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及术后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除采用常规护理外,护士施行全程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术后的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术前焦虑,血压,心率及围术期患者配合程度,术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心率和血压波动范围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术期配合程度有明显差异(P<0.01),观察组无一例因手术护理不到位而致患者不满足。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术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 护理干预;外科手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on the mentality and the behavior of the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on whom elective operation would be performed, were divided into ti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n=50 in each group) at random. The tial group receiv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cluding mental guidanc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in the whole course in addition to routine nursing which was administe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dexes, such as anxiety,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peri?operative co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fluctuation in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was smaller in the ti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also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eri?operativ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1). None felt dissatisfied due to nursing insufficiency in tial group.Conclusion Operative nursing quality can be improved by whole course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ch contributes to success in surgical operation.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surgical operation
恐惧情绪是手术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手术对病人来说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应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影响其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1]。通过术前及术后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降低或缓解患者对手术的心理、生理应激反应,消除患者的恐惧感,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对手术有充分准备,积极主动配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疾病恢复。我们自2007年6月—2008年6月对50例手术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减轻了患者术中和术后的恐惧与紧张取得患者良好的配合,使患者顺利康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清醒状态下择期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男73例,女27例;年龄22~78岁。两组患者均为初次接受手术,无神经和心理方面疾患与缺陷,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由护士进行全程护理干预措施。术前和术后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 术前护理干预 (1) 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术前让患者熟悉ICU环境并教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期间运用手语表达自己需求。另外让其与恢复期的患者交流,吸取经验消除顾虑,提高对手术的心理耐受能力。(2)向患者解释各种管道如尿管、胃管、引流管等使用的目的,减轻病人的恐惧。(3)加强护患沟通,充分利用患者对手术护士的高度信任与依赖的心理特征,将术中有关麻醉及手术过程,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和远期预后等诸方面作耐心细致的解释疏导工作, 以减轻患者因缺乏手术相关知识而产生的焦虑,降低其紧张度,提高其耐受力以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心理压力,进一步增强患者手术信心,有效地预防围术期精神障碍的发生。
1.2.2 术后护理干预 (1)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压、心率的变化。(2)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通气不足或CO2聚集导致缺氧可造成患者烦躁不安。(3)调整环境和睡眠, 尽可能降低ICU病室各种仪器的音量、光线等不良环境刺激,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及不良的预后。解释各种管道刺激可能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置患者以最舒适的位置,对耐受力差者,辅以镇静剂和止痛剂。护理操作轻柔减少噪音和痛苦,保证患者休息和睡眠。(4) 加强护患沟通,术后沟通障碍是使用呼吸机患者痛苦、烦躁的原因之一。因此护士可与患者运用手势、摇头、点头及面部表情等方式进行交流,及时发现患者心理需求和生理不适。(5)注意调节患者的情绪, 注意患者情绪、精神变化,护士尽可能多与患者谈心,运用合理的解释、善意的疏导、真诚的抚慰、有意的暗示、确切的保证等实现对患者的心理支持或心理健康过程。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理指标监测比较 手术前两组生理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血压、心率有所下降,对照组血压、心率值有所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中生理指标比较
2.2 两组围术期配合程度 观察组术中合作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表2 两组围术期配合程度比较
2.3 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无1例对手术护理表示不满意。对照组中有25例对手术护理不满意,主要问题是对手术环境及ICU环境陌生,对手术的难度不能理解,不能承受术后各种管道刺激可能引起的疼痛和不适,缺乏顺利康复的信心。
3 讨论
患者由于对手术缺乏认识,怀疑手术效果,担心手术安全,害怕术中疼痛及术后恢复等,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引起身体的非特异性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产生应激综合征[2]。随着对手术患者护理工作的开展,通过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的评估,向患者提供有关手术的信息,能减轻其紧张焦虑和抑郁情绪,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减少心率、血压波动,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痛苦促进疾病恢复。护理干预又称行为矫正,是指干预的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外在行为和具体可描述的心理状态,经过学习、调整或改变个体异常心理病态和躯体症状,以建立健康行为[3]。本组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围术期配合程度比较有明显差异。护理人员通过言语、表情、行为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改变患者的心理条件,增强抗病能力,消除心身症状,重新保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4~5]。由此可见,综合心理干预对手术应激引起的心理生理反应可起到一定的效果,使手术患者在生理、心理上对手术有充分准备,积极主动配合手术,达到了顺利康复的目的。
【】
[1] 陈 俐,杨 敏,王丽英,等.手术应激反应应对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0):40-42.
[2] 刘 鹏.介绍日本围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557.
[3] 王兴虹,丛 中.临床心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86.
[4] 何志刚,袁 静,邵爱仙.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焦虑及抑郁的影响[J].护杂志,2004,19(7):18.
[5] 杨令国.SARS救治过程中心理干预的作用[J].临床军医杂志,2005,33(5):590-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