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后发优势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后发优势;西部;改革?
1 西部欠发达地区后发优势的形成机理?
关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后发优势的理论很多,如“雁型”论、“后发性利益”论、“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论、“梯度推移”论与“发展极—— 增长点”论等。上述理论都是从某一个视角来建立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理论的,未能从实证分析上阐明后发优势的形成机理。其实,欠发达地区后发优势的形成机理可以用以下的图1来说明:?
图1表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最终体现在地区经济优势上,地区经济优势取决于地区的产业优势,地区产业优势取决于地区的优势,企业优势又取决于地区的企业家资源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资源与企业家精神取决于地区的机制创新,机制创新又受制于地区的制度变革, 地区的制度变革在根本上取决于地区的观念变革, 观念变革既要从外部吸收新观念,又要消除自身存在的旧观念。图1各个环节都是紧扣相连,每一环都是以其前一环为基础的,并且相互作用的。如产业优势决定地区优势,反过来,地区优势又进一步强化产业优势;机制创新催生出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反过来,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又会促进发展机制的更大创新。?
2 西部欠发达地区打造后发优势的传统思路及其局限性?
当前,我国欠发达地区在打造后发优势时往往沿着两条基本思路展开,第一条是打造投资环境,全力对外招商引资;第二条是理顺地方资源,从资源优势出发或发展现状出发,规划优势产业,寻找能够成为优势产业的“良种”企业,然后对这些“良种”企业采取倾斜政策,打造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企业与企业群体,形成地区经济的先导与支柱。仔细考虑并结合实际思考一下这两条道路都存在着明显的弊端:?
(1)第一条道路可归纳为:“招商引资、借力发展”。有的地区提出“要有2/3的干部、2/3的时间用在招商引资上”,其招商引资的决心可见一斑。这种“大跃进”式的招商结果往往是:协议项目签得多,落实少,真正有效的项目更少。结果是“劳命伤财”,不仅没发展,反而适得其反。?
(2)第二条道路,归纳为“选拔良种,倾斜发展”。 选拔“良种”企业依据的是比较优势原理,或具有潜在优势,或具有现实优势,但实际操作起来其实更加复杂,有时候还会束缚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 3 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具体的表现?
3.1 资本的后发优势?
主要指由资本边际报酬递减产生的后发优势。在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资本富裕的先发国、地区的投资收益率,要低于资本贫乏的西部地区。如果资本是自由流动的,受资本逐利本性的驱使,这种投资收益率的差异将导致先发国,地区—— 发达国家,地区、国内东部、中部地区的资本向西部地区转移,由此促进了西部地区更快的增长。?
3.2 技术的后发优势?
主要源于技术的准公共物品特性产生的技术转移和溢出效应。先发国、地区通常是技术创造与发明的主导力量,因为此举耗资巨大、耗时漫长、风险过大。对于后发的西部地区而言,无力且不必重复这一过程,而是利用先发国、地区的技术的准公共物品特性,实现技术转移。?
3.3 人力资本的后发优势?
主要归因于知识的非排他性和共享性。知识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同时,知识又具有相当的时效性,总在不断的更新与进步。所以,对后发的西部地区来说,对过时和现有的知识进行再投资是不可取的;其理性选择应该是,充分利用先发国、地区的知识的溢出效应,跳过他们经历的漫长、曲折的知识创造和积累阶段,迅速实现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提升,直接进入知识的较高层次与较高阶段。?
3.4 制度的后发优势?
主要指西部地区学习、模仿和借鉴先发国,地区先进的制度,并经过本土化改造产生的效率。一项有效制度的
形成,是一个需要支付高额代价的不断试错的过程。制度是一种公共物品,如果先发国,地区的制度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那么后发的西部地区就可以避免这种试错的高额成本支付,通过制度的移植、模仿和创新,以较小的社会成本获取较大的由制度变迁和创新导人的发展收益。?
3.5 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
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可发展的机遇,实现西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1)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发挥后发优势的关键之一在于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的引进和应用。很显然,没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先进技术以及先进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的引进与应用只能是一句空话,即使是花费大量资金引进了,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闲置、浪费。而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受程度较低,文盲和半文盲比例较高,人们陈旧的观念有待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的发挥。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是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的首要选择。?
(2)加快制度创新步伐,为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一个国家和地区新技术的引进和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制度环境。因为制度环境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行为主体从事技术引进和创新的动力,影响着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式的效用发挥,而西部地区的制度环境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加快制度创新步伐,通过吸收、消化、创新的途径,来营造有利于发挥后发优势的制度环境,对实现西部地区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正确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确立市场导向型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模式。经验表明:落后国家和地区在化的起步阶段,由于本国和本地区社会中现代化动力的匮乏和其现代化的赶超型特征,因而政府容易发挥主导作用。但是这种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往往事与愿违。西部地区由于市场机制发育程度还比较低,市场失灵现象较重。因此,政府在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中无疑还要承担重要的职责。这就要求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及其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的规律、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体制改革力度,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发挥好导向、协调以及服务职能,建立起市场导向型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模式。?
(4)利用资源,带动经济发展。落后的西部地区虽然在其他的方面,比如资金,技术,等方面都处于极其落后的地位,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西部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西部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吸收外来观念,技术,资本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本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