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初中辍学现象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8-16
【摘要】辍学现象的产生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控制初中辍学率较为有效的措施是标本兼治、齐抓共管、政策落到实处、深化农村改革。
【关键词】农村初中;义务教育;辍学;控辍保学

        我国九年义务制教育已实施多年,按理说辍学现象应不断减少,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表1:樟山中学近三学年度辍学情况统计表

表2:吉州区农村中学近三届毕业生变动情况统计表

  由以上两表我们可看出:樟山中学、吉州区的辍学率、巩固率呈现一致的对应趋势。然而,这种现象并非仅仅出现于我校、我区。据农业部2003年抽取山东、江苏、安徽、湖北、贵州、云南、重庆、甘肃等10省(市)共100个村的6104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显示,农户中有6~16岁义务教育适龄子女5203人,其辍学率高达10.7%。由此看来,农村初中辍学现象已不仅仅是个别学校、个别地区的特殊现象,它已成为我国农村初中教育阶段的一个普遍性的严重问题,其已经造成的严重后果及将造成的后果不得不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和反思。
  一、农村初中辍学现象导致的后果 
  其一,使农村教育走不出困境。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3年,我国仍有一千多万儿童少年没有完成义务教育。在此形势下,农村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得不全力以赴放在实现“普九”目标上,无暇顾及其他教育目标,而由此所产生的教育质量则可想而知。
  其二,严重制约劳动力队伍素质,进而制约农村的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劳动力素质差是我国目前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凸现出来的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必将对我国实施科技兴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毕业下载网www.biyeda.com
  其三,对下一代的影响。在农村,早辍学必然导致早婚早育。由于类似的早婚早育夫妻自身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这又给他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带来物质的匮乏,其思想观念也因其知识文化低也更落后,必将对中华民族下一代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改善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新“读书无用论”影响很大。“升学跳农门”的传统观念在广大农民的心目中一直占统治地位,这本来对其促使其子女上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目前社会上缴费上学,人才供求矛盾的日益凸现,这都给农民“升学找出路”的传统思想带来巨大冲击,这就导致了更多的农民对教育的投资不敢再抱有很大的奢望。
  (二)家庭原因 
  因家庭遭受变故,无力支持子女学习费用而辍学的事实的确存在,但这只是少数,家庭不和或父母离异,父母在经济上尽量满足子女要求,使孩子产生了依赖的思想,如稍有不顺便逃学,直至辍学。
  (三)学校原因 
  教学方法陈旧。仍在沿用旧的教学模式,而且初中教材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在的教材虽说不全是为升学服务的,但对不能升学或不想升学的学生来说都是学而无用或用处不大。
  (四)学生自身原因 
  1.调查显示,98%的辍学者并不是不想读书,而是不想在慢班读。快班生荣誉感强,不易辍学;慢班生自卑感强,心理压力大,极易辍学(名校普校也是此道理)。学校分了快慢班后,并没有对所谓的“慢班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引导,相反,在学科教育和思想教育两方面都降低要求,这就导致部分学生结伙越轨,正常的教育秩序缺乏保障,也挫伤学生的积极心,使其厌学辍学。
  2.打工潮吸引了不少后进生和贫困生。春节前后,打工族衣锦还乡的阔绰劲,刺激了一些家长和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不进、基础差的学生,一股“外出闯荡、何必在校受罪”之心便油然而生。
  那么,上述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四方面因素产生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
  (1)社会的谋利心理。老板爱用童工、部门爱多办证、领导爱多赚外地钱等谋利心理,这就使得某些部门没有认真履行其帮教与助教的社会职责,而是从本位主义出发,从本部门利益出发。
  (2)家长的失望心理。农民实惠心理历来突出,认为“读不读书、上不上学”在眼前似乎差别不大,反正都是去打工。加之现在择业矛盾的日益凸现,高、中等院校昂贵的费用等影响,许多家长对的自信力下降,从而产生了失望心理。
  (3)教师的随意心理。因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难教而随意、因压力太大精力不足而随意、因待遇悬殊而随意……从而引起连锁反应。
  (4)学生的厌学心理。基础差、听不懂的厌学;缺乏理想、得过且过的厌学;家庭条件好、不用去奋斗的厌学;在家、在校受挖苦歧视的厌学;受辍学者影响的更厌学。主观厌学是产生辍学的主要原因,首位原因。
  三、解决初中辍学现象的对策
  (一)标本兼治,加大教育投入,尽快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  联合国教育专员托马舍夫斯指出:在保证基本教育投入方面,还不及非洲的乌干达。更严重的是目前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仅占教育经费的30%。签于此,笔者以为:
  1
.治本上,国家尽快在全国农村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这是国家能力完全能承受的,并且已经在西部农村推行了。
  2.治标上,政府确保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4%,并改变教育经费比例分配,向义务教育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同时,义务教育经费应专款专用并建立相应的保障与监督体系。
  (二)齐抓共管,明确职责,综合治理
  齐抓共管,就是在中央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明确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在义务教育中各自的职责,综合治理,共同把农村学生辍学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落到实处,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增强教育的吸引力
  所谓落到实处,就是说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务实,做实事,不把义务教育当政绩,要像抓计划生育般建立控辍保学机制,对相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的考核与考评实行一票否决制。
  1.管理上,强调建立以县市为中心的“控辍保学”机制,改变目前以校为重的做法。
  2.学校内部,应切实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把学校真正办成学生的乐园。农村教育如何提升教育质量是缓解目前严峻的辍学现象的重要保障之一。同时学校一定要将控辍保学落到实处。结合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创建“控辍保学系统工程”的做法:(1)县乡政府须出台“控辍保学”乡规民约,实行一票否决制;(2)学校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可出台《转化方案》、《帮扶方案》等,同时举办后进生转化学习班;(3)学校可制订《控辍保学责任制》、《动员流生返校工作方案》、《流生情况跟踪调查表》、《流生返校催学通知书》等措施;(4)定期举办贫困生、后进生、留守生家长座谈会;(5)建立教师家访;(6)成立控辍保学基金会等等。
  3.改革课程体系和办学体制,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增加致富门路,提升就业能力。尝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的试点,实行学校内部分轨;探索初中(最好是初三)分流,使能升学的有继续学习的基础,为就业的开设适合当代农村经济的课程门类(如养殖、家政、小城镇规划、农业机械、无土栽培等),改变目前课程设置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解决农村教育的“出口”问题。因为农村教育的“出口”是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是农村学生辍学现象和农村教育走不出低谷的核心问题。
        2003年9月的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我国农村教育的两个战略地位:一是把农村教育放在整个农村工作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二是把农村教育放在整个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2004年1月,周济部长再一次明确中国教育今后发展的一个重点——包括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的教育。
  笔者上面所谈到的农村初中辍学现象仅仅是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形势严峻。我们必须从践行“三个代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关注教育,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弱势群体和特别家庭的子女上学问题、教育问题,为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化进程多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