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西部矿产资源集群化特区可行性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产业集群;矿产资源特区?
1 经济特区与产业集群的发展?
1.1 经济特区集群建设?
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中一组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或者说,集群是在某种产业领域里相互关联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这些公司和机构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
产业集群正是通过集群内大量的同行业和相关企业之间发展高效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形成高度灵活专业化的生产协作,而具有极强的内生发展动力和持久的生命力。长期的实践证明,产业集群已成为帮助国家产业成长的一种有效手段。?
可以说,我国经济特区实践的成功就是集群经济在中国实际应用的成功。?
1.2 西部集群建设现状?
一是产业区内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和基于共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之上的相互认同和协同关系,也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及支撑产业相互关联的互补作用效应,更缺乏既竞争又合作的创新动力,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而且,西部地区现有的优势产业或主导产业主要为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即资源密集型产业,这种单一的资源密集型主导产业和初级加工方式极大地限制了产业链的延长,造成产业分工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资本积累速度慢,自我发展能力弱,产业竞争力严重不足。?
二是产业链缺损,没有形成产业自身发展的内在机制。西部地区重工业的超前发展,导致了工业结构的畸形,使产业链缺损严重。加之,轻工业以及重工业内部加工工业发展水平低,工艺技术水平落后,从而形成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之间的技术断层和原材料产品结构与加工工业对原材料的需求结构之间的严重错位,大部分原材料输往区外,而加工工业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又从区外输入,无法通过上、下游产业之间的互动和外溢机制来促进区内产业关联群的形成与发展。?
三是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地方性合作网络。西部地区的工业主要是在国家大规模投资推动下、从外部移入而建成的,这就形成了以倾斜于中央计划直接调控的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主的企业规模结构,且大都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市和工矿城市,基本上按照“全能型”企业模式创建,形成集企业管理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为一体,基建、供应、生产、销售、生活服务自成体系的“大而全”的企业组织结构,其产品的70-90%销往区外,生产协作链条也部分甩在区外;同时,地方性小企业则规模不足,生产要素短缺且质量差,其产品主要在本地区寻找出路,很少得到大中型骨干企业的辐射效应。大中型骨干企业的远辐射性和地方小企业的内向性导致了两个关联程度极弱的循环体系双轨运行,使得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无法建立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也无法通过企业间的共生互补效应来形成高效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地方合作网络。?
四是缺乏适宜产业集群形成的制度环境。西部地区由于以纵向管理为主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实质性的改变,金字塔式的企业组织结构还相当突出,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现象还相当普遍,从而人为地割裂了企业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本来内在联系,使得分布在同一区域内的相关企业在经济技术上难以协调发展,增加了企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同时,由于市场化改革滞后,计划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影响还根深蒂固,各种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行为还较严重,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和地区间的流动还要受到各种壁垒的阻碍,从而制约了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集聚和关联产业群的形成。
?
2 建立西部集群式矿产资源特区必要性?
2.1 矿产资源开发在西部经济中地位?
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有力地支撑了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矿业产值占其工业总产值的18.47%,一批大型矿业基地和大型矿产企业的建设,加速了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新疆的克拉玛依、青海的格尔木等这些由于矿业发展而崛起的城市同时也表明矿业开发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矿业在西部地区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有色金属产业已成为西部地区大部分省、自治区的支柱产业。?
2.2 西部矿产开发问题突出?
西部矿产资源在综合开发中存在主要有矿产规模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低,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矿山设备简陋,经营粗放,掠夺性开采,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另外,有不少矿山已到中晚期,一些原料工业面临无米下锅的情况。许多矿山开采加工过程中浪费严重,开采和深加工技术落后。采矿过程中采富弃贫,开采回收率低,许多伴生矿产没有评价和利用等问题。?
这些突出的问题就是因为不合理规划,产业链缺损,产业分工不明确,综合开发利用能力较低等直接原因,造成了低产量、低利润、高浪费、高污染的现状。?
综上,可以看出,我国急需一种有效途径来缓解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这种途径要达到即可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合理性,又可以最大程度的延长矿产产业链条,使西部矿产资源产业结构达到最合理化的效果,只有借鉴经济特区模式的集群经济效应才能实现。
?
3 构建多种集群式矿产资源特区可行性分析?
3.1 集群划分?
(1)依靠传统产业基础形成和发展的产业集群。?
(2)依靠资源形成和发展的产业集群,即按照成矿带划分产业集群。?
西部资源成矿带的形成一般跨越了行政区划的限制,而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由于区划的限制,成矿带内的资源不能连续开采,造成开采率降低。?
西部地区的成矿地质背景有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塔里木地台,天山—兴蒙褶皱系。国家将三大成矿地质区将西部划分为十大资源集中区,即:塔里木能源资源集中区;柴达木能源化工矿产资源集中区;陕甘宁能源资源集中区等。?
(3)依靠外部市场而形成和发展产业集群。?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多为先有产品,再针对产品寻找目标市场,但是这种运营理念往往将自身的产业发展处于被动。我国西部的矿业产业一直以一种高消耗,低盈利,矿业产业链不健全的状态生存。总是粗放型的开采业设在西部,而利润和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加工业设在不同的省份。区域的限制,造成了矿业加工产品的溢价增大,阻碍了西部矿业长足发展。依靠外部市场划分产业集群,就是要首先锁定目标市场,分析市场的需求,按照矿区—加工区—技术开发区划分产业带,这种集群带可以以矿区包围城区的形式构建。?
(4)配套大型企业形成和发展一批产业集群。?
围绕大型优势企业建立起的小产业集群,大型矿业企业的投资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构建此类集群时可以着重以这些企业为中心整合周边资源。?
(5)在中心城市城区出现的都市型产业集群。?
都市型工业园区是特指以大都市独有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研发、营销管理、技术服务和生产制造为主体,能在市中心区生存发展,并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具有增值快、适应市场快等特点的工业集聚类型。 ?
(6)通过政府规划下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 包括高科技园区、园和开发区等。目前国家级、省级及以下各类园区数量众多,其中一部分成功地形成和了产业集群区。不过政府主导下的产业集群经验上看是1/5的成功,4/5的失败。 ?
(7)政府与民间两种力量混合作用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
许多产业集群是最初自发萌芽,后来通过政府扶持逐步发展起来,但是也更有许多自发产业集群经政府的扶持而夭折的。?
3.2 建立西部矿产资源特区外部环境促进机制?
(1)着重发挥政府在矿业集群式特区形成中的引导作用?
一是政府机构应慎重审批建设项目,加快或至少按时完成在建项目,使其尽快投产并发挥效益。只有在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考虑批准新的建设项目,新项目对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要做多方面的论证和研究,慎重的进行决策。?
二是在构建矿业集群总体思路下设计吸引外资(包括外商投资和东、中部投资)的政策,有目标地吸引那些具备产业带动优势和有产业关联效应或配套协作功能的项目进入区内,促进相生集群的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提升。?
三是通过优惠政策引导对矿业集群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与矿业发展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通讯等,改善矿业发展和创新的外部“硬”环境。?
四是增加对的投入,提高本区人力资源素质和人才资源存量,确保竞争性产业成长环境的形成。?
五是在政府引导下建立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各种规范的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为区内集群的成长提供组织、协调和保障。?
六是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软”环境。通过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机构,形成产业区内的创新中心;鼓励有协作关系的形成相互参股的渗透关系;加强技术创新,扶持创新活动。 ?
七是政府主导逐步有序的开放资本市场,对重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进行支持;完善市场经济的体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商业环境,让本地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2)完善对外合作机制,带动本土矿业企业竞争力。?
我国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对外合作战略成效显著,促成多个西部矿产资源本土和外资企业的合作项目,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力度和效能。?
多种对外合作优惠政策无疑提高了外商企业对在我国西部建立贸易的兴趣,但是,极大地优惠可能造成外商对西部资源一味的掠夺,而忽视了对本土企业或对特区建设的协调。建立集群式特区的初衷之一为利用优势产业或企业的辐射作用带动特区内产业全面振兴。在这个前提下,政府应该提供外商企业和本土企业合作的优惠政策,来重点加强传统矿业的发展。?
?
[1]?郝晓辉.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钟声.西北地区工业结构问题及优化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