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中发展海洋文化的优势因素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3
关键词 潮汕 海洋文化 优势 因素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这几乎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的共识;海洋世纪的到来也掀起了海洋文化研究的热潮。无论从发展、文化交流和资源开发等领域,还是从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等角度来看,人们都应该更多地把眼光投向蓝色的海洋。海洋文化是指人类缘于海洋、因有海洋而生成和创造的文化;海洋文化较之于内陆文化,更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兼容性、冒险性、神秘性、进取性。
中国是个海陆型国家,在东南有漫长的海岸线。自中唐以来,中国就出现了一股海洋发展路向,尤其到了宋代,由于经济重心向南移,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海外贸易的兴盛,东南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成分加速增长,成为宋代海外贸易的中流砥柱。在此种外拓形势的推动下,位于东南一角的潮汕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为潮汕地区的海洋文化注入了一股新的重要活力。隗芾先生在《潮人与市场》一书中就明确指出,中国的海洋文化在潮汕。他认为:中国的海洋文化在地处省尾国角的潮汕得到发育,典型是这里的潮人文化和客家人文化。二者都可以说是海洋文化大陆文化的结合。如果细分,潮人文化是以海洋文化为基础,受到大陆文化的改革;客家文化是以大陆文化为底本,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
从中国广大沿海地区的条件看,从海峡到珠江口这一带可与东南亚各国形成商品交换,具有孕育海洋文化的条件,而潮汕地区的海洋文化就是典型。潮汕地区,古代包括粤东、赣南、闽西的一部分,现在主要指汕头、潮州、揭阳三市所辖区域。潮汕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典型,这是与潮汕文化分不开的。潮汕文化中具有许多发展海洋文化的优势因素。
1 精明的性格和浓厚的市场意识
潮汕人多地少,生存空间狭迫、物质资源匮乏,便形成了对实际效益精明估算的心理品性。比如,体现在农业上,精耕细做、轮向套种,“种田如绣花”。在经商中,潮汕人也以精明、精于算计著称,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曾有人作了一比较后认为:上海人精于算计,但他们是越算越小,潮汕人是越算越大。客家人也精于算计,但客家人长于从政,多高官政要,潮汕人长于经商,多工商巨子。这种精细和精明的个性也正符合商业社会的“数字管理”风格。
市场意识是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最主要的区别。其起源于海洋文化最早的物质基础是船、鱼和盐。从事打鱼和晒盐的人,必须通过商品交换,才能换得生活的其他必需品,乃至扩大再生产的生产资料。因此在他们眼中,一切都是以商品形态出现的。在商品交易中,潮汕人有时非常慷慨,有时又精于。对于顾客,他们为了赢得对方的好感,常常让小利,宁愿自己吃小亏,放的却是长线,这样回头客自然就多了。但是在谈判过程或讨价还价过程中,他们却非常仔细,对于利润的一分一厘,都计算得极其清楚。潮州帮商人在国内的东南沿海一带生意做得很大,在泰国、新加坡一带颇有势力。强烈的商品意识,是潮汕人一种颇具优势的文化潜质,使他们在改革开放时期足迹遍及城乡,渗透各行各业,特别活跃。精细和精明并举是潮汕人善于做生意的诀窍之一。潮汕人在商品意识上是先行者,一切物品都可以用来交换,一切商品都是有价值的。所以,潮人被誉为东方犹太人并不夸大。
2 思想文化的相对开放性
有着几千年悠久的中华文化中,既包括有内陆型的农耕文化、草原型的游牧文化,也蕴含有处于边缘地带的海洋文化。内陆型文化基本上属于封闭式的封建主义文化,而处于边缘地带的海洋文化则呈现出有别于封建文化的开放性、商业性等特征。由于战乱,两宋出现了岭北人口南迁广东的高潮。迁潮移民和中央贬官将中原正统文化思想和先进技术带到这里。这种因素与该地区渔民的海上经济、市场意识、经营观念一拍即合。由于潮汕地区与中原内地阻隔,远离古代中原争斗的战场,政治环境相对宽松,这就使得这一地区成为中原人避难的首选之地。秦末、南北朝、宋末、明末等几次大规模的移民高潮,成为潮汕居民的主要来源。他们带来了全国各地、各种系统的文化和观念。潮人文化以海洋文化为基础,又受大陆文化的改造。这里的人相对于山区和草原的人来说,见多识广,对自然界有着一种较为浓厚的探索热情。他们共同将目光投向外地和东南亚各地。如到上海、广州、东南亚各国经营的商人特别多,而且大多比较出色。
3 浓厚的探海意识和拼搏精神
海洋意识,即海洋观,指人们对海洋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反映了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包括对海洋和人类的关系如何、如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认识。自宋朝以来,人长远的航海史,培育了中国人的航海精神。正好黑格尔指出:航海是一项极具冒险性的活动,而东方的海更是时有台风肆虐的暴风之海,航行十分危险。但是,中国闽粤沿海一带的居民,勇敢地探索东亚与南亚海域,仅从妈祖庙在东方的分布来说,东南亚与日本、韩国、琉球都有妈祖庙的建筑,反映了中国人勇敢的冒险精神及其在征服海洋方面的努力。妈祖在中国人心中所体现出来的神性在海洋上以勇敢无畏、坚忍不拔的巨大精神力量,在妈祖身上,人们可以看到东方海洋文化的特征。潮汕南濒大海,潮起潮落,从古而今,勤劳的潮汕人同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潮汕地区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汕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谋生,形成社会风气。滔滔的大海总是激起潮汕人的心理冲动,他们梦向大海,向大海索取大的赠礼。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优良的港口,使潮汕具备了海外贸易的先决条件。除此之外,潮汕人由于长期与风浪搏击,逐步形成了崇尚流动的灵活性和富于冒险的开拓进取精神,这也使他们具备了海洋文化的特性和发展基础。在海洋文化的熏陶下,潮人的思维是流动的,他们相信“爱拼才会赢”。从昔年一只竹篮、一条水布“去过番”,到社会的“赤手空拳打开下”,潮人以艰苦创业、自强不息闻名遐迩。由于,潮人善于敢于开拓、勇于冒险举世瞩目。这种海洋文化的特征和意识一直延续到现代。
4 强烈的诚信意识
关系、信用,是法国东方学家韩林(中文名)的潮人成功四字诀。据韩林观察,潮商在海外华人中最讲关系、最讲信用,乃至于他们之间可以不用银行,而关系、信用足以担保。李嘉诚为什么能成功?国际汉学界的宗师饶宗颐只拈出“信用”二字,认为潮商承祖训“民无信不立”运用于经商,而形成的商业道德。这是他们成功的最大关键,尤其值得继承、传扬。对于诚信的重要性,李嘉诚先生也是非常重视的。李嘉诚在做生意时,一直坚守诚信的原则。他说过“有些生意,给多少钱我都不赚……有些生意,已经知道是对人有害,就算社会容许做,我也不做”,“如果单为赚钱而损害名誉,我不做”。有的人把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仅仅看作是超人智慧的结果,殊不知同时也是恪守诚信的成功。
5 敬海的天人和谐意识
潮人比较迷信。城市乡村神庙林立,长年香火不断,游神赛会尤为热闹,大事小事都要问卜求神,祈求吉祥。
在海洋文化中,民众对海神的崇拜是信仰的核心。潮人崇拜的海神比较多。在妈祖出现以前,潮汕正宗的海神是南海圣王。后来也和其他沿海地方一样崇信妈祖。妈祖是最受崇敬的中国海洋女神。据史籍记载妈祖实有其人,是北宋时福建湄洲岛林氏女,善于医病救世、拯人患难,28岁时身亡,因多行善事被尊为神。此后便传诵她在狂涛中乘席渡海拯救海难和神灯引航等感人故事。因此被后世奉为海神,尊称为妈祖,被封为天后、天妃。明清以后,朝廷实行“海禁”,潮汕大量男子为生活所迫,冒死渡海到东南亚一带谋生,在海上风云变荡、信息不通的时代,他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神明保佑上,寻求一种心灵上的安慰。但他们信而不迷,认为“三分天注定”。
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妈祖崇拜的海洋文化都斥为“封建迷信”。实际上,其中也有一些优秀因子。这种敬海的信仰也蕴含了一种天人合一或天人和谐的观念。它与西方海洋文化所张扬的人为尺度、工具理性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应该积极寻求妈祖崇拜中的合理内核,如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并使其进行现代性的转换。
6 平等亲和的海洋道德
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西方海洋文化是战神文化,中国海洋文化是和平交往的文化。从欧洲海洋史可以看到征服和掠夺史,殖民扩张是一种掠他而利己的文化。自从妈祖文化兴盛以来,中国一直与南海国家和平相处,中国远赴海外的客商一向是以经商为主要目的。善良的中国商人从来不会使东道国感到难堪或威胁,力争与当地群众和平相处,进行和平贸易。
在海外的中国人,对待海外各民族一向是平等的,经常与当地民族通婚,种族歧视和妈祖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正如妈祖的爱普照耀一切航海的人一样。出外创业的潮汕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都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出人头地。海外潮人身上体现出的奋斗、图强、开放、兼容、爱国爱乡等优秀元素,熔铸成了独特的华侨文化,也是潮汕优秀文化的筋骨和脊梁。
如今,在海外的潮汕人以在泰国为最多,达数百万人。泰国的潮人社团约215个,财力雄厚,活动频繁。泰国曼谷的潮州会馆,起着沟通华人社会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对泰国的发展,华人社会以至全社会的公益慈善事业的贡献,有口皆碑。法国、美国、加拿大的潮人社团在承办第六、第七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时,当时的巴黎市长、现法国总统希拉克亲自主礼,克林顿总统发去贺电,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今届年会亦发来贺电。这些世界政要赞美潮人的因素大多是:融入居留国的能力、工商成就、诚信经营、因保持了自身的传统而对所在国文化多元化的贡献。
在东南亚潮人中,保留中国国籍的人愈来愈少,绝大多数人入籍居住国后,与众多的华裔相继认同于当地,成为居住国公民的一份子。文化方面,他们在适应居住国环境和与当地人民长外相处中,也已与当地文化互相渗透融合,使自身文化形成层次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人类与海洋的关系,经历了由惧海到赞海,又到探海和斗海,最后到亲海的过程。由惧海到探海及斗海,表现了人类的勇气和自信;揭示了人类征服海洋的决心和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工具理性日益彰显。由斗海到亲海,海洋不可避免地要成为人类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亲和”,是我们对待自己生存环境的理性而长远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