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词研究百年回顾
张炎是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词坛宗匠之一,他虽生于南宋,但临安陷落时他年仅29岁,直到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以后才去世,享年七十余岁,一生的主要活动及其词坛生涯是在入元以后。然而,在确定他的时代归属问题上,几百年来,几乎所有的记载都无一例外地把他当作“宋人”。他的词集《山中白云词》中的作品,绝大多数都作于南宋灭亡以后,但它们向来也是被作为“宋词”而收入各种宋词选集(如陈匪石的《宋词举》①等)及总集(如《全宋词》②)中的。而在词学研究领域,无论是单篇文章,还是论词专著,一律把张炎及其词作放在南宋部分加以论述。从张炎的主要生活时代及其创作的实际来考察,这种做法不能不说是有欠妥当的。1983年,洛地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张炎是宋词人还是元词人?》③一文,力图纠正这一学术界积非成是的错误,可惜未能引起人们应有的关注。
张炎的词集名《山中白云词》,存词约300首,卷首有郑思肖、仇远、邓牧、舒岳祥等人所作的序。到了乾隆十八年(1753),江昱为其疏证。至于对其词优劣得失的评价,在张炎生前就已开始。在他当世的词坛上,张炎受到了众口交誉的称赞。如邓牧在《山中白云词序》道:“古所谓歌者,《诗》三百止耳。唐宋间始为长短句,法非古意,然数百年来工者几人,美成、白石,逮今脍炙人口。知者谓丽莫若周,赋情或近俚;骚莫若姜,放意或近率。今玉田张君无二家所短,而兼所长。”戴表元说他“取平生所自为乐府词自歌之,噫呜宛抑,流丽清畅,不惟高情旷度,不可亵企,而一时听之,亦能令人忘去穷达得丧所在”④郑思肖称赏张炎词作“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飘飘征情,节节弄拍,嘲明月以谑乐,卖落花而陪笑。能令后三十年西湖锦绣山水犹生清响,不容半点新愁飞到游人眉睫之上”⑤仇远也说:“读《山中白云词》,意度超玄,律吕协洽,不特可写青檀口,亦可被歌管荐清庙,方之古人,当与白石老仙相鼓吹”⑥。舒岳祥说他“词有周清真雅丽之思”⑦。明代词坛不振,张炎词未受人们太多的关注。到了清初,张炎词大受浙西词派青睐,朱彝尊在《曹溶静惕堂词序》中说:“数十年来,浙西填词者家白石而户玉田。”他在《解珮令·自题词集》中自称填词“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其《词综》所选作品除吴文英、周密各57首外,张炎入选的作品达38首,位居第二,可见其对张炎的推重。其后厉鹗、蒋春霖等人在填词时都奉玉田为圭臬。到了清末,王鹏运合刻姜、张词,名曰《双白词》,足见其为张炎所倾倒。
然而,继浙西派而起的常州词派对张炎的词作却颇有微辞,甚至大加贬斥。如周济在其《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玉田,近人所最尊奉。才情诣力,亦不后诸人,终觉积谷作米,把缆放船,无开阔手段。然其清绝处,自不易到。”“叔夏所以不及前人者,只在字句上着功夫,不肯换意。”又在他所编的《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品评两宋词人创作之得失时贬抑张炎说:“玉田才本不高,专恃磨砻雕琢,装头作脚,处处妥当,后人翕然宗之。然如《南浦》之赋春水,《疏影》之赋梅影,逐韵凑成,毫无脉络,而户诵不已,真耳食也。其他宅句安章,偶出风致,乍见可喜,深味索然者,悉从沙汰。笔以行意也,不行须换笔。换笔不行,便须换意。玉田惟换笔不换意。”
从以上由元至清人们对张炎词评价的简单回顾,可见玉田词始终是备受词学界关注的。尽管评论中不乏门户之见,褒贬对立,但这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张炎词作确有其独特风格。因此,当的步履跨入20世纪以后,尽管风云的变幻给词学研究带来或正面或负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但张炎这位词坛大家始终未被评论者忘却。无论是词学论著,还是文学史著作,都有对张炎词作或详或略的论述,研究的领域涉及到张炎的家世、生平、思想、创作、词论、地位以及词集版本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一、建国前的研究
20世纪前半叶学术界对南宋典雅词派的评价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偏见,对张炎也大加贬斥,王国维可以说是始作俑者。他在《人间词话》中赞同清贺裳(黄公)《皱水轩词筌》及周济《词辨》对张炎的批评,进而说道:“玉田之词,余得取其词中之一语以评之,曰:‘王老田荒’”。又说:“东坡、稼轩,词中之狂。白石,词中之狷也。梦窗、玉田、西麓、草窗之词,则乡愿而已。”还在《人间词话删稿》中评曰:“朱子谓:‘梅圣俞诗,不是平淡,乃是枯槁。’余谓草窗、玉田之词亦然。”“梅溪、梦窗、玉田……诸家,词虽不同,然同失之肤浅。”尽管指出了张炎词作情性不足、刻意雕琢的弊端,但用“王老田荒”来简单武断地概括张炎的词品,显然是有欠公允的。王国维的这种观点五四时期为胡适等人所承继,胡适为其“白话文学”的立场所支配,对宋末词坛几乎全盘否定,张炎及其词作自然也要受到他的指责。他的《词选》⑧虽也选有南宋10家130多首作品,但对“白石以后直到宋末元初”的“词匠之词”颇多微辞,认为它们重音律而轻内容,侧重咏物,喜欢用典,毫无生气。就对张炎的评价来说,说张炎“是一个不遇的赵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