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空间产业布局与经济合作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丽馨 时间:2010-06-25
[摘 要] 广西北部湾区空间产业布局相似、分散,需要根据经济的进行调整和完善。在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中,加强国际国内经济合作,让各客商参与空间产业布局调整和完善,实现共赢。但在开展国际国内经济合作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许多障碍。要消除障碍,一是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合理引导产业布局;二是传统产业与产业对接,形成合理的空间产业布局格局;三是夯实基础设施尤其是新兴基础设施;四是完善制度建设。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空间产业布局 调整和完善 国际国内经济合作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南宁市包括市辖区、武鸣县、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宾阳县、横县;北海市包括市辖区、合浦县;钦州市包括市辖区、灵山县、浦北县;防城港市包括市辖区、上思县、东兴市。今年1月16日国家正式批准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由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与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其开发不仅有利于推动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必将受到国际国内众多客商的关注并开展经济合作实现共赢。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空间产业布局的现状及特点
  1.已经形成以南宁为首位城市的城镇产业系统,但各中心城市的产业布局相似
  各中心城市的市辖区都形成以建材、食品、饲料、制糖、机械、医药为主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所管县以亚热带农业和资源性工业为主,工业总量、规模小,基本没有著名品牌和。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港口城市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港口运输历来竞争激烈。在广西厅的规划中,虽然北海港定位以集装箱运输为主,防城港以大宗散货运输为主,钦州港以大宗物资运输为主,但一直以来,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三港互抢货源,恶性竞争阻碍了港口的发展。该区域的资源呈现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三个港口城市除了港、岛、海风韵外,还有亚热带山水景观,防城港还有浓郁的边贸异国风情;南宁市除了亚热带山水景观外,还有千年古城民俗和壮民族风情。但由于景点分散,开发不够深,宣传不到位,旅游服务质量差,游客留驻时间短。
  2.已经形成一定的区域基础设施系统,但基础设施尤其是新兴的基础设施仍很薄弱,产业布局分散,主要是原料地指向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大发展,但基础设施仍很薄弱。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是新兴的基础设施,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该区域新兴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国家支持。而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的落后,又会制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千万吨级大型钢铁项目落户防城港和千万吨级炼油项目落户钦州,基础设施的“瓶颈”即显现出来:广西是缺煤少铁的省份,大量铁矿石需要港口运输,而目前三大港口已是超负荷运转,港口需拓宽拓深;钢铁、石化产业是高耗能产业,需要大量电力支持,而广西并不是电力很丰富的省份;尽管国家已批准兴建以国外燃煤为主的防城港火电厂,但电煤同样面临供应和交通运输的压力。由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布局主要以靠近原料地为主,布局分散,不利于工业的规模发展。
  3.城乡系统内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布局十分分散,农业产业化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周期波动强烈,农民增收困难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乡系统内有农业生产的资源优势如甘蔗、木薯,以及亚热带水果等,但由于分散生产,农业产业化落后,农副产品加工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这个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表现出来,往往形成涨价——大量种养——掉价——少种养——涨价强烈周期波动,农民苦不堪言。近年来,人工收割甘蔗成本上涨,成为广大蔗农不小的负担,使用甘蔗收割机已是广大蔗农的迫切要求,然而,最大阻碍就是农户的分散经营和丘陵地貌。作为乙醇汽油原料的木薯生产经营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初级产品附加值低,农民增收困难,已是不争的事实。通过现代农业园区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基本在市辖区内布局,以观赏农业为主,对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没有起到实质作用。社会主义新建设遇到土地制度流转方式的制约,土地不容易集中,很难改变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布局。
  二、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参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空间产业布局调整和完善实现共赢
  1.临海型工业布局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空间产业布局调整和完善的重点,港口经济集聚重化产业带来无限商机
  我国已经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经济发展对钢铁、机械、炼油和石油化学工业等需求旺盛,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临海型工业布局是促进重化工业发展的成功实践。国家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新一轮的国家产业布局调整看,为加强能源安全建设,国家正在沿海地区布局一批重化工业项目,防城港千万吨钢铁基地与湛江钢铁基地同时获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三个港口有区位、资源、电力、土地、劳动力和政策上的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是区位优势,特点是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既是我国沿海地区资源进入东盟市场,也是东盟国家资源进入我国沿海地区的最便捷之路,正是基于这样的优势,广西与东盟贸易额中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贸易占“半壁江山”;从自然资源来看,三个港口有丰富的海上石油天然气资源,可重点建设油气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从电力供应来看,广西是全国水电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大工业用电基准价是0.49元~0.53元/千瓦时,包括生活用电在内,电价略低于邻近的省份。(1)从土地价格上看,随着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实施,将逐渐克服我国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竞相压低地价甚至以零地价、低于成本出让工业用地的问题,使工业用地逐渐以市场定价为主,作为落后地区的广西,未开发的土地资源丰富而且价格较低,77个市/县工业用地最低价格均在每亩10万元以下;(2)从劳动力资源来看,广西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价格低,自2004年泛珠三角九省区签订劳务合作协议以来,广西向泛珠三角地区转移大量农村劳动力;从政策上看,有多方面优惠政策支持的特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可以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少数民族自治区政策、沿海开放政策以及贫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的政策。
  2.交通运输枢纽产业布局促进物流园区形成和发展,腹地经济与港口经济互动发展创建国际区域物流中心
  由于交通运输枢纽兼有原料地、燃料地、消费地指向的优点,现代的产业布局越来越趋向交通运输枢纽指向,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一般会布局在高速公路附近,广(州)深(圳)高速公路两边布局连片企业,绵延不绝,使这条高速公路成为我国最繁忙的公路之一。但此类景象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看不到,只是偶尔看到几个工厂,说明该区域交通运输枢纽聚集产业的能力有限,腹地经济薄弱又无力支持港口经济的发展。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是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国际国内经济合作促进物流园区形成和发展,建成贯穿东西南北的国际区域物流中心。广西从1999年开始,就与越南开展道路运输交流与合作,目前广西在东兴、友谊关、水口口岸与越南开展了国际道路运输业务。 到2007年底,广西与越南广宁、谅山、高平三省签署了运输协议。为了保障国际运输的顺利开展,广西还与越南广宁、谅山、高平三省建立了交通合作磋商机制,每年定期举行运输例会,协调国际道路运输中出现的问题。(3)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化的发展,资源产品“瓶颈”将越来越凸现,充分利用三大港口优势,以及越南丰富的资源,延长腹地经济线,建立进口越南煤炭和铁矿石的转口口岸,发展转口贸易及干散货第三方物流服务业,构筑越南和广西,以及沿海发达地区的市场,达到三赢的结果。
 3.乡镇运输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农业依靠基地和市场获得机遇
  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地区面积占规划区总面积的56%,农业经济仍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个重要产业,关键要解决农业生产布局分散问题。根据《广西综合交通“十一五”规划》,广西将全面加快通乡镇油路、通行政村油路或等级公路等农村公路的建设,重点实施国家农村公路改造“通畅工程”计划和“通达工程”计划,五年计划建设和改造农村公路50000公里。随着乡镇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国际国内合作,以及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将有利于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产品生产基地,基地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将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4.资源的深度开发促进旅游景点的合理布局,传统旅游业依托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唤发生机
  港口经济不仅集聚重化产业,还可以产生旅游产业的新形式——旅游;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旅游产业的新形式——农家乐。自-东盟博览会召开以来,长期制约广西和东盟旅游的空中航线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南宁、桂林两个国际机场已开通了到东盟各国的空中航线;铁路方面,桂林、南宁至越南河内、下龙开启了旅游专列;公路方面,南宁有直达快班直达越南河内、下龙、海防等地;海上有中国第一条跨国海上豪华油轮航线北海至越南下龙,并将延伸到泛北部湾各主要旅游港口城市。在当前的大好形势下,开展国际国内旅游合作,推动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既能避免旅游行业无序竞争,又能使传统旅游业依托工农业发展唤发生机。
  三、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参与空间产业布局调整和完善的障碍
  1.同质性竞争的压力
  由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布局相似,三个港口长期以来存在典型的同质性无序竞争,此外,农业、加工业、旅游业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性无序竞争。三个港口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广东湛江港,三个港口的年吞吐量不及湛江港一个港口的年吞吐量,广西及整个西南的大部分货物会选择湛江港;从工业基础来看,重工业已占湛江工业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而且其背靠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在招商引资方面占据优势。此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很多项目甚至政策与海南相同,将来也会形成互争项目的同质性竞争格局。
  2.“飞地经济”的缺陷
  所谓“飞地经济”,是指重化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在落后地区建立时,由于当地的产业配套能力不强,不能与当地传统经济对接,而是成为揳入当地传统经济中的一些化的“飞地”,形成一种经济的、技术的、城乡结构的“二元结构”。港口经济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增长极,集聚重化产业,有利于提高该区域的工业化水平,但由于原料和市场两头都在外,不可避免有“飞地经济”的缺陷。如何克服“飞地经济”的缺陷,使港口经济真正发挥其集聚效应,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3.基础设施的制约
  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的制约,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等新兴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是一个较长时期,而基础设施薄弱聚集产业的能力有限,导致产业布局分散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将会影响重化、物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也可能会影响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参与空间产业布局调整和完善的积极性。当前,在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条件下,不能单纯依靠国家的资金支持,如何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继续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尤其是新兴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
  4.制度建设的滞后
  工业化发展必然涉及开发海洋资源、使用土地、环境保护等制度的评价——审批——监管等建设,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实际来看还不尽人意,不利于加强国际国内的经济合作,需要加强制度建设。自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该区域的海域使用管理工作逐渐走上化、规范化的轨道,但是海洋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建设还较为滞后,如何既保护国家海洋资源所有权益和投资者使用权益,又保护渔民的渔业权益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1992年、1993年间的房地产热,北海成为广西闲置土地数量最大的城市。北海的经验教训警示:如何建立有效使用土地的制度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我国于2003年9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家环保总局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式列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试点之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化进程要与环境保护并行,要平衡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要有一系列从评价——审批——监管的制度保证,此外还应有针对珍贵资源和产业的详细制度,如红树林湿地保护制度、旅游产业环境保护制度等等。
  四、促进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参与产业布局调整和完善的政策建议
  1.落实规划,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合理引导产业布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港口总体发展目标是要逐步形成以防城港为主要港口,钦州港、北海港共同协调发展,满足腹地经济及临港产业对以矿石、石油、煤炭、集装箱等大宗型货物为主的货物运输需求,具备综合运输枢纽、现代物流、临港工业、商贸服务和现代信息服务等功能,机制顺畅、能力充分、布局合理、资源集约、环境友好、服务高效的现代化港口群。要真正落实规划,必须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区域协调机制的成功运作就是充分发挥各方的比较优势,运用各项政策措施,平衡各方的经济利益关系,促进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参与产业布局调整和完善,最终实现合理引导产业布局。三个港口通过港务集团统一运费,分工合作,防城港真正发挥西南第一大港的作用,通过上规模降成本;钦州港和北海港同样可以发挥港口经济集聚重化产业的作用,而且政府出台相应政策鼓励这两个港口城市发展旅游产业,使其成为支柱产业,一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区域协调机制应鼓励广大农村地区以农村经济为重点,辅助开发乡村旅游。
  2.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对接,形成合理的空间产业布局格局
  我国东部发达地区“飞地工业园”成功经验是:发展“飞地经济”不仅要创造工业产值,更重要的是以信息化为纽带,培育当地的品牌和产业。以清华紫光(南方)有限公司目前在建的工业园为例,清华(南宁)科技工业园发展模式是:依托“清华紫光的著名高科技民族品牌”和中国—东盟合作平台,通过实施“百企入桂”等政策,在当地政府直接参与下,将服务、土地、科技产业转移等资源整合在一起,利用品牌企业发展大服务,小空间创造大经济,使园区形成产业集群辐射效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发展重化工业、物流和旅游等产业时,要考虑产业配套能力,与当地传统产业对接,产品才会有市场,才能可持续发展,也才能促进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形成合理的空间产业布局格局。
  3.夯实基础设施尤其是新兴基础设施,良好的投资硬环境是加强国际国内经济合作的基础
  经济环境是评价投资硬环境中最根本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总水平、经济增长状况、产业结构及其变化、经济发展的技术条件、基础设施、市场环境,以及财务环境等。其中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于贫困地区来说非常重要。贫困地区一个普遍的特点是自然资源丰富,但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所以基础设施的改善能够聚集生产要素,把贫困地区与外界联系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基础设施越好,形成良好的投资硬环境,越能加强国际国内经济合作。而且,信息的发展,还有助于克服“飞地经济”的缺陷,实现空间产业布局的调整和完善。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应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比如构建有效的支持体系,扩大利用信贷资金;促进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BOT建设方式等等。
  4.完善制度建设,增强政府公共管理能力,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是加强国际国内经济合作的保证
  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是评价投资软环境的重要因素,政治法律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政府的产业政策与外资政策、法律制度与行政制度等,社会文化环境主要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安定状况、人们的思想开放程度、自律精神和积极进步的社会风气,以及各项社会秩序的建立和健全状况等。其中完善的制度建设包括要根据实践的变化不断深入细致地进行科学研究,制度制定后有效执行,执行过程中有监督机制,事后有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政府公共管理能力,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投资者信心,形成良好的投资软环境。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是促进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参与产业布局调整和完善的保证。
  :
  [1]孙久文编:区域经济规划[M].商务印书馆,第146页~第149页,2004年11月
  [2]广西区统计局编:广西统计年鉴2007[M].中国统计出版社
  [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区政府网,2008~06~17
  [4]广西综合交通“十一五”规划.广西区发展和改革委网,2007~06~20
  [5]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广西区政府,200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