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合作与联动发展的几点认识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东西合作 投资环境 互利双赢 合作模式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小康社会应该是平衡的小康社会 ,而不是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太大的社会,但是目前我国东西部差距依然很大, 而且存在继续扩大的趋势,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相背离的.因此,区域合作与东 西联动发展是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策略,是东部发 达地区支持和参与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方式。进入21世纪,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的浪 潮,对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正在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区域合作与区域竞争在全球范围内正 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因此,东、西部经济合作是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策略,是东部发达地区参与和支持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方式,也是保持 自身快速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国家社会基金的资助下,我们与国务院西部办经济社 会组共同组成调研组,对上海、浙江等相关省市在东西合作与联动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本 文为调研的初步成果。
1.东西部地区在东西合作与联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融资难
目前我国现行体制还存在很多缺陷,如银行不支持异地投资的贷款,而当地贷款融资又 比较困难,严重地限制着东西部到异地投资,直接影响到东西部合作项目的成功率。无 论对于东部企业还是西部企业,都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把全部的投资资金带到异地。在这次 调研过程中,通过与企业座谈,调研组了解到,无论是浙江还是上海,“融资难”是直接影 响东部企业“西进”的体制性障碍。影响东西合作中融资问题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西部地区属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财政入不敷出,依靠地方 财政投资难度大,资本市场欠发达,当地融资困难,直接融资占的比例很小,经济发展主要 依靠银行信贷资金。由于西部地区多数商业银行是“存差行”,而东部却是“贷差行”,总 体看通过银行间接融资体系形成的资金流向是向东①;从资本的初级市场和次级市场总体 来 看,部分西部资本又被“虹吸”到东部。而且西部银行落后于东部。西部地区的银行机构基 本上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统天下,由于经济发达的东部贷款收益比西部高,实行总分行制 的国有银行会出于资金效益最大化的考虑在资金调度上偏向东部。我国一些新兴的区域商业 银行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业务也主要集中在东部。西部地区没有自己的区域性商业银行,无 法 有效聚集民间闲散资金,支持本地经济的发展。同时,我国外资银行也主要集中在东部,西 部地区在外资直接进入困难的情况下也缺少间接进入的途径。所以说,西部融资仅靠国家财 政和银行信贷支持,已明显难以为继。
(2)从证券经营机构的规模和素质来看,整个西部证券市场发展都显得相对滞后, 直接融 资渠道过窄,严重阻碍了民间资本的流入,制约了西部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3)缺乏完整有效的金融政策支持,“一刀切”的金融政策使西部地区在货币资金配置上 处于不利地位②。①供应量低。无差别的货币政策使西部地区的实际货币供应量低于东部 。 加上西部的资金效益和边际利润率低于东部,因此信贷资金的实际利率低,资金更多的流向 东部。②缺乏灵活性。在信贷管理体制中有关商业银行存贷比例、授信额度、贷款结构等方 面仍是全国整齐划一,缺乏支持西部经济发展的灵活性和差别性。③管制过严。有关直接融 资的市场准入条件等方面管制过严,缺乏灵活性。
1.2 国家对西部地区政策倾斜的力度不够,还未形成“政策洼地”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经济要素总是朝着投资回报率高的方向流动的。 在我国,由于目前东部的投资环境相对较好,经济要素向东流的趋势在短期内不可逆转。要 使经济要素逆流西部,就需要国家采用宏观调控手段,对西部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从而使 西部地区形成“政策洼地”。尽管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对西部给予政策的倾斜,但目前并 没有形成西部的政策洼地,从而使西部大开发的进展缓慢,使东西部合作和联动发展步履艰 难。自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国家财力的支持非常有限。目前国家预算内投资占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仅为5%左右,即使国家有意对西部地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如果没有广 大社会资本的跟进,国家投入无异于杯水车薪,对西部开发难以产生根本性的影响③。
地方政府部门和投资者反映,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央给予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优惠幅度不明 显,政策效应难以体现。如,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东部开发区的外资企业就享受15%所得 税税率优惠,而西部地区企业现在也只享受15%所得税的税率优惠。在实际操作中,东部地区由于财 力强,往往采取变通措施给企业以税收返还,西部地区由于财力较弱,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导致在西部投资享受的政策不如在东部优惠。
1.3 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亟待改善
东西部经济合作中,东部人特别关心西部的软环境,特别是法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政策的 连续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存在工作的随意性和效率低下问题。这些问题尽管已经引起了 西部的高度重视,但是投资的软环境还是不尽如人意。
1.3.1 观念落后。目前,西部地区落后、陈旧的观念是对东西部合作最大的制约。西部地区由于受其所处的地 理位置、因素及地域文化传统的影响,千百年来所沿袭的是具有典型内陆民众性格特点 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追求安逸、轻视商业行为。这种传统的文化心态妨碍着西部人创造 力的发挥,同时也将阻碍东西部合作主体的培育和合作“双赢”局面的出现。另外,西部地 区改革开放起步晚,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一些地方根深蒂固,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陈 旧,没有形成全面开放的社会环境。不少陈旧观念根深蒂固,例如懒、慢、等、靠、保守, 不敢创新,小富即安,怕冒风险,不思进取等等。市场经济观念不强,不顾企业利益,过多 依赖外来企业投资包揽解决当地社会问题,把经济合作当作扶贫行为。当地资源由于种 种限制一直以来都没能得到开发,等外来企业进来后,发现资源能带来利润,看着眼红就死 抱着不放,不让外来企业开发,唯恐别人把钱都赚完了,这种短视行为关键还是思想观念的 问题。据一些对口支援西部的政府部门及企业反映,西部的一些地方只重项目投资,而轻视 人才培养。总之,东西携手开发西部,实现双赢,思想观念的合拍是一个根本问题。
1.3.2 存在官僚作风、办事效率低。西部许多省份的基层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部门交叉繁多,办事手续繁琐,行政效率低, 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而该管的事又没人去管或不愿管。各部门甚至同一部门不同业务单位 在利用外资工作中协作不够,甚至相互拆台。执法过程中的随意性太大。乱检查、乱摊派屡 禁不止,多层次的检查令企业难以承受和应付。另外,一些政府部门衙门作风较浓,政府公 务员主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淡薄。部分外商反映,在政府这一级,对外来资本的重 视程度和服务意识都不够,往往是招商很热情,落户时很繁琐,真正落下来以后就不闻不问 。本来按规定可以办的事或享受的优惠政策,企业如果不请客、不送礼,事就难办,政策难 以享受。上述问题直接导致西部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1999年,西部地区每一元政府消费所 对应的GDP仅为6.73元,有的甚至不到6元,东部高达8.31元,中部地区也到了7.54元。从国家机关、党政机关以及社会团体从业人员人均形成的 增加值看,西部平均为1.56万元,落后全国(2.19万元)近30%。其中,贵州、云南和 甘肃这三个地区的指标值落后全国平均水平都在40%以上。
1.3.3 个别地方政府轻信寡言,给投资者的优惠政策难以兑现。如果说优惠政策是西部引进外资的吸引人之处,那么落实优惠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 ,为了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西部各地方政府竞相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做出各种优惠承诺。 但这些优惠承诺随意性大,主观性强,政策的落实情况还不尽如人意。
个别地区,出于对政绩的考虑和发展当地经济的外在压力,便随意夸下海口,令外商欣喜异 常,结果却与政策条例相距甚远,让外商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当企业按这些政策的指南 进 行投资之后,出现了问题,比如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渠道、配套资金落实困难、贷款渠道不 畅、缺乏担保机构等问题,税收减免、资源费用(土地、水等)和运费、电费等优惠政策的 具体落实问题,“国民待遇”原则与对某些产业、某些地区的倾斜政策之间关系如何恰当处 理等问题,遇到这些问题后又往往投诉无门。
1.3.4 急于求成、杀鸡取卵。近几年,各地举办了很多东西部经济合作招商会、洽谈会,一定程度上确实促进了东西部的 经济合作,但也存在内容大同小异,形式上轰轰烈烈实际收效不佳的问题。主要是有些地区 的领导,为了想方设法出政绩,营造轰动效应,对合作项目缺乏深入调查的前提下就盲目拼 凑,甚至有的弄虚作假,包装贴金。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常常没有为当地带来福音,反而 留下了长期的隐患,不仅使当地还要使整体长期为此付出代价。另外,西部的某些地区急功 近利的思想还表现在对东部企业的利税索取上,东部企业投资后,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 得到很高的回报,据一些企业反映,他们刚刚落户时对方承诺了很多优惠条件,比如第一年 免税收等等,其实这正是吸引他们在此投资的原因,可企业刚刚开始运转,各种部门的人员 都来了,而且狮子大张口,把一年的税全部提前收,企业还没盈利哪来这么多钱,简直就是 敲诈勒索,在东西合作中这种杀鸡取卵,急于求成的事情时有发生。
1.4 地区保护主义严重
客观地讲,地区保护主义在东西部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它已经成为东西部合作的拦路虎 。 地区保护主义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每一个地区都害怕本区的经济要素大量流出,担心区外产品 对本区域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造成冲击,抢占了当地的市场,从而影响本地区利益。从本质 上来看,地区保护主义是中央与地方及地方与地方之间在区域经济关系调控中的协调分工的 问题。区域间经济差距的拉大,更加加剧了这种趋势。发达地区为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落 后地区为避免“马太效应”的继续扩大,纷纷在价高利大、投资周期短的领域进行激烈 竞争,盲目引进,重复建设,结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据 有关资料测算,我国中部与东部工业结构相似率已达93.5%,西部与中部工业结构相似率为9 7.9%④。产业结构趋同必然导致资源浪费和生产能力的大量闲置和降低了东西合作的互补 性。
1.5 法律环境亟待完善
如果说政策支持是东西合作的动力,财政支持是东西合作血液,那么法律法规的完善则是东 西合作的基本保障。过去,我国区域经济的法律和法规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使得区域政策的 制定和实施有较大的随意性和非连续性。改革开放以来,虽然陆续制定和通过了不少经济法 律和法规,但是有关地区的立法仍然滞后。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长官意志 还到处可见,由此产生的腐败现象严重影响了东西的经济合作。比如一些地方、部门仍然习 惯沿用“红头文件”、领导讲话等行政手段,甚至把政策的调节作为唯一手段。并在实际执 行中,发生朝令夕改,随意解释的现象,让投资者难以放心。另外有些地方“人治”思想则 根深蒂固,往往以言代法,甚至以权压法;一些行政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乱用自 由裁量权,执法随意性大,凡是符合自己意愿的就办,不符合自己意愿的就坚决不办;执法 中“吃、拿、卡、要”问题时有发生,乱伸手、乱收费、乱罚款屡禁不止;有些执法人员对 外地当事人滥用司法权利,依法应当胜诉的案件久拖不结,迫使其忙于“攻关”,打官司变 成了打“关系”。
1.6 监督机制不健全
尽管近几年来,部分省市参与西部大开发和开展东西合作的特点是以企业为主体,形式多样 ,但无庸讳言,多年来东西合作的开展,主要是中央政府直接推动的。过去东部发达省份对 西部欠发达省份的合作模式主要是:捐赠,帮建,无偿或部分有偿开发项目等帮扶模式。这 种帮扶模式,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这种帮扶模式由于长期缺乏有效 的监督机制,在一些东西对口帮扶的受援地区,帮扶资金不能做到专款专用,资金被违规挪 用或被个别利欲熏心的人贪污、私吞的现象时有发生。由发达地区捐赠的物资,到了受援地 区,其分配使用也缺乏监督机制。
1.7 社会信用存在危机
市场经济又被称为契约经济或信用经济,它依靠合同的法律效力和交易双方的信用来约束交 易行为, 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靠的就是信用。如果没有信用作为保证,经济运行 将是低效率的,必然造成社会成本的很大浪费。在东西部合作和企业的经济往来中,不讲信 用、不守信用、背弃信用的现象屡见不鲜;已经签订的合同可以单方毁约;承兑的货款可以 无理拒付;向金融机构的贷款无限期拖延归还;服务、承诺作为广告高高挂起;各种虚假信 息充斥大街小巷;各种形式的坑蒙拐骗屡有发生;假冒伪劣产品渗透到市场的各个领域,豆 腐渣工程、毒米、劣盐、垃圾食用油更是令人毛骨悚然。这些问题的实质是信用缺失,市场 经济的正常利益驱动机制被严重扭曲。这种缺失的恶果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影 响了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严重阻碍了东西部经济贸易的交流与合作。 2. 几点认识
2.1 东西合作关键在机制建设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主体、社会参与”是东西合作与联动的基本运作机制 。东西合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等 方方面面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资产为 纽带,发展区域间各种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各级政府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 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职能体系。政府在东西合作中的作用,应该是把规划和政策导向同市 场机制结合起来,通过引导、服务和监管,集中力量办大事,不应该越位代替企业去抓具 体的合作项目。各类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和其它所有制企业,都是东西合 作的主体,它们才是具体的东西部合作项目的执行者。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包括各种行业 协会、社团、个人参与东西合作的积极性,要把东西合作变成全社会的主动行为。
2.2 “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原则是东西合作的保证
20多年来,在中央政府的直接推动下,东西对口帮扶和东西合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 东部各个省(市)一直都在“扎扎实实抓援建,真心诚意帮扶贫”,成绩非凡,而且积累了 大量生动、新鲜的经验。但是,过去的对口帮扶主要是:捐赠、帮建(修路、架桥、建学校 、建等)、无偿或部分有偿地搞几个开发项目。毋庸置疑,这种帮扶模式,充分体现 了东部发达省份“高风亮节”的无私奉献精神,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然 而,这种对口帮扶模式主要是“政府搭台,政府唱戏”的政府行为,而不是按照市场机制运 作的经济行为。仅仅依靠这种帮扶方法,无法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进一步扩大对外 开放形势的要求,这样长期下去,还会使部分西部受援地区产生“等、靠、要”的思想,对 于国家和东部发达省份也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因此,今后的东西对口帮扶,更应该注重西 部地区的“造血”功能,要注重为中西部地区培训人才,不断开发当地发展潜力,增强合作 地区自我积累发展的能力。从长远来看,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方针 才是保证东西合作长久不衰的保证。
2.3 东西合作要坚持“三个符合”、“分类指导”和“注重实效”
以“五个统筹”为核心的发展观,应该是今后东西合作的指导思想。东西合作要做到“ 三个符合”,即“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东西部地区实际,符合合作各方需要”。要把西部 地区丰富的资源和东部地区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优势和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结合起来, 实现东西部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在中央精神指导下,“立足大局、统筹兼顾、突出 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在东西合作项目选择上,要注重实效、突出重点、精心挑选 ,根据东西合作双方的领域和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保证项目建设和运行的质量,兼顾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注重项目的功能建设,保证项目的长期长效运行。
2.4 广泛的合作平台是推动东西合作交流的基础
东西合作需要构筑广泛的合作平台。在这方面,上海和浙江的经验值得借鉴。应该利用 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建立东西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信息服务体系和东部支援西 部的远程体系。要建立服务于东西合作的网上技术交易市场、网上人才市场等。应 该鼓励“行行建网”,“东网西进”,加快经济要素向西部流动。应该鼓励东西部地区各行 各业建立异地行业协会,从而为企业在异地投资发展和开展东西合作提供信息交流、中介和 协调服务。要鼓励东部地区利用沿海的区位优势,为西部地区举办各类商品展销会,为西部 地区“借地发展”、“借船出海”,进一步拓展海内外市场。
3.几个值得思考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实践证明,促进东部地区参与西部大开发和开展东西合作与联动发展,关键在于机制建设。 “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是建立东西合作 的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我们觉得,针对东西部合作与联动发展,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方 面,以下几个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
3.1 东西合作各方的利益分配关系
在市场经济下,区域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所以东西部合作中各方均有着独立的 利益追求,合作各方要求平等参与按照投入多少分享利益承担风险。在企业利益与区域利益 在对外竞争时统一的情况下,这种利益结盟造成区域利益观念更加突出,但目前东西合作缺 乏平衡彼此利益的机制。
研究已经证明: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合作各方之间的经济互补性,而充分条件 是合作各方面能够通过有效磋商,协调彼此之间的利益分配并最终达成有约束力的利益分配 协议,约束彼此的经济行为。对这样的区域经济合作,虽然各方面都想通过有效磋商使自己 的获益尽可能增多,表现出在利益分配上的冲突,但至少存在一种使各方均能接受的利益分 配方案,它要求区域内各国均参与合作,并且在合作中获益较多的国家应给获益较少的国家 以一定量的利益补偿,这个补偿量(转移量)是确定的,并且这种科学补偿机制有可能吸引 那些对其他国家有较大的正的外部效应的国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合作的参加者追 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本身会促使外部效应的内部化,这不但可以使具有这种正的外部效 应的国家,同时也使其他参与者获得更大的合作效益。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国家之间 的经济合作,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基本上都采用高关税来保护本国,在实行关 税优惠或关税减让时,在一体化组织内部必然竞争不过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因此,上述的 利益补偿机制则是必需的,以保证各参与者最终的获益大致均等。
这对于我国东西部的协同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价值。因为两者都可集中在“合作”这一 焦点上。依照上述理论分析,东西部并不缺乏协同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的互补性)。如果 通过有效磋商,最终能达成共同认可的有约束力的协议,则会出现合作各方利益双赢的局面 。但是目前我国东西合作中这种利益分配和补偿机制远远没有建立起来,导致东部只看到企 业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意义,而对其经济意义的认识不到位。甚至还有一部分领导和部门 认为企业“走出去”发展,就意味着经济资源的单纯流失,不应进行鼓励和支持。而西部的 一些人则认为外部的企业进来就会使当地的资源流失,自己变得更穷。这些认识的背后实质 上还是缺乏利益协调机制,所以要把现在的被动合作变为主动合作,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迫 在眉睫。
3.2 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可以通过经济发展计划、规划、政策,以及对国有经济的直接控制而左 右整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因此,调控区域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对地方政府的经济 行为的控制来实现。而市场经济是平等型的经济,特点是不可能牺牲其他区域利益换取少数 的增长。市场经济又是自主型的经济,其经济利益直接决定其经济行为,所以完全由国家干 预迫使经济要素从东部流动到西部是不可能的。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是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并存的时期,所以二者存在如何协 调的问题。市场机制虽然能够促进生产要素向效益好的地区流动,但不能解决国民收入在地 区间合理分配的问题,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法则只会使富的地方越富,穷的地方越穷 。特别是在我国当前的条件下,完全依靠市场竞争达到产业结构优化是不现实的。这是因为 ,我国沿海地区在经过十几年的超高速发展后,无论是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管理经验、营 销手段,还是经济基础、投资环境等多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其产品质量、竞争能力的总体 水平都已明显强于中西部。如果完全靠市场机制调节,其结果必然是沿海地区的多数产业在 竞争中取胜,从而使东部地区发展更快,而中西部地区的大部分产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只 能成为沿海地区的制成品市场和能源原材料供应地。因此,在市场发育程度不高,能源原材 料等基础性产品的价格还未能理顺,诸多体制改革的措施还不到位的情况下,东部沿海地区 比中 西部有更大的级差收益,完全的市场配置只能加剧地区间的不平衡。另外在东部地区发展时 ,国家也有一系列优惠政策,那些政策基本上是“顺市场”调节的。就是说国家政策与市场 调节的方向是一致的。甚至可能你不要给什么优惠政策,资源也会往那里流,给政策只是为 了让资源更快的往那里流。目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也给西部地区制定了一些发展的优惠政 策,但是这种优惠政策或支持政策很大程度上是“逆市场”调节的,也就是说和市场调节的 着力方向是不一致的,是要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和市场机制的不足,所以,这种政策的设计 与东部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要使东部发达地区的资源转移到西部地区去,就要解决市 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问题。
为此,我们讲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西部开发,最大限度地运用市场机制,这只是一个愿望。 西部大开发中,政府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是重要的条件,而且应发挥主 渠道作用。但建立与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合作市场机制实践证明,单纯用行政干预的办 法组织区域合作,其效率又较低,所以必须采取政府与市场相互结合的行为模式和运行机制 。这里就存在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在东西合作中如何有机的结合,其实也就是对口帮 扶和市场机制主导的经济技术合作的关系问题。
3.3 东西部区域分工与合作模式问题
关于东西部区域分工与合作模式问题传统认识为:由于西部地区矿产、水力资源丰富,接近 原料产地,技术、人才缺乏,其产业分工的定位应该是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加工,而东部地区 由于具有技术和人才的优势,其产业分工应该是深加工。因而,东西合作的一个基本模式就 是:“西部的资源+东部的技术”。但西部的资源优势能否转化为竞争优势,仍存疑问。从 世界范围来看,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演化为贸易产品结构单一的供给区,处于分工的下游 ,很难从分工中获得应有的利益,而发达地区则是最大的利益受益者,一是分工的直接利益 ,如规模经济、交易费用降低等;二是落后地区的利益转移。这种分工模式显然形成了不平 等的垂直分工和贸易条件初级产品与深加工产品之间价格上的剪刀差,导致了利益的双向流 失 ⑤。建国以后,处于平衡生产力布局和有利备战的原则,在西部建立了钢铁、石油、化工 、 煤炭、电力等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西部地区走了一条资源型和能源型的工业化道路,而 东部地区则走了一条加工型、技术型工业化道路。由于传统的认识误区及我国特定原因 的双重作用,形成了目前东西不合理的垂直型的分工模式。这种分工模式不 利于东西合作,更不利于实现东西的双赢,但目前要想扭转这种分工格局,走出传统的认识 误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过程,也许这个过程会很漫长。所以,东西部区域分 工与合作模式问题是东西合作中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注 释:
①司璞,傅道庆.西部大开发的资本市场融资问题[J]. 财经科学,2000(增刊):110 -112.
②高献民.浅议西部大开发的投融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企业, 2003,9:22-23.
③刘源.对开展东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思考[J].经贸导刊,2001,4:10-11 .
④李兴江,李志国.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博弈分析[J].经济问题,2003,8:19 -21.
⑤徐建华,岳文泽.中国西部地区迟发展效应与后发优势及创新对策研究[M].北京: 海 洋出版社,2002:12.
下一篇:构建安徽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