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自主 高效合作 精当探究
基础课程改革是国家“十五”期间的重点研究项目,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表现,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目前教育在国际教育界正日益受到重视。它是一种国民的教育,为的是用音乐促进国民素质的全面。“一个没有的社会和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正如没有空气便没有呼吸,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无法生存。” 音乐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所以当前音乐课程需要改革。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音乐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关于学习方式
一般认为,学习方式指的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学习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的步骤称之为学习方法。学习倾向:学习的态度、动机、情感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认知方法的取向。从不同角度划分,学习方式有不同的类型:从主体发挥的作用看,可以划分为被动学习和自主(主动)学习;从学习合作程度看,可以划分为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从学习的深度看,可以划分为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从学习范围看,可以划分为单一学习和综合学习;从学习途径看,可以划分为媒体学习和实践学习;从学习反应看,可以划分为认知学习和体验学习;从学习灵活性看,又可以划分为统一学习和选择学习等等。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音乐学习方式过分突出接受与掌握、强调知识与技能,冷落了发现与探究、忽视了情感与体验,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音乐变为仅仅是接受,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音乐知识和技能准确的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练,时唱一首歌曲、演奏一首乐曲,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传统的音乐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侵蚀。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所谓转变音乐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传统音乐学习方式转向音乐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指导下的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只是一种补充,也不只是一种调和,而是一种音乐学习的革命,一种音乐学习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一)、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是音乐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
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要做到教育理念的转变。不能想象,旧教育支配下会有新的学习方式出现,所谓改革也只是形式上和表面的。我们都深刻地认识到这次课程改革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变革。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这使每位音乐教师感到肩负的社会责任的重大。加强理论学习使笔者有感有悟,我们要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变“传话”为“对话”,从“书中学”到“做中学”,变“教案剧”为“教育诗”,变“教书”为“铸魂”,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在教学实践中确实感受到了与学生平等地位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必要性、教学方式转变的迫切性。
(二)、音乐教学方式的转变是音乐学习方式转变的核心:
以前的音乐教学重视的是怎样使学生得到知识和技能,教师清楚自己要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样教,而学生却不清楚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学生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正因为如此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主动性、创造性就很难发挥。音乐教师这种习惯了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当前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要从音乐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开始,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良好音乐学习方式的形成。笔者认为,“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音乐学习权利的下放”,学生可以真正得到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可以得到更为广泛的创造和实践的学习空间!
1、营造民主平等的音乐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学方式的转变标志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知识和技能的垄断者和学生人格的控制者,转变为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和服务者。学生则由被动的接受者和人格的失落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的建构者,因此,音乐教学要创设充满音乐美感、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音乐课堂教学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音乐教学应该比知识性学科更富有感情色彩,更具有亲和性和趣味性,音乐教师和学生之间,同学们在音乐课堂活动中间,需要有一种相互交流、默契配合的关系,需要有一种愉悦、和谐的氛围,音乐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美感和享受。
从第一节音乐课开始,从自我介绍、互相熟悉开始,教师要以亲切的言谈、优雅的举止、动听的琴声,甚至每一次和学生目光的交流,让学生感受音乐课的美,进而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老师,这也是通常所说的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轻松的音乐学习空间由老师开启了。有了良好的开端,在教学中,应处处体现这种学习氛围。如在歌曲《拉勾勾》的教学中,我从讲台上走下来,随意拉住一位同学,用亲切甜美的歌声和动作示范给全体同学。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老师象大哥哥一样和我们一起来表演,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增,争着选择自己的表演小伙伴,并跟随着老师,不断变换表演形式,不仅很快学会了歌曲,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学生轻松、自主的选择学习、表演的方式,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师把教的过程融入与学生的活动之中,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形成了师与生之间和谐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教师可以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激发每一个孩子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投入音乐学习活动,乐于与教师形成愉快的合作教学关系,开发出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所孕育着的巨大教育潜力。在小班教学中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1)、编排音乐游戏法: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中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学生乐于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邮递员送信”考察学生音高的概念;“接龙”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词汇,增强记忆力;“苹果排队”训练学生即兴音乐创作的能力“找朋友”使学生能正确区分节奏型……在游戏中,学生热情参与,参与率达100%,每个孩子都能在游戏中有所收获,有效地促进了个体的发展。
(2)、创设音乐情境法:创设音乐情境是促进学生爱学的有效手段。如:根据不同歌(乐)曲的内容创设情境,引人入胜;(乐器)实物演示,利于理解;音乐渲染,强化气氛;图画再现,形象直观;投影录音,吸引注意等。在复习歌曲时,我编排了一期在学生中一直收视率很高的《欢乐总动员》节目。请同学们来当主持人,大家学着主持人的样子主持节目,表演歌曲,兴致盎然。
(3)、开展音乐竞赛法: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音乐比赛活动,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班内开展“歌咏比赛”,定期进行器乐演奏会,评选小歌手、小演奏家,激励学生学习课外歌曲,扩展视野,提高能力。
2、创设主动开放的音乐学习空间,下放学生学习音乐的权利。
传统音乐教学与现代音乐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使学习成为被动的依赖的学习,而后者则是促使学生主动开放的学习。学生是一个学习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内心世界和见解,都有一种独立表现学习过程的要求。音乐教师要尊敬学生、启发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隐藏的独特性,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只有从这点做起才能把握现代音乐教学方式的实质,打破学生学习音乐的枷锁,得到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所认为的: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真正心灵的接触就能产生巨大的学习热情及渴望,学生主体的作用就显而易行了。结合新课程、新理念笔者在遵循教学共同的同时,提倡让学生展现自己个性的做法:
(1)给学生选择音乐学习内容的权利:“教材无非是例子”在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我扩充了相关的知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积累,比如:低年级通过画报等方法体验音乐的美;中高年级通过写音乐日记;学习自己喜欢的影视歌曲;学习自己喜欢的乐器理解音乐等。这些都给了学生选择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2)给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如刚开始学习一首歌曲时有些学生喜欢唱歌词,有些学生喜欢唱曲谱,而有些学生则喜欢哼唱等,根据他们的喜好自选学习方法,这就从不同层次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
(3)给学生选择音乐学习伙伴的权利:实践证明,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可以有效的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在多声部歌曲合唱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演唱相同的声部,合唱效果比老师规定的要好得多。
(4)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权利:问题,往往是学生独特的感受,最能进一步生的个性。课前,问学生预习时发现了什么问题;课中,允许学生随时提问;课后,问学生还有那些问题未解决。笔者认为,这些都是音乐教学大力提倡的。
(5)给学生展示音乐学习成果的权利:每班的教室我们都开辟了成长园地、学习园地等空间,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音乐墙报、图画作品、演出照片等放入档案带中。学生每一个成长的足迹都记录在档案带中,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热情。在课上,教师还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唱唱自己唱得最好的歌曲、奏奏自己奏得最好的乐曲、演演自己最拿手的音乐小品等。
(6)给学生参与音乐评价的权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评、互评甚至是对音乐教师做出的评价都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鼓励学生更多的看到别人的长处,策略的提出问题更是培养学生虚心好学品质的绝好机会。特别是音乐具有非语意性,不同的评价更会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三、音乐学习方式转变的主旋律——自主、合作、探究
音乐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活动,教学过程活动化的基本属性是主体参与、合作交往、发现探究。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充分自主、高效合作、精当探究必然成为音乐学习方式转变的主旋律。这三者之间有所不同,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充分自主学习
音乐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音乐学习方式,对音乐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学生应将自己看成不依赖于他人、能独立自主的个体,从意识、观念上确立自主,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监控,改进学习策略,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
而笔者认为,音乐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要提倡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即目标尽可能让学生明确;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问题尽可能让学生先提;得失尽可能让学生评价;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疑难尽可能让学生探究;检查尽可能让学生自查。学生能描述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学生能演唱(奏)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暗示。
(二)高效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开展合作学习,应在产生合作需要的前提下,由学生群体承担共同的任务,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并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协商解决,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这些都说明了,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主体参与是合作学习的有效机制,合作学习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与主体参与结合起来,在真正需要时共同合作。
笔者认为,在音乐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要做到高效合作学习。即我们要提高认识: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一种音乐教学目标;合作学习既是实现音乐课程目标的手段,也是音乐课程实施的新资源;合作学习既需要合作的物理环境,也需要合作的心理环境;合作学习既有小组活动,也有个人活动;合作学习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可以选用,也并非所有的学习活动都适合于合作情境;合作学习不仅主张合作,而且也不排斥竞争。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条有效途径。我们知道,合作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有一些困难,于是我从教学环境入手,在每节课的座次上进行变化,尝试每节课以学生自由分组变换不同的小组成员,自由安排上课座次。学生们对每节课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小伙伴感到非常兴奋,合作式的学习氛围的形成。教学中,通过小组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协作、互相启发,挖掘潜力,并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如在《大家来劳动》一课中,首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创编大家劳动的场面,由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安排表演劳动的内容,组员们按歌曲的节奏编创劳动动作,当时上课的场面令我很兴奋,孩子们的创作想象非常丰富,有的拍着节奏表演唱,有的干脆一半组员唱,一半组员演,有的一起热火朝天的边唱边演……至此我发现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要超过我对他们的认识。于是,我也加入到他们其中的一组,让“组长”给我安排了一项“劳动工作”,我的加入给这节音乐课增添了更多的乐趣。通过合作式的学习,学生会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三)精当探究学习
音乐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音乐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实践性、体验性、问题性和开放性等主要特征都是以自主为前提的。在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的合作必然会加速探究的进程。可以这样说,探究是以自主学习为前提的,以合作学习为动力的一种学习方式。音乐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从探究过程看,探究学习大多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研究的严谨性;从探究结果看,一般也是对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再发现”。因此,探究学习的实质是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的学习和运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所以在音乐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笔者提倡精当探究学习,因为探究学习在目前还有许多困惑,如如何认识在小学开展探究学习?如何寻找探究学习的资源?如何在教学中把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结合起来?如何进行探究学习的评价等。笔者认为,通过精当探究学习,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意识,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从而让学生形成尊重事实、坚持真理、敢于怀疑等科学素养。
音乐教师要把爱护,尊重与严格要求统一起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勇敢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踊跃参加评价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看法。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要容纳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有利于音乐情感的体验和交流,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扬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但不等于放任自流,需要严格管理和善意批评相结合,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例如,改变以往听着音乐,和着拍子,坐好上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的寻找新的伙伴小组合作进行音乐活动,是在教改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间。如在《过新年》一课中,学唱《龙咚锵》,为了让学生将锣鼓节奏创造性的表演出来,我发给每个合作小组一套锣鼓,让他们分组研究。开始,有的组为了创作出最新颖的节奏,而忽略了与歌曲节奏的配合,但我没有打断他们,而是让他们继续研究,后来,我指导了他们其中的一组,并表演给全班同学,然后让大家修改自己的节奏,结果怎样?学生们边唱边表演书中的节奏创编部分,出现了不下五种,每组都有自己的特点,这节课给我的启示:要给学生空间,要相信学生的创作能力,要及时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在合作式的探究中,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总之,让我们迎着新课程理论下学生音乐学习方式转变的强势东风,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描绘新课程绚丽多彩的“教学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