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产业经济发展方向与结构调整重点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胡冬原 时间:2010-06-25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化的新阶段。根据《河北省国民和社会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指导思想,结合“十一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趋势,河北省面临着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加速建设经济强省和现代河北的重要任务。根据先进省份的实践经验,要完成这一任务,培育和壮大强势产业群体是最重要的通道和手段。
    一、影响河北省产业经济发展方向的决定因素
    总体来看,河北省产业经济发展的方向主要受到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全球化浪潮下的国际市场竞争及其主导形成的区域分工趋势;二是国内经济环境及其引导下的区域经济责任界定;三是省际资源和经济利益竞争及其导引下的区域经济分工格局;四是区域自身资源禀赋特征及其牵引下的区域产业集群导向;五是政府经济政策取向以及社会理念氛围下的产业支撑力状况;六是加入WTO必将加快由外向型向开放型转变的步伐,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将逐渐转变为:对内依靠宏观调控的手段,保证经济总量平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社会劳动就业水平;依靠手段,制订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创造平等竞争的经济环境。对外运用WTO法律与规则,最大限度保护本国经贸利益和扶持本国进入国际市场。(2)国内市场经济逐步走向规范。我国经济将逐步与国际经济接轨,一个具有社会信用体系支撑的规范市场经济将逐渐形成。国内企业(包括民营)和外资企业享受和承担WTO规则赋予的同等权利与义务,在市场中进行自主经营和平等竞争。(3)形成国内、国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双向开放;市场将进一步成为配置社会资源的主体,资源将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行合理的流动与组合。(4)出现新一轮资产重组与企业购并。基金、证券等现代第三产业的虚拟经济业态大量进入各类市场,国际资本转移、跨国并购力度明显加大。曾被认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电信、、运输、电力、公共设施等领域,逐步被纳入开放市场,成为并购的主角。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随着加入世贸,正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并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世界经济发展的节奏和脉搏,全球经济的各种变化会更直接和迅速地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经过20年高增长和3年短暂的调整后,将会以结构调整为源动力,依靠高、新技术推动第二产业的结构升级,并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最终表现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这两条主线构成了新一轮经济高增长的通道。
    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河北经济发展将表现出两大主要特征:其一,目前纵向优势上我省在国内的经济分工有可能得以固化。即当立足于国内市场的经济分工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进程加速之际,受外部经济力量的市场导向型的推动,省际间的经济分工不但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反而会将原有的优势型分工予以深化,使各省份在区域经济利益分配上基本能够维持原有格局。但由于横向优势的存在,某些省份的经济分工有可能在这种固化力量下产生边缘化倾向,例如我省产业经济的偏重结构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省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份额和相关产业的竞争实力。其二,外部力量的介入,将改造和提升现有产业经济水平,同时也将创造新产业经济业态不断涌现的机遇和条件。而这则和各省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人文环境、社会氛围紧密相关。
    二、河北省未来重点产业选择
    根据上述分析,我省未来产业经济的重点内容将是在大力发展基础产业的同时,在努力改变偏重结构的进程中培育和发展具有河北特色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
    1.基础产业
    21世纪初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基础产业的发展速度、规模、水平,将对河北省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的关键性作用。也就是说,河北要快速发展,离不开基础产业的强力支撑。据统计资料,目前基础产业在我省国民经济总量中的占比已达30%以上,“九五”期间基础产业投资对我省GDP增长贡献率在30%以上。预计今后需要突出发展的基础产业包括:
    ——能源产业。重点是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标,按照“稳煤、扩电、保油、增气”的思路,发展清洁高效能源,提高洁净优质能源比重,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心内容是加大电力供应能力。据有关部门测算,到2020年,我省电力需求量有可能增加达3500亿千瓦时,考虑到西电东输、全国电力联网的因素,初步预测要满足上述需求,我省发电机组容量至少要比2000年增加1600万千瓦,输变电容量则至少要比2000年增加6000万伏安。因此,继续抓好电力项目建设也是基础产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现代交通。一是公路建设实现化、标准化、高速化;二是铁路建设要配合中央铁路的建设与发展使车站布局与规模合理化、现代化,地方铁路合理布局、力争实现电气化;三是积极推进水路和港口建设,大幅增加水运能力和吞吐能力;四是合理布局机场建设,拓展国内国际航线;五是大中型城市交通种类实现结构合理化,轻轨铁路、地铁、无轨电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得到合理发展,外环路、立交桥、高架桥地得到合理建设,交通管理实现智能化,大力改善交通状况。
    ——通信业。围绕提高网络规模和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增加长途传输网带宽和互联网传输带宽,扩大覆盖范围,开发增值业务。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2003年至2005年3年间,将安排新增光缆3.7万公里、交换机容量1850门、通信用户1700万户,实现95%以上的村通电话;新增移动通信基站和信道2469个和31.2万个,平原地区和景点移动覆盖率达98%以上,其他地区95%以上。因此,河北省通信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一是要形成覆盖全省、功能完善的通信及信息传输能力;二是以数字化、光纤化、宽带化为目标,形成通信及信息传输的超大容量、高速便捷、高级高质;三是实现各种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四是建设为政务、电子商务、电子服务提供高效保证的通信及信息传输平台。完成上述任务,在加强通信业技术创新、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重点抓好固定电话通信网、移动通信网、ATM宽带多媒体网和数据通信网、网络融合等四大工程。
    ——水利设施。主要是按照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汛抗旱共举的方针,重点搞好南水北调工程、病险水库和堤防除险加固工程、大中型灌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骨干河道治理、城镇供排水设施建设、海水淡化等节水和水资源开发项目。此外,围绕水资源培育和保护,加大生态环境改造,重点实施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工程。
    ——城镇基础设施。重点是在加强公路、公交建设的同时,增加园林绿化、供热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电网改造等项目,完善城镇功能。
    ——其它。抓好科教、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消费热点。
    2.主导产业
    所谓主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快增长速度,对其他产业发展具有较大带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趋势的产业或部门。他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强调未来的长期发展和创新,在产业的生命周期中处于初创期到成长期阶段。在经济发展中,主导产业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主导产业通常不是现实的优势产业,但其发展目标是成为未来的优势产业。从目前的发展趋势和目标看,我省的主导产业包括:
    ——信息产业。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提高机及网络普及应用程度,加快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化步伐,坚持电子政务先行,加速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抓好基础地理、市场信息、科技信息、政务信息和公共数据等五大数据库建设;加快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三大网络改造升级;振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加快建设石家庄、廊坊、保定、秦皇岛和唐山市的信息产业基地和项目;发挥电真空、液晶、光电显示器件和电子材料等优势,加快发展微电子、网络通信和软件产品。
    ——高新技术产业。突出河北半导体材料、软件、石家庄国家医药等三大重点产业基地,培育生物工程与现代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环保、电子信息等产业群体,抓好一批重点项目和示范项目,抓紧启动高纯度光纤用石英材料、纳米测量及控制仪器、大直径低氧碳硅单晶及硅晶片、告诉高识别率中文信息处理系统、液晶显示材料及器件等一批新项目。   3.优势产业
    优势产业是在当前的总量中占有一定份额,运行状态良好,资源配置基本合理,资本运营效率较高,在一定空间区域很时间范围内有较高投入产出比率的产业。与主导产业不同,在产业寿命周期曲线中,优势产业出于中后期到成熟期这一区间。优势产业强调资源的天然禀赋、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经济的运行状态。只有当他们都得到了较好的结合,才有可能形成优势产业。结合我省产业实际,冶金、医药、建材、化工、机械、纺织、食品为主要优势产业。但就目前各产业实力观察,均存在产业范围过宽、重点不突出、特色不明显的问题,因此,其今后的方向总体上是收缩战线、突出重点环节,以效益、效率和规模为中心不断发展壮大。
    ——冶金。我省冶金具有良好的资源和条件,但热轧盘条、棒材、型材是主导产品,说明我省的该产业尚处于较低层次。今后的发展任务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提升规模实力,逐步提升产业层次,主导产品随之转向以目前高进口依存度的高质量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汽车工业和耐用消费品工业用高质量冷轧板材、不锈钢板等为主。
    ——医药。我省医药目前是以青霉素、维生素、土霉素等化学原料药为主体,这些产品的市场寿命较长、需求较大,在技术和规模上的优势也较为突出,产品本身还不存在知识产权问题,因此将成为该产业发展的一个稳定方向。另一个发展方向是半合成抗生素和生物技术药物,但其品种、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并将受到来自于入世后的国际竞争对手的冲击,发展的难度正在加大。
    ——建材。我省建材产业主导产品目前位普通水泥及其制品、平板玻璃及玻璃制品、非金属矿物等,今后除继续扩大其市场规模外,技术升级、品种更新、质量求进也是这些产品发展的重要任务。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建筑陶瓷技术、环保型建筑材料等。
    ——化工。该产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之一,产品涉及化肥、农药、制碱、轮胎、涂料及染料、感光材料、PVC树脂等多个方面,但生产规模大多偏小,且技术进步缓慢,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将面临国际市场的较大冲击。因此,在该产业内部尽快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重组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在产品的选择上也将以比较优势原则进行新一轮优胜劣汰。
    ——机械。我省的机械工业主要集中的中小电机、手用或机用工具、电扇、台钻、普通金属标准件、普通轴承、集装箱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档客货车、拖拉机、农用车、重型载重汽车、电线电缆、推土机、装载机、部分输变电设备等产品上,而在核心工业产品及机床制造、各种高中档通用专用机械、成套设备领域几乎毫无竞争力可言,随着国际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介入这一领域的难度空前增大。因此,我省机械产业的发展方向应是在局和现有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结构调整,已生产规模、技术规模打造拳头产品。
    ——纺织。我省的纺织产业来来是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该产业的低级化特征开始显现。多年来,该产业产品大部分是棉纱、坯布、化纤以及低档次服装和少量的丝绸及针织品,印染布和高档成衣几为空白。要想在今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保持该产业的活力,就必须抓住入世准备期所剩不多的时间,利用合资合作、技术创新、产品转型等手段,力争在原低层次产品基础上,在高层次产品领域获得一席之地。
    ——食品。目前,全省已形成粮油、屠宰、肉类、饮料、乳制品、调味品、水产加工、罐头、饮料酒、卷烟、制盐等四大门类21种类的食品工业体系,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大力推进名牌战略,集中资源优势,形成更大的市场和生产规模。
    三、推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的经济结构调整
    未来产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主线。而经济结构的调整进程,则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产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效率。可以说,二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1.产业结构调整
    (1)农业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巩固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设施农业为突破口,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要手段,充分依靠技术,在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创汇农业,提高专业化生产程度,促进农业由数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努力建设现代农业。一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壮大畜牧、蔬菜和果品三大支柱,尽快形成“粮食——经济——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适当调减粮食种植面积,稳定油料和蔬菜面积,积极发展牧草、花卉、食用菌、甘薯、果品等产业;大力发展草食型节粮型畜牧业、远洋渔业、水产品养殖加工业等。二是调整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和信龙头企业、专业批发市场、科技示范园区、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三是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重点是抓好动植物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养、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农产品储运加工等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应用。
    (2)工业结构调整。产业经济理论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结构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就是重型制造业的发展快于轻型制造业,并且要先后经历重化学工业、高加工度化、技术集约化等几个阶段。与此相较,河北省产业结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河北省比重上升较快的主要是轻型制造业和原材料等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一些技术密集型行业、新兴行业增长不快甚至比重下降,而加工能力过剩、发展潜力不大的行业占比变化不大,说明河北省工业结构仍未摆脱传统格局,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初级化状态没有得到有效根治。为此,要在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压缩淘汰落后工业,努力构筑“高效轻工、精深重工”的工业经济格局。
    (3)服务业结构调整。重点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民资、外资兴办旅游项目和企业;深化商贸流通体制改革,在改造提高传统流通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发展会展经济,培育区域性商贸中心;拓展面向一般居民家庭和个人的社区服务;支持房地产、、保险、、律师、咨询等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体系。
    需要指出的事,产品结构调整和组织结构调整是贯穿于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之中的。也就是说,要通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扩大现有名牌拳头产品生产规模,培育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的“四高”产品体系,努力提高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按照市场经济原则,以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为依托,加快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小而专、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的方向发展,增强产业载体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2.所有制结构调整
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部委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改善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集中力量,加强重点,加速国有资本优化重组和国企改革。重点是,除涉及国家安全和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支柱产业中的个别重要骨干企业,可由国有资本继续控制外,国有资本要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尽快退出。
    ——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除少数企业按国家要求实行国有独资外,其他大中型国有企业都应通过多种形式改组为股份制企业,但国有独资集团的子公司也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与此同时,引导民间资本发展,大力推行混合所有制经济。
    ——鼓励、引导、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在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领域的基础上,鼓励其积极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外资进入国有经济退出的行业领域,特别是进入河北省的主导和优势产业;对于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政府要采取参股、贴息等方式予以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培育一批个体私营企业组建集团,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和规模经济效益。
    3.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构建新的经济产业带。以中心城市为节点、以区位优势为平台,以产业基础为载体,促进不同特色产业在空间上的持续集聚。除依托11市形成的传统经济区之外,可以充分发挥各种优势,探索构建三大新兴产业带:一是近环京津高新技术和外向产业带,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通过培育壮大各级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大量吸引省外资进来次创业。二是沿海经济带,借助沿海港口和产业基础优势,通过有序、有效的生产力要素合理东移,促进沿海经济、海洋经济开发,形成以临港工业为主体的河北省新的产业生长点。三是沿路经济带,即沿京广、京九、京秦高速公路进行特色经济开发,基本设想是京广沿线重点发展医药、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和电子、通信、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设施农业;京九沿线立足产业结构的轻型化和高级化,着重体现县域经济特色,生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京秦沿线则积极寻求与京津产业对接和承载京津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努力营造经济冀一体化发展的“示范”空间,形成外向型经济的“孵化器”和“辐射源”。
    ——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资合作等形式,调整搞活县域资源,集中力量,发展县域主导产业,形成规模特色。
    ——推进城镇化步伐。重点是在进一步完善11个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的同时,树立切合实际的小城镇经营理念,围绕建设区域经济中心,抓紧规划编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加快培育特色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