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产业承接力建设的可行性和对策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畅 时间:2010-06-25
  摘 要:介绍来宾地区产业承接力建设的可行性,并为之提出对策:根据自身区域特点,制定相关对策,促进产业承接力的形成。?
  关键词:产业转移;承接力;产业集群?
  
  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以来,中西部地区的迅速,经济环境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力成本、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体现出来,这极大地吸引了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性产业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转移是指资源供给、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一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的过程。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来看,承接产业转移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有能力承接外来产业,这与其具备的产业承接力有着必然的联系。所谓产业承接力,即一个国家或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这是实施产业转移的前提和基础。培育和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承接力,有助于吸引、凝聚转移产业,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 来宾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与问题的提出?
  
  1.1 来宾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
  来宾市位于广西中部,属于一个建市时间不久的新兴城市,北距广西重镇柳州市60公里,南距广西首府南宁市156公里,区域位置优越。建市以来,来宾市政府顺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以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为重心,打造良好服务平台,营造投资环境,实施“大招商,招大商”的战略,承接了法国北方电业集团、亚洲康密劳有限责任公司、英国糖业集团、广东东莞糖业集团公司等一大批国外、区外大。在当地政府大力鼓励和支持下,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斐然的成绩:2005年招商引资的合同资金34.2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1亿元,其中区外资金9.9亿元,共签订项目合同257个;2006年招商合同资金51.09亿元,增长48.6%,实际到位资金37.46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引进区外资金17.24亿元,同比增长59.3%;2007年招商合同资金289.90亿元,同比增长460%,实际到位资金67.58亿元,增长32.6%,其中,引进区外资金40.72亿元,增长140%。?
  1.2 问题的提出?
  尽管来宾市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招商引资合同资金也从2005年的34.27亿元提升到2007年的289.90亿元,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同比增长了7.5倍。但仍然存在着资金到位难的问题,如实际到位资金从2005年的31亿元到2007年的67.58亿元,同比只增长了1.2倍,而不到位资金从2005年的3.47亿元到2007年的222.32亿元,增长了63倍。?
  从数据可以看出,承接产业转移中出现的资金到位难问题已成为当前来宾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这必将影响来宾地区以后的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进而影响来宾地区经济的发展。经调查,这种资金难到位的情况与来宾当前的产业承接力建设不到位有着重要的关系,哪么加强产业承接力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来宾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 来宾产业承接力建设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
  
  2.1 来宾产业承接力建设的可行性?
  产业承接力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承接外来产业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吸引、选择、支撑和发展产业的能力。从产业承接力建设的动力和需要的条件来看,来宾具有产业承接力建设的可行性:?
  (1)外在的产业转移驱使力。根据产业转移理论,一种产业之所以在不同地区发生转移,一是由于转出产业区域与转入产业区域相比已失去比较优势,东部地区某些产业由于竞争的加剧导致成本不断上升,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必会向中西部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地区发生转移。因此,在产业不断转移的环境下,来宾市只有具备产业承接力才能在与西部其他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内在的基础。来宾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森林、矿产、畜牧、农业、等。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3.4%,其中金秀被誉为“八角之乡”,是广西地区最大的水源林保护;在目前已探明的20多种矿藏中重晶石、煤炭、锰等7种矿藏储量居广西首位;甘蔗、蚕茧种植养殖面积居全国第二位;在旅游业方面,有亚洲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群——忻城莫氏土司衙署,有中南第一泉——象州温泉。境内火电、水电资源十分丰富,除来宾电厂外,尚拥有中国第一个BOT外资项目来宾火电B厂。?
  (3)区位优势良好。来宾市路网四通八达,桂海高速公路贯穿南北,国道、省道纵横全境;湘桂铁路穿城而过,四条地方铁路直通城区内工业园区;红水河流经来宾全境,500-1000吨船舶可直航广州、香港、澳门。往南180公里可抵达南宁机场,往北60公里可抵达柳州白莲机场、200公里可抵达桂林两江机场。?
  (4)丰富的人力资源。据统计,来宾总人口238.33万人,而2005年就业人员才139.68万人,待就业人口将近百万,劳动力人口相对富余,劳动力成本极为低廉。同时,来宾市为在职和待业人员开展的职业培训使劳动力素质有了大幅度的上升。?
  (5)政策环境的改善。当地在大力执行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地方优惠政策,这样来投资的企业在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优惠的同时,还能享受当地政府为吸引转移产业而制定的其他优惠政策。如低价出让土地,减免一定的税收,利用税收扶持企业扩建等。?
  2.2 产业承接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产业承接力建设是来宾产业承接成败的关键,是促进本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具备良好的产业承接力,不仅有助于来宾地区解决产业承接中出现的问题,还可以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形成集群效应从而促进来宾经济的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
  
  3 来宾产业承接力建设的对策?
  
  3.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形成产业承接的吸引力?
  投资环境的优劣,不仅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潜力,也决定了其是否具备吸引外来资金、技术和人才,促进资源积聚的能力——产业吸引力。影响产业吸引力形成的因素包括市场因素、政策因素和产业集聚力因素。要形成产业的承接吸引力,我们就必须做到:首先,大力改善投资的硬环境,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真正形成物流畅通的化交通运输体系。其次,建立良好的软环境,努力建立稳定,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塑造宽松的政务、政策环境以及良好的信用体制,同时解决好煤、电、油、运之间的供需矛盾。再者,针对当前来宾经济结构不合理、支柱产业单一的现状,要充分利用“工业园”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工业园以重大项目为中心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政府对工业园区的管理和开发,完善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工业园区企业的投融资渠道。?
  3.2 以效应为标准,强化产业转移的选择力?
  当前,中西部地区承接的转移产业中,除了市场竞争因素及中西部地区具有的比较优势催生的转移外,也有一部分产业是由于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效益与当地政策相冲突而导致转移,如重污染产业。因此,来宾市在承接东部转移产业的时候就应当考虑到转移产业所带来的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要以效益为标准,从中选择最佳者。这就要求政府加强转移产业的选择能力,选择能力是由信息搜集能力和项目可行性论证力两部分组成。政府应当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引进、完善信息设备、大力培养信息人才,建立专门的信息搜集、处理、项目评估机构。只有这样,政府才能充分、公正、准确、及时地对转移产业进行鉴别、论证,最终做出正确决策,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产业转移的时机,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3.3 建立有效机制,培育承接转移产业的支撑力?
  产业支撑力是转入产业得以存续的能力,是产业承接力建设的重要部分。产业支撑力可分为载体支撑力和环境支撑力。其中,载体承接力的建设与开发园,园等承接转移产业的载体内部的基础设施、管理水平、服务体制以及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而环境承接力则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要素、消费需求、相关性产业和政府政策的状况,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环境支撑力越强,转移产业的生存环境越好。?
  因此,来宾政府要根据自身优势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加大对工业园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秉着共享基础设施、集约利用土地、集中污染治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合理、有序建立配套完善的工业园区,培养好工业园这一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引进化管理经验,按照市场,大力创新,形成对转移产业一对一的贴身式服务模式。加大对、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与外接洽,为转移产业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优化政策环境,保障转移产业对土地,水电等的需要,减少转移产业的税收负担,拓宽转移产业的融资渠道,加大对转移产业扩大建设的财政扶持力度,为转移产业培训高素质、对口的人力资源。?
  3.4 内外结合,提升转移产业的力?
  转移产业继存发展下去,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目标。要使承接产业继存下去,就要充分利用本地产业的优势,让转移产业与本地产业相互结合形成一体,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完善,能加速产业的运作效率和提高产业的利润,有利于产业的继存发展。产业发展力与区域内的技术创新力、市场开拓力和产业配套能力密切相关,只有处理好后三者,才能达到前者的提升。?
  来宾在制糖、冶金、采矿、桑蚕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其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尚处于粗加工状态,自身所具备的产业优势的优势未发挥出来。当地应承接转移产业,充分利用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本地区资源优势,深化加工将本地产业做做强,做大。在这做大本地产业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当地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要借鉴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外的经验,制定适合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避免盲目,不的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本地优势产业为基础结合外来产业综合开发,塑造产业的竞争力、活力,使产业继存发展下去。?
  
  ?
  [1]?余磊.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态势分析及对策建议[J].广州市干部管院学报,2005,(4).?
  [2]?刘秀丽.中部崛起过程中承接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
  [3]?谢丽霜. 产业梯度转移滞缓原因及西部对策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5).?
  [4]?孙世民,展宝卫. 产业转移承接力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机制[J]. 改革,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