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动手操作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6
一、操作形式的多样性
幼儿时期的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一些新颖的、有情节的、变化的、让他们动手参与的活动,足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以幼儿为主体,将主动权由教师转向幼儿,在与课程接轨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引导幼儿主动活动。
1.生活操作活动。生活操作是幼儿动手服务的基本形式。这是幼儿自己照料自己以及为集体服务、为他人服务的简单劳动,如小班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动手进餐等生活技能;中班生活操作游戏“我帮妈妈编辫子”“毛线编织”等,都是与幼儿生活相关的操作。实践中,教师要敏捷地捕捉幼儿的兴趣指向,按不同阶段不断更新生活操作区角,调整教学活动,让每个操作主题尽可能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2.智力操作活力。幼儿入手一套学具进行实际操作,可使每个幼儿获得练习的机会,此类操作活动一般以智力操作为主,如“跳棋”、“跳格子”、“按序穿珠”、“分类”、“多变的纸圈”,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在操作中引起大脑的积极活动,促进脑的发展,操作时要求眼看、耳听、脑想、嘴说,这样感悟较深刻,记忆也较长,有利于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同时此类活动因具有较强的抽象和逻辑的特点,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
3.美工制作活动。木工、泥工、纸工等都是幼儿百玩不厌的重复进行的美工活动。通过摆弄、操作、观察、动脑来主动学习,获得发展。教师为幼儿提供开放性操作环境,提供丰富、新颖的材料,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4.科学探索小实验。在成长过程中,幼儿要探索的事物是无穷的,对每件新事物幼儿均会尝试着以不同的方法试图发现新的变化,当事物的奥秘被一一发现了时幼儿则会无比兴奋。针对幼儿这一认知特性,教师可设计开展多种神奇的科学小实验。如“各种各样的纸”、“糖和盐”、“种子的奥秘”等,让幼儿在此类实验操作中进行比较、分类和综合,判断和推理,这一过程既是幼儿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幼儿思维能力获得发展的过程。
5.自制玩具。在游戏中运用幼儿自己制作的玩具能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活动更为丰富和生动,更富创意和效果。如自制活动器材:纸毽子、布尾巴、流星球等。语言区操作卡片、拼图、图片、指偶,娃娃家区角小围裙、厨师帽、面包……游戏中幼儿与自制的玩具积极互动,使各种能力能够得到较高程度的发挥。
6.民间传统操作。将民间传统游戏、传统生活操作技能加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既适应了幼儿好玩的天陸,又增进了幼儿对民俗文化的了解与掌握。让幼儿在熟悉操作程序的基础上亲身体验和实践,实现在玩中做、做中玩。
7.特殊节日手工制作活动。在幼儿认识节日意义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布置活动室环境,制作节日礼物,按节日风俗制作食品等。这样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发挥想像力、创造力,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二、教师指导的性、合理性
1.材料的投放。材料是幼儿操作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物质基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发动幼儿在家里寻找一些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带来幼儿园,同时在幼儿园的制作吧里,有目的地投入大量的适用于装饰、制作的材料。如报纸、邮票、贴纸,各种包装盒、罐、袋等,或小木块、碎布料、线绳、胶带等,甚至鸡蛋壳、硬果壳(花生壳、开心果壳、瓜子……)水果、蔬菜、豆类、稻草也可应用于手工制作活动中。实践中笔者在幼儿园醒目处设置了游戏材料回收箱,鼓励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收集材料,并且将其分类,标上各种标签,如成品、半成品、废旧材料、自制材料等,全园各班级资源共享。幼儿可以经常补充有关游戏材料,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取用。
2.抓住幼儿兴趣点。教师要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操作环境和条件,使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都能投入活动。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操作时间,丰富的材料、工具和设备,教师要注意操作内容的多样性,以新颖变化的刺激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操作兴趣,并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强化。教师需要观察幼儿的兴趣点,不断调整、生成新的材料。比如有一阶段笔者发现许多幼儿喜欢用塑料积木搭飞机、汽车等,对各种工具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肯定了幼儿的游戏效果,并请幼儿回家在家长的配合下查找相关资料,及时丰富了图书及搭建材料:塑料插片、木片模型、硬纸拼图等,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一起出主意,满足了幼儿的创造欲望。
3.提出合理的期望。幼儿的操作内容应符合其身心的水平,做到难易适中。活动太难易导致幼儿失败并丧失信心。活动太易,又会减少幼儿参与动手操作活动的热情,不易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对幼儿操作活动的期望应是科学的、合理的,使他们有机会面对困难,并通过努力战胜困难。教师还应根据教学活动主题的变化及季节的变化等不断补充、调整操作材料的种类,帮助幼儿了解各种材料的互相联系,使他们能更好地灵活运用于各种动手操作中,不再见难而退。凭借材料内在和外形的多变性,使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更为丰富多彩,以满足幼儿的操作需求,促进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能力同步发展。
4.尊重幼儿,因人施教。幼儿在年龄、动作、能力、兴趣、智力上都有极大差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时观察,及时记录,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和近期发展状况。在幼儿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表现出对幼儿的极大关注。当幼儿完成任务时,教师应予以表扬,以强化幼儿的创作热情。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可用提问、表情、手势动作等方式启发幼儿,帮助幼儿完成操作过程。从不同幼儿各自不同发展水平出发,保证每位幼儿获得最佳的发展。
5.启动幼儿家庭的特殊作用。教师在充分开展幼儿园操作活动的同时,还要经常与幼儿的家庭进行联系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把活动延伸到幼儿发展需要的社会环境中去。充分利用一切条件,注重家园共同合作,为幼儿提供充足适宜的锻炼机会。比如家园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小玩具,一起进行简单的自我服务。通过将幼儿动手操作活动延伸到幼儿家庭及周围社会环境中,使幼儿的自身发展有较大的提高。
实践证明,设计形式多样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初步自我服务,在学习中创新操作,在游戏中自主探索,与操作材料充分互动,手脑并用,教师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既可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培养合作意识,也可增强幼儿自信心,发展幼儿智力。还有促进创造想像力,交往能力发展的作用,能够使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应依据创新的目标,在重新思考幼儿的操作活动的教育价值的基础上,科学实施幼儿的操作性学习活动,将操作学习方式和其他学习方法有效结合,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上一篇:浅论管理者角色的定位
下一篇:谈谈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