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资产管理中的风险与防范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7
但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同商业银行一样也有风险。更由于其具有投资银行业务多元化、集中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特点,它更是一种复杂而充满高风险的金融部门。本文拟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及对策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金融资产管理中的风险类型
1.政策性风险。虽然国家就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出台了很多相关性政策,但由于是新尝试,难免有未能考虑的因素存在。资产管理公司既是银行主债务人,又是代表银行(或国家)对企业的主债权人,一手托两家。在资产处置过程中既涉及国家(主要是财政),又涉及银行,还涉及企业。而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要慢于国企改革和与之配套的管理公司,势必出现部分政策、真空。如对不同类别资产处置究竟按多大比例进行,才能既保证银行资产最大化收回,又能顺利通过财政关。
2.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有来自内部的,也有来自外部的。在资产处置过程中,不排除内部员工利用职务之便做出损害整体利益事情的可能性,如在债务清偿中随意压低比例、以参股的形式为职工谋利益等等。而有些债转股企业的翻云覆雨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风险,有的企业为债转股掺假注水,他们设立两本账,一方面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债转股,另一方面又向国家申报改贷款贴息。一旦出现问题,责任该由谁负,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怎样解决?
3.管理和决策风险。在处置资产过程中。资产公司就象一个加工厂,它将接收的不良资产,通过债转股、资产重组、资产置换、资产证券化、破产、变价拍卖等工艺流程和加工手段,形成包装的资产,而市场上的机构和散户投资者就是产品的购买者。因此,处置资产的过程是需要进行很好地决策、管理和操作的。
4.市场风险。目前在我国尚无公开的资产市场,资本市场发育得也不完全,市场信息不发达,存在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性,供应老同真正的需求者很难见面,容易形成供需脱节。因而怎样将资产做成客户满意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并找到买家销售出去,这是资产管理公司重点要解决的。
5.内部制度及程序风险。在处置资产中,制度和程序的不规范也会带来风险。按正常要求,如果经过一个合理的谈判周期或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资产交易将会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完成交易,但为了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而出现急于出售的非正常交易,将会使资产受到损失。如果不按程序要求对接收、处置的资产进行初始评估或出让底价评估,则资产处置就会出现很大随意性,从而带来损失。
6.技术性风险。主要是从业人员在执业时由于执业水平不高或操作失误而导致的风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对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新工作、新行业,没有现成的做法可供遵循,需要有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和阶段,因而在短期内执业水平将制约资产处置的质量。
7.其它风险。如在债转股、资产重组、资产置换操作过程中,虽然中央有政策,但地方政府往往从本地区利益出发,要价过高,给债转股等工作增加难度,或者拉郎配,强行要求将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债转股等,给资产处置工作带来隐患。另外社会上对债转股等认识较模糊,当涉及地方利益时,来自社会上的阻力将是巨大的。
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建议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风险,资产管理公司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工作,以规避和化解风险。
1.进一步加强政策、违规建设,改善环绩。
由于国家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金融创新改革,在实践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包括政策上和法规上的不完备,这就需要拟把埋论上和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及时反馈信息、以求推动相应政策、法规的不断出现和完善。
2.加强思想学习,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员工坑道德风险的能力。
3、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完善制约机制,规避道德风险,对资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分析.找出风险点,制定出相应的控制制度,如债务人调查与再评价制度、资产接收制度、资产处置制度、招投标制度等等,制度既要定性;更要量化。为了决策的化,应实行项目审批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考核作用,做到警钟常鸣,防微杜渐。
4.范好各环节的评估,把好资产进出口关。聘请信誉好、实力强的社会中介机构对接受的不良资产进行初始评估,以确定接收价格;对待处置资产进行处置前评估,完善处置程序,规避和化解风险。
5.充分利用馆总资源,提高信息发布档次,以培育公开市场。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时代,在处置资产时要打破地域、行业限制,在更广大范围内寻找资产的最后接收入。由中介机构通过评估、对资产对象进行包装后,将不涉及商业秘密的资料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布,或者以建立同站形式在互联网上予以发布,来推销资产,增大成交可能性。
6.加强对社会的宣传。债转股工作肯定给某—地区、某部分人带来短期利益上的损害,但从长远考虑,此项工作对整体是有利的。因此,我们要借助媒体配合国家大力宣传债转股等资产处置政策。
7.加强业务学习与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执业水平和管理水平,以降低技术性风险。如对已有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写出自己的观后感,日积月累能对我们提高业务水平有帮助;在完成每一个项目后都要进行、讨论,形成案例,让员工了解不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资料和过程。
上一篇:上市公司的筹资策略及效率效果分析
下一篇:浅析上市公司资本运营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