加工型企业。
  4.产业集群效应明显。省内已形成了较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南昌、九江及赣南等纺织基地,涉及棉纺、化纤、针织和服装几大领域,其中针织业在我国中部地区具有较明显优势。南昌市青山湖区聚集了约500家针织服装厂,规模以上企业达93户,已经形成了从针织布、印染后整理到针织服装加工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产品90%以上出口。九江共青城及其周边德安县聚集了70多家羽绒服装生产企业及江西欣宁制衣等近20户引资企业,主要生产羽绒服装及加工出口服装,并形成了“鸭鸭”、“回圆”等十多个羽绒服装品牌。此外,赣州纺织服装企业主要聚集在龙南、南康、大余和全南一带,生产服装数量占全省的12.2%。
  
  二、江西省纺织服装出口贸易遭遇的技术壁垒
  
  纺织品服装是各国设置技术壁垒最多的商品之一。技术壁垒涉及产品性能、质量标准及生产、加工、运输、穿着使用及穿着后处理的全过程,对纺织服装的质量要求也从实用性、美观性、耐用性趋向安全性、环保性、卫生性和舒适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或非政府机构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严格法规、标准以及纺织品生态标志。许多外商已将纺织品内在质量指标列入了信用条款,在合同中对影响使用性能的质量指标提出特殊要求。
  1.技术法规。迄今为止,一些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纺织品的技术法规,如欧盟2002/61/EC关于禁用22种偶氮染料的法令;2003/3/EC关于禁止使用和销售“蓝色素”的指令;2007年6月1日起执行的《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制度》(简称REACH法规),欧盟将根据化学品的生产与进口量以及危险程度等因素,对化学品采取注册、评优、授权等形式的市场准入管理和控制程序。此外,欧盟PFOS禁令规定欧盟市场上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的含量每千克制成品不能超过50毫克。PFOS物质是广泛运用于纺织品防污处理剂的主要活性成分。
  美国对纺织服装制定的技术法规也达10多个,如羊毛制品标签法案、毛制品标签法案、纺织纤维制品鉴别法案、羽绒产品加工指南、危险物品法规等。
  2.技术标准。主要有欧委会2002/371/EC关于纺织品生态标签(Eco-la-bel)标准、2003年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验协会颁布的生态纺织品认证Oeko-Tex-100标准和Oeko-Tex-200标准等。2007年最新版本的Oeko-Tex标准对涉及致癌和致敏染料,禁用芳香胺、邻苯二甲酸盐等多种有害物质的技术参数作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3.生态标签制度。国际上通行纺织品生态标志有10种之多,如德国的“蓝色天使”、“Toxproof”和“Eco-label”,美国的绿色标志、纺织纤维制品标签、纺织服装及某些布匹的护理标签,日本的“生态标签制度”,荷兰的“Milieukeur”等。2005年南非制定了新的标签制度,强制要求对每件产品均标明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比重,只有符合该规定的纺织品服装方可获准进口,并在南非国内市场销售。
  总之,采取技术壁垒来限制进口的国家越来越多,技术标准与法规越来越严格。对江西省出口商品带来的影响主要是:限制了出口量,提高了出口商品的成本。
  尽管江西纺织服装出口发展较快,但其纺织服装企业仍处于传统的粗放式经营管理中,在经济规模、技术和产品研发创新能力等方面,均与国内纺织服装业发达省份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传统的纺织工艺不仅消耗大量的资源,产生大量的废液污染环境,甚至有些纺织产品上还残留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内在质量与发达国家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容易遭受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
  
  三、江西省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对策
  
  为了应对国外贸易壁垒,江西省纺织服装企业应苦练内功,坚持走新型化道路,加快产业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调整出口战略,突破国外贸易壁垒。

  1.加强对主要进口国纺织服装技术壁垒的动态研究。出口应关注国外技术壁垒的动态,收集、整理、研究和掌握最新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对比研究新老法规、标准之间的差别,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战略,将技术壁垒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2.加大技术投入和研发。服装纺织行业要实现产业升级,要用高新技术改造行业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把技术进步重点放在新型印染后整理设备及工艺技术方面。有能力的纺织印染后整理企业,应加快陈旧设备改造工作,使传统设备技术早日更新换代。加大力度开发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差别化产品,建立健全新产品科研开发机制,激发研发人员的工作热情。企业可以通过制定专利、专有技术及科技成果应用奖励办法、差别化产品效益考核奖励办法,有效调动开发、生产差别化产品的积极性。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MPR(产、销、研相协调)产品开发运行机制。一方面使研究、生产、营销人员共同组成的产品开发链得以强化;另一方面企业重点产品开发方向得以明确,有效促进新产品开发的进度,形成研究、生产、市场开拓一体化的新产品开发模式。
  3.控制企业适度发展规模。投资的迅速扩张,一方面可能导致省内纺织服装业生产能力和规模过剩,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省内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和销售终端,产能的扩张,很大一部分是低水平扩张。由于纺织品服装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缓慢,世界范围内纺织品服装生产过剩,行业利润空间狭小,一味盲目扩大产能,很容易授人以柄,遭到包括反倾销、特别保障措施和其他技术壁垒等手段在内的限制,从而失去发展的大好机遇,也使纺织服装企业在后配额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我们应高度关注纺织服装业的投资过热现象,控制企业适度发展规模。
  具体来说,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控制银行贷款,把贷款投放与企业技术创新、清洁生产相结合,引导贷款投向技术创新能力强、重视环保的企业。通过企业联合、兼并、收购、破产、承包、租赁等形式进行企业组织再造,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更好地发挥原料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同时,注意培育和构筑新的比较优势,尤其要挖掘生产要素的综合优势,提升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的质量,包括从生产设备、原材料、面料、设计到生产的各个环节,而不仅仅是在现有水平基础上将规模简单地扩大。企业要充分利用配额取消的有利时机,看清形势,转变增长模式,以质取胜,适度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投资质量,提升产业层次,稳健开拓国际市场,持续提升纺织服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品牌档次,合理利用生产资源,注重环境保护,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4.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化。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化,应在提升原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并开拓一些新型的产业集群。(1)改进管理方式。改变个体、家庭小作坊式生产管理方式,通过集群内企业兼并、重组,或吸收集群外优势资源,使生产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并建立产权明晰的企业制度,实行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提高集群内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2)培养骨干企业。培养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形成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集群运作模式,实现共同发展。(3)细分市场。进行市场细分,使集群内各企业能发挥各自优势,集中精力将产品做强、做精。同时,细分市场更有利于促进企业间分工协作,形成系列化产品。(4)改变低价竞争策略。改变低价竞争策略,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引进先进设备、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吸收、培养熟练技术工人,提高专业化层次。(5)构建支撑体系。构建完善的集群内支撑体系,设立相关的配套服务机构,如担保机构、律师事务所、特色产业技术的专业学校、企业协会、同业公会等机构。(6)发挥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由政府来组织企业共同商讨未来战略和市场开拓、解决共性技术的活动;建立公共网站,向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宣传相关的国家产业政策和法规;制定宏观调控政策,间接干预集群内,使集群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5.重视生态认证,发展“绿色产品”。所谓绿色、生态、环保,对于纺织品服装而言,是指在纺织品服装的生产、消费者使用和使用后处理这三个环节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也不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毒性。人们把这一类产品叫“绿色产品”。(1)端正认识。纺织服装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绿色、生态、环保的积极意义,而不仅仅将它看成是发达国家限制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一种非关税壁垒。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正确处理扩大出口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将环境保护、维护人类健康安全作为提高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采用国际标准。对于以出口为经营目标的纺织服装企业来说,在生产过程中应以国际质量标准为准。有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所实行的国内标准往往高于国际标准,省内纺织服装企业也应尽量采用进口国的相关质量标准。这样做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但从长远来看,这些国家的消费者环境保护意识较强,而且愿意支付因环境因素而提高的那部分价格。所以,因环境因素所导致的成本上升,不仅不会削弱产品的竞争力,相反还会使产品赢得更大的市场。(3)重视生态认证。纺织服装企业应重视生态认证,尽快获得相关的国际认证。目前,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涉及纺织品服装的“绿色”认证主要有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验协会的Oeko-TexStandard100和200产品认证,等等。一旦企业获得这些认证,就如同获得了出口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绿色”通行证。
  综上所述,随着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国内外市场形势的变化,将会给江西省纺织服装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会使纺织服装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江西纺织服装业必须积极推进技术进步,促进传统纺织品的深精加工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迅速发展新品、精品参与国际竞争,开发绿色生态产品,全面提高出口附加值和竞争力,以应对国外技术壁垒,适应开放后的市场需要。
  
  :
  [1]陈荣圻,王建平.禁用染料及其代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6.
  [2]李爱娟.出口服装质量与检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
  [3]王其中.新时期纺织品绿色壁垒的思考[J].对外经贸实务,2003,(7).
  [4]柳玉兵.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律思考[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7,(1).
  [5]姚利民,吕一.纺织品出口中的技术壁垒成因分析[J]. 国际商务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