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进入中国市场:国会在予华PNTR上的表决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Gary 时间:2010-06-24

[摘要]本文讨论对国会审议给予PNTR中涉及的七个核心问题,包括予华PNTR的基础;对美国进出口的影响;美国的权益保护;对中国环境的影响等问题。文章认为,通过PNTR,美国在上毫无损失,但却会使其在上受益匪浅。
  一、导言

  今年最激烈的贸易战要数国会在予中国建立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问题上的表决。PNTR是当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时,确保美国进入中国市场所必需的关键举措。
  这一问题无论在象征性意义上,还是实际上意义上都存在许多危险。如果关系正常化的反对者占了上风,美国就无法享受由美国政府协商了13年所得来的利益。从更广的角度讲,在继1997年出离快速轨道,1998年阻止《多边投资协定》(MAI),1999年破坏西雅图WTO谈判之后,对抗集团将要求在逆全球化潮流的行动中取得另一个重大胜利。他们还可能延迟加入WTO。中国台湾早已等待在中国大陆之后也能加入WTO。如果支持者得胜,美国企业将从增加的出口机会中受益匪浅,并且全球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将重新复苏。
  在这篇政策摘要中,我们集中讨论PNTR的实质,而非其广义的象征性的意义。美国给予其它WTO成员国的PNTR贸易权将在永久的基础上延伸到中国。在予华PNTR上投反对票或者根本就弃权,意味着国会将继续其对中国政策的年度审核,并威胁将对中国产品进口强行征收Smoot-Hawley税。其结果是,在中国的让步中,美国将失去最有价值的机会:非关税自由化。即使是从中国谈判代表那里得到关税利益也需要一番口舌之争。更广义的美中关系也将急剧下降,给亚洲的安全氛围带来不利影响。
  在予华PNTR上投反对票或者根本就弃权,意味着……美国将错失中国让步的良机。
  无论国会在PNTR问题上的决议如何,只要达成剩下的双边协议,中国就会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国。美国除了在中国与欧盟(或其它任何国家)达成双边协议之前延迟与中国建立PNTR外,将一无所获。与欧盟和其它国家的双边协议只会给美国带来额外的好处。欧盟试图在与中国的双边协议中添加五项主要的额外利益:在电信合资企业中,外国持股达到51%;降低一些特定的含酒精饮料上的关税;成立主要由外国所有的人寿保险公司;汽车进口关税降到25%以下;允许建立外国独资制造企业。因此,美国不必为成全中国与其它国家的谈判而放弃其PNTR的表决。
  中国不会自动的加入WTO,这意味着中国要对美国承担WTO义务,或者反之。美国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在与中国彼此承担WTO义务上的选择,而这一选择也取决于PNTR问题上的争论结果。
  1999年6月,国际经济学会公布了一项平衡表,明确了美国将从中国加入WTO时所做的让步上获得的利益,以及促使中国做出这一重大让步的原因。这篇平衡表表明美国谈判代表的表现超出预料,即使是在1999年4月克林顿总统做出了错误的否决之时也如此。该表着重论述了WTO在继续中国改革和对赞成改革的中国领导人的支持上所起的关键性作用。现在已经可以看到1999年11月份美中双边协定的全文(http://www.uschina.org),所以美国争论的矛头由双边谈判转移到PNTR上。这个政策摘要修正了我们以前的分析。
  我们认为在PNTR的争论上存在七个核心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我们已经在国际经济学会的平衡表中进行了阐述;其余的问题是在近几个月里刚刚出现的:
从法律角度讲,PNTR是可选择的吗?
  给予中国PNTR对美国的出口、进口和就业意味着什么?
  中国在得到PNTR之后还会遵从至高无上的贸易义务吗?如果不,美国的权益如何保护?
  如果中国进口产品的涌入破坏了美国企业和工人的生计,他们会做出抗议吗?
  在中国取得PNTR和加入WTO之后,美国会失去其把贸易和问题与非贸易问题(人权、环境和劳动)相联系的杠杆吗?
  从更广的角度讲,中国加入WTO对环境将产生何种影响?
最近迹象表明,在中国取得PNTR之后,对诸如高科技和电讯等敏感行业将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二、予华PNTR的法律基础

  现有的美国法律要追述到1974年的《贸易法案》。在该法案下,美国总统每年都需批准一项弃权证书,来确保中国不会拒绝其公民的移民权,并使中国进口商品以正常(也就是广为人知的最惠国)关税进入美国市场。如果参众两院所投反对票超过2/3,则国会就有权否决总统的弃权证书。在国会否决的情况下,中国进口商品就要支付Smoot-Hawley关税。由于这些萧条时期的税则,按价要征50%的关税,所以大部分中国商品都被拒之美国市场之外。
  在冷战的高峰时期通过了《Jackson-Vanik修正案》,其目标是缓解苏联压抑已久的移民政策。这一法案适用于所有非市场经济国家,除非该国家被如PNTR这样的法定放弃证书所排除(像罗马尼亚和匈牙利那样)。一年一度的评论成了国会广泛的攻击中国政治经济政策的机会。而在PNTR下,国会将放弃这一年度评论,和采用Smoot-Hawley关税的潜在威胁。
  PNTR的反对者提出了两个法律方案,运用这两个方案美国可以继续每年对中国的政策进行评论,同时还能得到中国加入WTO后的自由化带来的好处。在第一个方案下,美国仅依赖1979年的美中贸易协定赋予它的权利。这一协定为正常贸易关系铺平了道路,也预兆了1980年第一次的Jackson-Vanik自动弃权。在第二方案下,美国会声称年度的Jackson-Vanik审议与美中的WTO相互义务是一致的。
  1979年协定下美国的权利。1979年6月,作为建立正常贸易关系的序幕,美中达成了一项长达10页,包括10项条款的框架协议。相反,1999年11月作为中国加入WTO的序曲,美中谈判的双边协定长达250页,而《入世草案》可能还会增加另外100页的详细义务。
  如果1979年较短的协定和1999年长篇累牍的协定草案取得同样的效果,那么美国在谈判上实在是浪费了太多的精力。在经历了13年的中美谈判后,所有人都认为这两个协定取得了不同的结果。但是,哥伦比亚大学法律学院的Mark Barenberg教授却主张,美国企业从1979年的协定中得到的好处,随着中国加入WTO,其它国家的企业也能享受到。但Charlene Barshefsky贸易代表强列反对这一观点。
  1979年协定的第2和第3条款对PNTR的争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2条的D小点要求双方在涉及国内销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进口商品等所有方面的法律、规章和要求给予彼此最惠国待遇(即正常贸易关系)。更进一步,这一条款暗示了,在中国加入WTO的进程中,美国可以享受中国给予其它国家的任何利益。
  加入WTO为加大中国市场范围和由此带来的繁荣,中国领导人持有战略眼光,但加入WTO会极大地限制中国未来的政策行为。
  但是更广义地理解该协定就会发现两个实际的问题。首先,1979年的协定是在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下协商而定的。1947年的GATT中的“商品”一词是指商品和部分服务(如运输服务),而不包括广义的商业服务、投资和知识产权。换句话说,第2条款中的D小点保证了美国以中国从其它国家进口商品所征的关税税率来出口商品。这也许对那些试图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美国服务公司、投资者或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吸引力。
  第3条款涉及诸如专业人士访问、贸易博览会、入关手续等业务问题。在这些事物上,第3条款明确规定美国公司享有中国给予第三国公司的待遇。但是,第3条款能否延伸到“最惠公司”,并覆盖所有美国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时所遇到的摩擦,还值得怀疑。例如,当美国公司在与中国国企竞争订单时,或是投标购买国企时,或是为建厂房仓库而购买土地时,其权利可能遭到拒绝。在1979年,当共产党的原则渗透到整个中国经济中的时候,所有的这些权利都不在商业范围内。
  美国也许会认为第2、3条款应该从较广的角度解释为,包括中国加入WTO所承担义务的所有范围。在这一问题上,美国和中国会交换长达数百页的法律摘要。在所有这些事完成后,1979年的协定在解决争端上没有限制程序,也没有最后期限。它仅规定了双方可以求助于仲裁。中国也可以选择不把争端交付仲裁。仅依靠1979年的协定,而没有1999年协定的强制力,WTO草案和WTO争端解决程序就形同虚设,只会使诉讼延长,而其结果不尽人意。同时,美国的农业、服务业和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将处于劣势。
  认为美国可以在进行年度Jackson-Vanik审议的同时,充分享受中国加入WTO所承担的义务,这只能是幻想。
  在1979年协定问题上,我们引用John Jackson教授的权威观点作为结论:
  “在我看来,在中国申请加入WTO的进程中,(1979年的协定)不会为美中暂时同意的所有措施提供足够的条约义务或非歧视性权利……我曾经读过美国贸易代表Charlene Barshefsky和Barenberg教授的反对观点。这些交流使我更坚信自己的看法,至少,与运用1979年协议相关的表述、机构设置和较广的中美关系状况相比,都不如与中国建立完整的WTO条约关系给美国带来的利益大。”
  没有PNTR的WTO。公众们(见http://www.citizen.org)提出了一种观点,他们认为美国可以在接受中国加入WTO的同时继续其年度Jackson-Vanik评论,只要这一审议从移民或其它特定环境中分离出来。公众们认为,每季度或每年的审议是好的,只要该审议不要习惯于特定的基准,如移民。然而,在公众们看来,如果中国的政治或经济行为没有达到任何国会所阐明的标准,国会的审议会带来采用Smoot-Hawley关税(或较轻的惩罚)的潜在威胁。公众们说,只要国会在是否为做出威胁上摇摆,而不真正做出威胁,美国就会继续遵从其WTO义务,给予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
  据我们和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判断,公众对WTO的解释是毫无根据的。1994年的GATT是由1947年的GATT来的,它的第1条款要求成员国立刻并且无条件地给予彼此最惠国待遇,不但在关税和其它形式的收费上,还包括所有的规则、程序和任何有利条件、利益、特权或豁免权上。中国可以有说服力的争论说,仅仅对中国实行Jackson-Vanik审议会使人们怀疑中国能否长期进入美国市场,并因此会损害WTO利益的价值。
  Barshefsky贸易代表坚持说,如果国会不能通过PNTR,那么为保留年度的Jackson-Vanik审议和迎接中国的法律挑战,美国将引用WTO第13条款的不适用规定。即使美国不引用第13条款,中国也会达到相同的结果:美中之间不适用WTO条约的义务。
  认为美国可以在进行年度的Jackson-Vanik审议的同时,充分享受中国加入WTO所承担的义务,这只能是幻想。即便中国不引用第13条款,也不对WTO提出挑战,中国也能找出无数的方法对美国的年度审议进行报复。在美国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中,许多这些商品都是由中国国企采购,因此中国可以很容易地对美国商品在性能、安全性和免疫等方面进行歧视。中国可以决定从加拿大购买小麦,从日本购买电动锅炉和涡轮机,从空中客车而非波音公司购买民航飞机。中国这些选择完全可以同美国的年度Jackson-Vanik审议所暗示的威胁一样,做出一副无辜的样子。美国贸易协会(USTR)可以对WTO事件提起诉讼,同样中国也可以把他的事件提交年度审议。在这种愈演愈激烈的法律厮杀中,其结果是确定无疑的:律师们每月都要进行一番唇枪舌战,而美国公司在中国将越来越没有市场。
  
  三、就业、出口和进口

  1999年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顺差确切地说是430亿美元,而不是680亿美元。这既不反映中国的全球模式,也不能说明美国经济生产的净损失。与日本不同,中国并没有长期巨额的全球顺差。中国的双边贸易顺差反映了中国在与第三世界国家竞争美国市场时所取得的胜利。中国的双边贸易顺差只反映了美国供应商的变化,而不是美国对进口依赖性的增强。但是,进口、出口和就业,作为PNTR的核心问题,却使人们的认识变得混乱了。
  中国加入WTO和取得PNTR将使其大幅度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中国进口会有所增加。同样,贸易自由化也会促使中国企业降低成本、采用最新技术并促进出口。对中国加入WTO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和美中双边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所作的中做一估计。
  据估计,全球进口的中国商品和服务将增加300亿美元。相对应的全球向中国的出口将增加260亿美元。在美国对中国的进口将增加47亿美元的同时,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估计将增加54亿美元。这些数字表明,中国加入WTO将伴随着较为有利的PNTR表决。
  即使没有PNTR,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增长数量还是一样的,因为中国的出口收益是由中国效率提高所致,而不依赖于美国贸易壁垒的降低。另一方面,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增加却会有所下降。我们估计,如果不给予中国PNTR,那么美国向中国的商品出口只能增加19亿美元,而非34亿美元,因为中国会对美国的出口保留许多非关税壁垒。美国的服务贸易增长将十分有限,可能会增加5亿美元,而不是20亿美元。不给予中国PNTR,中国将对美国的服务性企业采取敌对态度,而且美国在中国市场将丧失多半的预计出口收益,包括商品和服务出口。企图在中国拓展业务的美国中小型企业,将难于立足。据国家制造业协会说,中国对于美国中小出口商来说,是增长第三快的市场,有7600家这样的美国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
  PNTR的反对者们通常会指责中国在美中双边贸易中的顺差。他们得出的赤字(如在1999年680亿美元)是不正确的,因为他们错误的把中国在香港的转口贸易也计算在内了(确切的数字是430亿美元)。更有甚者,PNTR反对者的逻辑也很奇怪。如果美国拒绝给予中国PNTR,美国的出口就无法进入到在中国市场上的欧洲、日本和其它国家的企业里,这样反而会加大美中贸易逆差。
  如果不给予中国PNTR,美国将在中国市场上丧失多半的预计出口收益,包括商品和服务出口。
  美国经济政策协会(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把已经十分过分的美中双边贸易赤字又夸大了一些。根据每增加制造业进口10亿美元就会使美国失去1万3千份工作,EPT声称当前与中国的贸易已使美国失去了88万份高薪的制造业工作。此外,根据美国ITC估计,10年里的进出口将变化一倍。由此,EPT断言如果给予中国PNTR,并使中国加入WTO,那么美国将还要失去81万7千份工作。
  EPT的计算是建立在一个夸大了的双边贸易赤字基础上的荒谬的推断。首先,由EPT推断的就业影响与中国能否加入WTO毫无关系。中国的贸易顺差据精确计算,从1992年的90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430亿美元,这些都是在WTO之外取得的。EPT悲观的计算与中国是否加入WTO没有任何联系。
  除了最基本的错误,EPT在方法上的错误也导致了其结果差了四倍之多。
  很显然,美国制造业产出将会为制造业创造就业机会(每10亿美元创造6800份工作,而不是1万3千份)。但认为美国贸易赤字的增加与制造业产出的减少有关,是不正确的。而且,事实上制造业进口的增加也不会降低制造业的产出。最后,是美国的经济状况和美联储对商品贸易赤字的政策决定了美国整体的就业。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些事实。
  下面我们对所持异议做一分析。首先,美国制成品贸易赤字从来都由制造业产出的增长所引起,而不是相反。每季度的制成品贸易赤字和产出的相关度为0.93。当美国经济长势良好时,其制造业产出和贸易赤字都增加,当经济不景气时,产出和赤字也都下降。
  第二,从1990年起,用每季度的数据对制造业产出和就业的分析表明,产出每增加10亿美元,就会增加6800份工作。但对制造业产出和贸易做的分析结果却很令人吃惊。出口每增加1美元,制造业产出就增加1美元。但是,与EPT Issue Brief中所含的重商主义思想不同的是,美国制造业产出与整体制造业进口完全没有关系。为什么?因为许多制成品进口都是作为美国制成品的输入。这一补充性的进口保证了更高的国内生产。当然,其它的制成品进口会替代美国生产。从美国制成品进口的整体组成可以看到,补充性进口和替代性进口会近似平衡。这一点在美国与中国,美国与墨西哥、韩国等新兴国家的贸易上也是如此。许多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都是生产资料性商品,可作为美国工业生产的设备和媒介。

  如果美国希望政府有能力执行入世时间表,那么它应该破费一下去教中国官员如何做新的、为竞争做准备的工作。
  第三,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到美中双边贸易逆差上,而不管美国与世界其它地区的贸易是没有意义的。在美国异常强劲的时候(就像现在),其世界贸易逆差仍然很大。即使美国与中国没有43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他也会与其它国家,如墨西哥或韩国,有更大的贸易逆差。事实上,美国的制成品贸易赤字只与制成品产出较低有关,而与和中国的双边贸易逆差没有明显的关系。
  第四点也是最后一点,美国国内的经济状况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联合决定美国的就业水平。当经济快速而没有通货膨胀的时候,就像过去的17年那样,美联储就可以保持适中的利率,并使失业率降低。整体就业与贸易之间的关系是,进口竞争有助于保持价格稳定,防止通货膨胀,使美联储能够采用提高就业水平的政策。同等重要的是,开放的经济可以为美国创造更好的工作,因为美国出口所包括的技术要比进口多,工资也更高(约高出15%)。美国贸易只会使其前进,不会使其后退。
  四、遵从市场准入承诺
  所有人都同意中国在执行WTO协议上将困难重重,但也是至关重要的。中国要做的事很多。中国市场广阔,设施不完善。但如果因此而断言中国不能克服这些困难,或者中国执行协议的纪录要远差于其他新兴贸易国家,或者对美国而言,挑战大于机遇,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首先,WTO义务是由中央政府接受的至高无上的义务。Georgetown 大学中心的一组法律专家修正了其对于中国遵从WTO协议情况的评价。其结果表明,北京将慎重对待这些至高无上的义务。这部分反映了,对一个政体有些不确定的国家,这些规则的价值。而且,当政府和公司在进入市场赚钱的时候,违反规则的成本是很高的。中国发展的很大一部分成果都依赖于外国借款和直接投资。违反规则会使借款成本增加,并使投资减少。
  其次,当WTO赋予的商业权利和特权被(国际或其它)贸易伙伴剥夺时,就存在一个补救的问题。WTO的遵从机制显然要高于现存的其它单边或非正式的操作。在中国取得PNTR并加入WTO后,美国就不能再使用如《301条款》这样的单边贸易补救办法了。但是,加入WTO会给美国提供实施WTO争端解决机制(DSM)的机会。截至2000年3月,美国向DSM提交的25件案件有23件胜诉,成功率达92%(所有的这些案件都与中国无关,因为中国还不是WTO成员国)。如果中国不能较好地遵守承诺,DSM可以授权美国或其它国家对中国进行法律报复。这一机制在强制中国采取较好的商业行为方面,将比美国单边的措施更为有力。
  美国增加从中国进口纺织品和服装,将极大地减少美国从其它国家进口类似的商品。
  DSM(和提交案件前的非正式磋商)都严格地依靠证据。2001年美国的财政预算要求美国商业部增加7-18名全职工作人员,负责监督并确保中国遵守其市场进入承诺。增加的人员可以在中国进口产品破坏美国市场时,保障美国市场的安全。如果同时美国承诺帮助中国建立调节能力,那么美国的监督能力将更为有效。如果美国希望中国政府有能力执行入世时间表,那么它应该破费一下去教中国官员如何做新的、为竞争而准备的工作。
  
  五、维护美国市场安全

  美国在WTO下,除了面临进入中国市场的挑战,还面临抵挡中国产品进口浪潮,保卫本国市场的挑战。这是一个任何经济学家都不会轻易放过的严重问题。
  在美中贸易条款中存在三种类型的安全保护规定。首先,是适用于所有公平交易商品的一般保护条例。其次,是适用于反倾销和进口补贴的惩罚条例。第三,是为保护较为敏感的纺织品和服装而专门制定的规定。与中国谈判达成的特殊的保护条例,和与其它WTO成员国达成的一般的保护条例,它们之间进行比较,细节是很复杂的,但对中国所采取的贸易保护要比对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多。
  中国加入WTO所承担的义务要比从前与其它较大的新兴市场协商的义务更广泛。
  为说明这一问题,我们比较了中国与印度所承担的义务。这一比较最初是从我们的平衡表中得出,现已更新。在评估中国产品进口的威胁时,美国应该记住,即使是中国产品的一小部分在美国市场销售,也会替代美国产品的销售。大多是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替代了从其它国家进口的商品。1997年,美国从中国的进口超过通常的市场份额达101亿美元。总计替代第三世界国家出口达76亿美元,约占总量的3/4。美国商品被中国1997年出口上升趋势的余波替代了25亿美元,仅占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调整过的进口总值的5%。此外,这一替代数字要远低于美国向中国的出口额。
  纺织品和服装是最具争论的部门。压倒一切的问题是刚刚提过的:提高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和服装将极大地替代美国从其它国家进口的类似商品。出于同样的原因,对中国商品销售上的特殊限制将迅速导致美国向其它国家供应商的购买。

  六、非商业杠杆

  美国规范中国贸易和商业事务的行为随着中国加入WTO的进程更进了一步。这一问题随着PNTR结果的临近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同意。
  更复杂的问题是,美国运用单方的商业制裁威胁来强迫中国的政治行为。一些PNTR的反对者们害怕,与中国建立WTO的契约关系将限制美国运用这种政治工具的能力。这些反对者们尤其渴望通过贸易制裁来强迫中国在人权、环境和劳动标准上表现的更好。
  反对者们很容易忘记,根据1994年的GATT中的第21条,美国仍然可以引用国家安全以外的条例来为其制裁中国贸易的行为辩护。而且,即便中国加入WTO,美国也毋须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联合国安理会上与中国投相同的票。
  但抛开美国在法律上有采取各种各样经济制裁的权利不谈,现实告诉我们,世界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越来越严重,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武器达到其政治目的,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当目的适中,所有的国家都向目标国家施加压力,并且目标国家相对较弱时,采取经济制裁最有效果。但是,在美国企图以单边制裁来改变中国政策时,以上的条件美国一样也不具备。事实上,从1949年以来,为使中国屈服于外国政策而采取的四次经济制裁,一次都没有成功。
  任何人在了解情况后,如果还坚持把环境标准加到美国双边协议中,这就是在为无限期的拖延PNTR而寻找借口。
  相反,随着中国更深的进入到世界经济之中,更加微妙的使用杠杆的方式也出现了。由于中国希望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发言更为有力,同时也希望吸引更多的外资,所以它会更加注重良好的政治行为规范。
  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相互联系,但在时间上是不确定的。以市场为导向,明确产权关系,已经使南韩、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部拉丁美洲和东南欧的政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例子并不能证明中国也会走相同的道路,而且也没有确定的时间限制。但这些例子的暗示性是明显的。在中国一些较先进的地区,例如上海、广州、天津和北京,美国的官员和国会代表已经发现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七、中国、WTO和环境

  一些反对者声称中国加入WTO将妨碍世界环保进程。他们害怕中国会反对WTO的环境条款。
  这些反对者只对了一半:十分明显,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133个WTO成员国,都不会在中国加入WTO时接受美国的劳动和环境协议。WTO成员国对在美国标准之上的,新的贸易制裁都很敏感。他们反对美国通过美中双边谈判而秘密进行经济制裁,并把美中谈判结果加到修改过的《入世草案》中。
  美国劳动和环境协议存在于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中,不能在《中国草案》中复制。NAFTA有三个成员国: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广义上,北美洲在环境和劳动政策目标上达成协议。但此协议在很大程度上与WTO不同。
  使中国的外部环境和劳动承诺在其入世时达到WTO的要求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中国在这些敏感性问题上的承诺,会使WTO其它133个成员国卷入到谈判中。而绝大多数WTO成员国都强烈反对美国通过贸易制裁来提高劳动和环境条件。大多数WTO成员国宁愿把此类问题提交到专门研究劳动和环境问题的团体来解决,如国际劳动组织(ILO)和国际濒临灭绝物种贸易协会(CITES)。中国不会同意由于其有争议的社会问题正在讨论中,而使入世再延期几十年。任何人在了解情况后,如果还坚持把环境标准加到美国双边协议中,这就是在为了无限期的拖延PNTR而寻找借口。
  通过PNTR……对于美国经济实际上毫无损失,但却会使其政治受益匪浅。
  这些严重的政治事实和认为中国入世对全球环境来讲是个坏消息的主张是不同的。广义上,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中国会步日本、欧洲和美国的后尘,主张创造更好的国内外环境。我们应记住,美国的CO2排放量要远大于中国,CO2能够产生温室效应。就全球境而言,美国所面临的挑战要比中国大。
  更具体的,随着中国加入WTO并取得PNTR,美国的能源生产者(如GE)更有可能为中国提供新的电力。因为美国的科技在防止污染上要比中国先进10倍。
  中国入世后,美国提供环保服务的公司将在中国拓展其业务。业务将包括污水排放服务、固体废物处理、清洁尾气、消除噪音和环境的保护。目前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国公司,不得不与未经证实的中国废物处理来往。为避免错误处理,多数外国公司就将有毒的废物保存起来。
  工人培训和污染河流处理情况是劳动和环境进步的指示器,在这些问题上的实践表明,在中国的美国公司很大程度地改善了中国的现状。在PNTR上的反对票只会阻碍美国在中国的投资,并使中国的进步减速。

  八、高科技

  中国活力的一个异常突出的方面是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通讯和因特网的发展。美国在这些产业有强大的相对优势,也有能力改造中国独立的小企业,乃至宏观经济。电信和因特网的发展会促进信息的自由流动,从而加快经济和政治改革的步伐。
  正在进行中的变化包括把国有电信供应商(中国电信)分裂为四个或更多的公司,减少外国企业进入产业的障碍,转变企业必须把自己的机密向政府和盘托出的观念。政策的修补反映了那些有专业技术的管理者们对中国入世的理解:以顾客为导向的电信和信息科技是21世纪竞争游戏的主题。
  1999年美中双边协议中规定外国所有者持有电信的股份可达49%,与欧盟的谈判可能会使这一数字提高到50%。中国将成为《信息技术协议》(ITA)的正式成员,该协议签订于1997年2月,所属于WTO。在2000年到2005年之间,中国将消除高科技信息技术产业领域所有商品的关税。中国领导人无疑在利用中国入世来促进其高科技进程。
  但另一方面,如果美国没能通过PNTR,那么美国高科技企业在欧洲和日本竞争者面前就会处于不利的地位,因为美国企业不能享受与其竞争者一样的非关税待遇。在中国国内建立公司开展业务,对于便利美国高科技公司在中国的销售至关重要。今后的三年,对于中国建立国外电信和网络企业有关键性的意义。中国认可的科技标准和与中国主要的高科技公司建立伙伴关系,将有深远的意义。如果美国的改革者在亚洲市场上被不利的竞争形势套牢,那么他们将成为公开破坏私人工作的一个特例。

  九、结论

  国会所面临的PNTR表决,对美国经济和美中关系的大方向将产生很大的实际的和象征性的影响。国会成员应该知道,如果不给予中国PNTR则美国:
必然不能从中国那里得到非关税承诺,而且会导致与中国之间的争斗甚至在关税上做出让步。
  高科技企业相对于欧洲和日本企业,将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对华不能取得WTO争端解决权利,而美国在WTO争端解决上,迄今为止,25个案件已胜诉23件。
  不能提高安全保障。
在普通华人中引起强烈的反美情绪。
  另一方面,如果通过PNTR,美国经济实际上毫无损失,但却会使其政治受益匪浅。在中国入世后,美中之间的商业摩擦不会消失。我国将继续在人权、环境和劳动上与中国争辩。但一旦我们之间被WTO的条约关系所束缚,我们对彼此的态度将大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