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制约因素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6-25

                        作者:马爱艳 蒋志辉 王少举

[摘 要] 城市化是化的必然历程,也是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因素及相关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以促进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城市化的进程。
  [关键词] 城市化 进程 问题 对策
  
  一、制约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1.城市间缺乏合理的产业分工,结构不合理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地区城市普遍存在第二产业不发达,资源综合利用差、产业配套发展不力等问题,没有形成较高联带系数的产业链和系列化生产,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不高,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上表现出区域工业的低加工度和对农牧业的重大依赖。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除伊宁市和奎屯市外,都占较高的比例,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足。
  数据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6》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区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26.9%,比全疆高出7.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31.2%,比全疆低1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41.9%,比全疆高出5.6个百分点,但该地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虽高于全疆,并不是产业层次繁荣提升,而是产业结构“虚化”的结果。第一产业比重过高,说明农业生产率较低;第二产业比重过低,证明工业化水平较低。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发展进程表明,工业化对城市化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城市化为工业化提供支撑,且城市是二、三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化水平也是工业化水平的标志之一。由于该地区的第二、三产业的落后,直接制约了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而制约该地区城市化的进程。
  2.区位条件的制约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地区偏居我国西北一隅,距离国内主要市场较远,交通不便。受经济发展水平等限制,区域内市场发育还很不成熟,经济发展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比较强。但由于目前该地区不通火车,对外交通主要依靠航空和公路,交通条件也十分有限,且受山地的影响,对外交通主要依靠312国道和218国道,地形复杂,交通危险系数比较高,严重制约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城市发展也受到影响,区域内和区域外商品流通不活跃,城市经济缺乏有力因素的推动,城际,城乡间人口,物资,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不畅,城市发展的持续动力不足。因此交通运输条件已经成为制约其城市化发展的首要因素。
  3.少数民族传统经济生活方式的制约
  该地区的大多数少数民族,以农牧业为主要的经济生活方式,形成了密切附着于土地和草场的经济文化特点。其生活的流动性很大,居住点季节性游移的特征明显。另外,由于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异,大都不愿外出务工。2005年,少数民族占直属地区总人口的59.84%,其中哈萨克民族占20.44%,其中从事牧业生产的少数民族占少数民族总数的5.74%,其中哈萨克民族占2.56%,受到传统习俗的影响,加上农村乡村道路建设落后,有许多少数民族农牧民养成宁愿在家闲着受穷,也不愿出来劳动致富的陋习。少数民族传统的生产方式与城市发展所要求的人口和产业的聚集形成了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和聚集。
  二、促进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城市化进程的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创造城市发展的交通条件
  在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很长一段时期,政府投资和政策倾斜必须是主体,这是由该地区发展的现状所决定。交通运输的不便已经成为制约其城市化的瓶颈因素,因此政府政策和投资主要应该倾向于综合交通运输网的基础建设,创造能够促进其经济发展的交通条件,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血液和动力。加快该地区铁路新线的建设,这对加速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速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基础条件。

 


  2.充分合理地利用市场职能促进城市化
  加大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资金问题是制约该地区城市化加速的一个关键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要充分依靠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投资体制,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城市建设。一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个体、外商等社会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开辟城市建设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二是对城市存量土地和其他存量资产实行有偿开发,增加城建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对于属于城市非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部分基础设施如专用道路、桥梁等,实行有偿使用,回收资金,实现城建滚动投资。四是对城市无形资产和部分有形资产如公交路线的营运权、公共停车场、街道桥梁冠名权等引入竞争机制,通过转让、拍卖、出租等方式,鼓励省内外企业、个人等社会民间资金参与化城市建设。
  3.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地区城市化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城市化既是人口要素的空间集聚过程,也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产业发展水平决定着生产要素聚集规模,决定着城市人口规模。因此,必须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适应城市化建设的需要,成为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为城市化提供可靠的经济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走新型化道路,大力调整工业内部结构,进一步提高工业化水平。二是适应工业和城市化发展需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开拓旅游市场。通过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非农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当然,还应注意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如利用种植亚麻的优势,加强对亚麻的产业化发展,通过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人口从农业中进一步分离,使乡村人口进一步向城市转移,生产要素进一步向城市聚集,推动城市化快速发展。
  4.发挥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加强城市形象建设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内涵,而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的外在表现。有特色的城市文化资源与城市形象有助于城市知名度的提高,也是提高城市辐射力与吸引力的重要条件。伊该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区域文化特色显著。众多的民族和丰实的民俗奠定了独特性的基础,厚重的文化底蕴铸就了该地区的文化特质,这也是其旅游业不断发展的永久魅力所在。由哈萨克、蒙古等族的游牧草原文化,锡伯、满、索伦族的戍边屯垦文化,回族的中原与伊斯兰教融合型文化,乌孜别克、塔塔尔族的西域商业和俄罗斯文化等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多元一体的融合型文化,是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城市建设应当充分的发挥区域文化的优势,建立新的,富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文化体系。加强文化在城市建设的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渗透,对全面提高该地区城市的发展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1]陈栋生 王崇举 廖元和主编:区域协调发展论.北京:经济出版社,2005.12;531
  [2]祁金立著: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11:19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编:新疆市县经济发展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6
  [4]黑龙江县域经济学会编:城乡统筹与县域经济发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256
  [5]王雅红著:西北民族地区城市发展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9:142~152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编:新疆统计年鉴2006.北京:国家统计局,2006.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