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经济区民族体育休闲旅游比较优势及策略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6-25
  [摘要] 以北部湾开发为契机,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广西北部湾资源及分布特点,指出广西北部湾旅游具有地域、政策、资源、民族文化优势,但资源优化、产品开发、旅游人才等问题亟待解决,提出设立民族传统项目研发中心,旅游产品分层次推出市场;依托人文景观、景观,开发民族体育休闲旅游特色旅游路线;通过扩招、联合办学、互派留学人员等形式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等策略,以促进广西区体育旅游的。
  [关键词] 民族体育休闲旅游 比较优势 策略分析
  
  比较优势理论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石,是区域分工与合作的理论基础,它使经济在每个阶段上都能发挥当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从而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并提升资源禀赋的结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选择产业发展道路时,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积累资本,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广西地域优势得天独厚,旅游资源丰富,所以笔者试图以2008年北部湾经济开发为契机,用比较优势理论深层分析广西北部湾民族体育休闲旅游资源,促进新形式下广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一、北部湾民族体育休闲旅游资源比较优势分析
  1.地域优势分析
  按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建设以南宁国际综合枢纽为中心,以海、空港为龙头,以泛北部湾海上、南宁——新加坡陆路和南宁通往东盟国家航空3大通道为主轴,以通往广东、湖南、贵州和云南方向运输通道为主线的“一枢纽两大港三通道四辐射”的出海出边国际通道体系,形成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游客、货物进出国的需要。合理的空间布局给广西带来巨大的比较优势,表现为直接优势和辐射优势,具体表现在:其一,区位地域优势明显,北部湾作为 “三圈”结合部,是西部大开发唯一的沿海区域;其二,战略地位突出,北部湾经济区对内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对外是双向连接与东盟尤其是泛珠与东盟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战略枢纽;其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北部湾经济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海洋资源、港口资源、矿产资源、农林资源和药物资源,是我国沿海地区规划布局新的化港口群、产业群和建设高质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区域。四,发展前景广阔,南宁市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其辐射功能使广西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地带和桥头堡,全力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2.政策优势分析
  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民族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环北部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北部湾经济区享有沿海开发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优惠政策,与东盟国家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互补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所以,政策、环境都为民族体育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这是新形式下北部湾旅游业发展明显的比较优势。
  3.资源优势
  南宁作为广西旅游龙头和集散地,其强大的辐射功能积极地影响着广西旅游产业的布局。目前广西开放的景区、景点有400多处,列入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3个、旅游度假区1个、文物保护单位7处、森林公园1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31处、旅游度假区9、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20处,分布8个地区、63个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城市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旅游资源如下: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地区的资源优势需扬长避短,才能最大地利用资源得到更多的产品,获得最大的比较利益,促进资源更有效配置。广西周边如云南、湖南、广东等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但是北部湾旅游通过资源整合,提出一个旅游龙头、两条黄金旅游带、两大旅游集散中心、四大旅游特色、五大旅游品牌、六大特色旅游线路、七大旅游区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新思路,扬长避短、避免雷同,实现了旅游产品多元化、利益最大化、配置高效化,从而使广西北部湾旅游业在同类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吸引人们去观光,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4.民族文化优势
  中越之间有17个民族跨国而居],历史上跨国民族间有着共同的族源、历史、文化、语言等,现在他们之间仍有着对共同民族文化的认同。广西的许多少数民族与越南等国家的许多少数民族有着亲缘关系,如布依族、侗族、水族、毛难族与越南的岱依族、侬族、泰族、高兰族,老挝的主体民族老龙族、泰族,泰国主体民族泰族,缅甸的掸族都是同根生。在许多传统节日与民俗上,越南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于中国也相同,在饮食习惯则与广东、广西、云南一些民族相似,使得中越双方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文化相通。这为各国人民构建了广阔的交流平台,从而使广西北部湾与边境民族体育休闲旅游资源的整合不存在大的文化冲突问题,跨国民族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将加深本群体、本民族认同,增强内部的亲近感,化解由于彼此之间的国家认同而引起的带有民族主义倾向的跨国民族社会问题。所以,民族文化认同在跨国旅游合作中担当重要角色,将为北部湾旅游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具有明显比较优势。   二、主要存在问题
  1.产品开发问题
  景区的形成一般分为两种类型:资源吸收型和市场推动型。前者以现有人文形成引力场,后者则依靠市场需求的推动而产生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开展旅游活动。目前广西区内旅游较多,如防城港江山半岛、南宁德天瀑布、北海四日游等。中越旅游有南宁——越南下龙湾、河内、西贡,东兴——越南下龙等,旅游线路大多是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形式较单一,缺少特色,资源配置不合理较明显,存在项目雷同等问题,比较优势难以充分体现。
  2.旅游人才现状
  目前,在北部湾边境旅游业,民族旅游开发人才严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比如,既懂外语又了解外国风俗习惯的导游人员、旅游高层管理人员、翻译人员等较少,而通晓国际事务、精通海外经营的国际旅游人才更是奇缺。民族体育休闲旅游正处于初期,需要专业人士熟知各项目的起源、特点、开发度等等情况,从而有效地挖掘、整理民族体育资源,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对策及建议
  1.完善民族体育形态、功能、规则,将民族体育商业化产品分层次推向市场
  根据民族体育形态、功能、规则,将民族体育产品分三个层次推向市场。第一层次是有完善的竞技与游戏规则的观赏性、娱乐较强的项目,如抢花炮、赛矮马、赛龙舟、射箭、射弩、打陀螺、珍珠球、舞狮等可直接商品化的项目。第二层次是通过挖掘整理、改造,在外表演多、宣传多,但仍需进行一定的雅化、包装后即可上市的项目,如上刀竿、斗牛、斗马、芦笙踩堂、秋千、堆沙、磨秋、跳竹竿等。第三层次是属于目前上市条件不成熟,有待研发中心进一步培育发展的项目。根据这一思路,旅游业管理者、体育工作者、工作者等专家应设立民族体育产业开发、传播的研究中心,本着提高民族体育项目的观赏性、健身性理念,从生、体育美学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炼民族体育的特色项目,分批开发上市,推进民族体育化、社会化、产业化、国际化,把潜在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发展优势,从而最大限度获取比较利益。
  2.合理配置资源,构建泛北部湾、中越边境旅游新路线
  在北部湾经济开发背景下,在旅游路线设计可以以南宁为龙头,带动泛北部湾城市旅游开发,构建泛北部湾风格独特的旅游路线,如:结合南宁——桂林——阳朔旅游热线,推出瑶族、苗族、侗族传统体育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专线;结合钦州——百色——乐业旅游热线,推出壮族、仡佬族民族独立传统体育旅游探险专线;结合南宁——宜州——河池旅游热线,推出漂流、对歌的民族文化体育旅游专线;结合河池——防城港旅游热线,推出仫佬族、毛南族传统体育观赏、风情旅游专线;以及南宁——百色旅游热线推出壮族、水族、彝族传统体育竞技及休闲旅游专线。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中除高棉族、占族和部分华族居住在平原地区外,多分布于北部和西部靠近中、老柬边境的边远山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下龙湾、胡志明陵、巴亭广场、主席府、胡志明故居、还刻湖、西湖、镇国寺、金莲寺和海防等。通过制定鼓励民族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化发展宏观的、具体的相关政策,使产业链资源合理配置,达到资源整合,提高中越旅游路线含金量,增添以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依托,以民族体育休闲旅游为特色的线路,塑造出独特的市场形象,如结合南宁——钦州——北海——越南下龙湾旅游热线,推出京族地方特色休闲旅游专线;东兴出海去芒街只有100m,可推出防城港(东兴)——越南(芒街)路线,以人文、自然景观为依托推出京族、芒街风情歌舞等民族体育特色项目;凭祥地处中越交界处,推出凭祥——谅山——河内——老街路线,将各风景点结合凭祥苗族、谅山侬族、河内京族、老街布依族民族体育项目;北海——海防——河内路线,结合自然景观推出壮族、岱依族民族体育活动;防城港九龙潭——广宁下龙湾,推出瑶族、壮族特色民族体育活动。以上旅游路线不仅提高广西和越南民族体育休闲旅游的知名度,而且可以提高旅游路线含金量,扩大边境旅游的市场份额,达到优势互补、协调互动的效果。
  3.扩大招生比例,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旅游专业人才
  一支训练有素、精于开拓市场、善于组织管理的专业队伍是抢占邻国市场的关键,人才培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第一,利用国内高等院校培养专业人才。国内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扩大专业的招生。第二,与越南等外国联合办学或互派留学人员。通过联合办学和互派留学生的方式使其掌握更有价值的市场信息。第三,在越南当地招聘人才。即的跨国旅行公司可以在越南等国招聘专业人才,因为他们对国内的各方面了如指掌,易于有效地开展工作。
  
  :
  [1]陈通章奇志吴延兵:基于比较优势的西藏旅游经济发展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37-41
  [2]万先进吴南 伍婷:基于比较优势的三峡地区旅游产业发展[J].经济地理,2007,(27)5:873-876
  [3]范宏贵:中越两国的跨境民族概述[J].民族研究,1999,(6):14-20
  [4]谢北立:桂西南旅游区开发与构建广西旅游产业新格局[J].社会科学家,2000,(15) 2: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