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萘洛尔联合单硝基异山梨醇酯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3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情凶险,常危及生命,因此,如何预防和延缓出血是临床的重要课题。2001年3月—2007年12月,我们收治了64例,分别予以口服普萘洛尔,及普萘洛尔与单硝基异山梨醇酯联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胃镜、超声及CT确诊为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Ⅰ级、Ⅱ级),肝肾功能正常,无心衰、心律失常及腹水等。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38~55岁,平均42岁;对照组男13例,女19例,年龄35~58岁,平均39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口服普萘洛尔,10~20 mg,2次/d,逐渐加量至40~90 mg/d;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用单硝基异山梨醇酯10 mg,2次/d,根据用药后病人反应情况加至20~60 mg/d,长期口服,不得随意更改用量,使其静息状态下心率较治疗前下降25%[1],但不得低于55次/min。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出血率及首次出血时间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随访期(10~81个月)内未见有因出血量过大而直接致死者,另外,两药联合使用组未发生肾功能损害。表1 两组随访结果比较[n(略)]
3 讨论
普萘洛尔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它通过β1?受体阻滞作用使心率下降、心输出量下降;通过β2?受体阻滞作用使α受体兴奋,内脏循环阻力增高、特别是肝动脉壁的β2?受体受阻滞使肝动脉收缩、肝血流量下降,从而使门静脉压力下降,另外,它可选择性地减少奇静脉血流量,因奇静脉血流代表经胃上部食管曲张静脉血流量,故降低了曲张静脉的内压和管壁张力[2]。一次给予普萘洛尔后,肝静脉压力梯度下降10%~31%,长程给药后则下降20%~38%[1]。单硝基异山梨醇酯通过直接扩张门静脉侧支循环血管床、松弛肝纤维隔及肝窦前区的肌成纤维细胞,使门脉血流量下降[1]。两药合用后,单硝基异山梨醇酯扩张静脉血管,降低门脉及侧支循环阻力,抵消了普萘洛尔使之增加的不利作用,普萘洛尔抵消了单硝基异山梨醇酯因兴奋交感神经而使心率增加的不良反应,单硝基异山梨醇酯因降低了动脉压,通过压力受体介导的内脏血管收缩,进一步减少了门脉血流,从而降低了出血的危险性[1]。
【】
[1] 湛先保,许国铭.门脉高压症的药物治疗[M]//李兆申.内理论与技术概论.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413-416.
[2] 夏德全.肝硬化[M]//戴自英.实用内科学.第9版.1995: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