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青海工业化进程之我见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一、推进工业化,观念要先行
青海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其重要原因是由和区位环境造成的,但从主观因素来看,与我们在认识上存在的偏差有重大关系,认为青海最大的任务是保护生态环境,重点应发展农牧业,因而在发展工业方面未能形成比较成熟的思路,发展工业所需的各种优势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导致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因此,大力推进青海的工业化,首先要转变观念,在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加快青海工业化进程现实意义的认识,增强各个层面的工业化意识。
1、工业化是青海富民强省的必由之路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实现工业化的本质是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纵观世界发达国家推进工业化的实践过程,就是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大大超过农业产值所占比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的过程;就是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的过程;就是在工业内部,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新兴部门和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怀疑大量涌现的过程;就是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得以用先进技术装备起来,从而促进农业、运输、邮电通讯、文化以及服务业等行业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过程;就是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上升,成为社会劳动力转移、大量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过程;就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日益城市化,全体居民的社会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的过程。因此,加快推进青海工业化进程,必然带来工业乃至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社会财富日益增加,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由温饱奔向小康,进而达到富裕,最终实现富民强省的伟大目标。
2、工业化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从经济发展的一般性看,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根据经济发展规律,人类经济发展阶段是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而依次渐进的,只有工业经济充分发展,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经济。而传统的农业经济不具备直接产生和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从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看,一个地区单纯依靠发展农牧业、采掘和原料工业,靠卖初级产品、卖资源、卖原料,是难以启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的。一方面,由于农牧业和资源性产业的产业链条较短,加工层次较低,主导产业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松散,乘数效应小,难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如果没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作基础,第三产业也将因缺乏支撑而难以发展起来。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地区的发展证明,凡经济繁荣富庶之地,都是工业经济振兴之地,更是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地区。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差距之所以不断扩大,其主要原因就是由工业发展的差距引起的。反思青海经济发展的“症结”,差距在工业,落后也在工业,关键在于工业化水平不高,这已成为制约青海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无论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还是从全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看,都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青海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要求。
3、工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不容动摇。青海目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承担着为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物质资料的主要任务。但是,随着工业化的逐步推进,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逐步下降,工业对农业的依赖将逐渐减弱。而反过来,农业的发展却更多地需要工业的反哺。如果没有足够的工业来吸纳大量的农产品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势必受到制掣,极大地制约农民收入的提高。实践已经证明,单纯依靠发展农牧业是难以提高整体经济实力的。2000年全国人均GDP排前三位的上海、北京、天津,其农业总产值分别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 8%、3 .7%、4 .5%,而青海高达14.2%。国际上除极少数具有明显农业资源优势的国家外,通过发展农业达到经济高增长、高水平的国家几乎没有。在国内,就一乡、一县而言,靠发展农牧业可以搞活经济,但靠农牧业强省是行不通的。只有大力推进工业化,依靠工业对农业和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促进传统农牧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变、劳动力由生产率低的部门向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才能逐步实现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水平。因此,要想加快推进青海工业化进程,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和思维模式,在稳定农牧业的基础上,把发展工业摆到经济工作最突出的位置上来。
二、推进工业化,制度要创新
工业化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进行体制创新的过程。总的来看,青海与沿海发达地区在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彻底改变现行仍然带有较强计划经济色彩的发展工业和管理企业的模式,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工业发展新机制,为推进工业化提供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
1、推进战略性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按照中央确定的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通过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推进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大企业、大集团集中,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其他行业和领域对处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由于国有经济不具备优势,要加大退出和收缩的力度。可采取部分或全部转让的方式,引进其他投资者,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从根本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促使企业加强管理,推进技术进步,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
2、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使股份制成为主要实现形式
要以大中型企业为重点,把资产重组和产权改革结合起来,加大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控股企业改制改组的力度,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放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增资扩股、股权转让、合资合作等方式,引进外资、民资等社会资本,加快股份制改造,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股份制经济成为我省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扩大资本总量,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从而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3、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协调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与关键,它通过内部各种权力的合理配置与有效行使,可以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实现出资者利益的最大化。目前青海多数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不规范,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制衡机制不健全,造成一方面企业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权未能真正落实,另一方面对企业经营者的行为缺乏有效监督,在利润分配、投资决策等方面出现失控和偏差。当务之急是加快改革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体制,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形成对经营者的所有权约束。为此,一要积极发展多元持股,改变国有股一般独大的局面,引导大企业之间相互投资、参股,减持国有股,必要时政府可以实行股权划转,改变国有股一统天下的格局,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多个相互牵制的利益实体,真正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二要进一步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任用制度。股东会决定董事会成员,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并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三要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并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改进发挥作用的方式,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者依法行使职权,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四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者考核奖惩制度,实行年薪制、经营者持股、股票期权、授予名誉等多种方式,大胆创新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五要深化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可以实行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利提成、按技取酬、按岗定薪等多种分配形式,自主确定工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4、强化内部管理,建立严格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发展工业的外部宏观环境日益改善的情况下,推进青海工业化进程,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一是要把战略与决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来抓。企业负责人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战略的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上。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公司要建立健全发展战略的研究和管理机构,实行民主决策,防止盲目发展。应建立健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防止无人负责决策和决策无人负责的现象发生。二是把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抓。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核算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预算制度,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规范财务活动。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核心,提高资金的流动性与收益性;要以成本管理为重点,努力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三是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的生命来抓。要明确质量发展目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加强标准化和计量检测工作,搞好产品开发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强化售后服务质量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三、推进化,环境要优化
环境的好坏是决定青海快慢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宽松良好的经济环境,才能吸引和集聚人才、资金、技术等经济要素,为推进工业化创造有利条件。优化发展环境,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适度超前的原则,着力抓好以、能源、水利、市政、通信、信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优势资源开发为重点的产业项目建设,以、科技、文化、卫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在着力改善硬环境的同时,千方百计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务实高效的行政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使其富有特色和吸引力。
1、应以《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依法行政,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要按照WTO要求, 继续清理不符合要求的行政审批,简化和规范办事程序,明确规定许可的期限,规范审批行为,努力降低非经济因素所形成的市场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要强化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等非税收入的征管,加大清理整顿乱收费的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已取消的项目,坚决取消不合理的项目,严禁出台新的针对的收费项目,坚决杜绝收费混乱、摊派随意的现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真正形成公正公开透明的司法环境。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营造政府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按照政企、政事、政资分开的原则,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改变过去管理就是指挥,管理就是命令的思维模式,在如何服务,怎样服务好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监督作用,尤其要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工作作风等纳入党纪检查和行政监察范围,对办事效率低、投诉多、推委扯皮的单位及个人给予批评和暴光,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以切实加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效能方面的督促、检查,不断提高公务人员的自律性,真正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政务环境。
3、加大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要尽快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不正当竞争、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和健全市场经济秩序。
4、落实政策,兑现承诺,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诚实守信在任何时期对于任何国度、任何民族、任何体制都具有普遍的价值,不诚实守信,不勤勉敬业,任何一种游戏规则都难以正常运转。近几年来,为了改善青海的投资环境,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青海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政策措施》等。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要抓落实。凡是政府向社会公布的各项优惠政策,都必须不折不扣的落实和兑现,真正做到取信于民。决不能因地区部门及公务人员的利益而影响政策的贯彻执行。对有些缺乏操作性的政策,应及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做好配套工作,以便使我省的许多优惠政策能够及时兑现。在这里,政府的信用最为重要,政府严格履行其对社会的承诺,不仅直接影响社会信用的状况,而且能够增强其他市场主体的信心,为良好社会信用的形成起到示范作用。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企业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离不开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撑。要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加快建立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体系,实行社会保障待遇社会化发放,社会保障对象由社区统一管理,积极拓宽和扩大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渠道。在企业和职工及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障费用的同时,财政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资金的预算安排。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加快社会职能机构的属地管理和企业化经营。推进社会保障和 商业保险紧密结合,更好地发挥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中的补充作用。
四、推进工业化,融资要突破
当前,加快青海工业化进程,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实现工业结构由原材料、重工业为重心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为重心跨越,实现这一突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青海目前财力和资本原始积累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解决工业化的投融资问题,必须采取争取国家投资、引导社会投资和有效利用外资等多种形式,推动投资向多元化、社会化发展,多管齐下广辟融资渠道。
1、积极争取国家投资
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机遇,充分发挥项目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投资方向、投资领域的新变化和国内外资本流动的新动向,精心筛选一批符合我省工业化目标的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挤进国家支持的项目笼子,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在强化项目工作过程中,既要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又要突出基础产业、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性项目;既要抓好骨干项目,又要注意安排好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项目。尤其是对“引大济湟”、拉西瓦水电站、铁路电气化改造、湟源至格尔木330千伏电网等一些地位举足轻重、具有大开发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工程项目,要加快推进,争取有较大突破。
2、加大利用外资的力度
按照国家颁布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及青海省鼓励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引导外资在五大支柱产业链项目上加大投资力度,使外资成为构筑青海特色经济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直接吸收外资上,除传统的“三资企业”模式外,要进一步放宽外商在我省的投资方式,积极探索采取BOT、TOT、项目融资、风险勘探开发、合作开发、经营权转让等多种形式吸引外资,力争跨国公司开发青海的优势资源。要以企业为主体,工业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扩大农畜产品加工、高原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的能力和水平。目前,青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比重占到60%左右,吸收外资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要把利用外资同所有制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鼓励外商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合资、参股、兼并、收购、租赁等形式,盘活国有资产。对于主要的支柱企业,效益好的企业,努力做到“靓女先嫁”,实现国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同时,进一步创新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大力推行企业组团招商、以商招商、信息载体招商、资产置换招商等方式,促进招商工作市场化、企业化、社会化、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3、建立完善的财政促进工业化的资金支持体系
要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非生产性支出,改进财政资金的投入方法,对高新技术产业引导资金、技改专项资金改以借款和拨款为主的方式为财政贴息为主的方式,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拉动社会投资。同时,安排部分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效益的提高。
4、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积极吸引民间投资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消除所有制歧视,对国有、和民间资本实行统一、平等的国民待遇,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受到的种种制约问题,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一是消除政策限制、放宽市场准入,使非公有制企业享有与其他企业同等的投资机会。要切实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市场进入难的问题,原则上,凡是政府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投资领域,都应向非公有资本开放;凡是国家法规没有禁止进入的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一切行业和领域,都应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二是结合青海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允许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或资产重组,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民间资金参与竞争性行业特别是高新技术项目的投入。三是加强与外省企业的合作,鼓励国内知名企业收购、兼并青海工业企业,促进国内招商引资工作上新台阶。
5、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目前,青海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整个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后要充分利用国家发行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加快青海资源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的上市步伐,培育一批依托青海优势资源的适合在境内外市场上市的公司群体。随着国家即将开通创业板市场,将为中小企业特别是资源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上市融资提供平台,青海应充分利用创业板推出的有利时机,加快中小企业上市步伐。现有上市公司要充分利用其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通过配股、增发、可转债等融资方式,扩大融资规模,壮大实力,发挥龙头作用,尽快做大做强,带动整个行业发展。与此同时,还应积极争取银行的大力支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积极调整信贷经营思路,增加对青海工业的有效信贷投入,增强全省工业的发展后劲。
主要
1、罗朝阳:《21世纪青海问题研究》(2002年度)青海人民出版社
2、邵春益:《青海走新型化道路的探讨》(调查研究报告2003年3月4日)
3、江水波:《推进湖南省工业化进程的思考》(湖南财经高等专校学报2002年第一期)
上一篇:贵州少数民族问题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