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学临床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摘要】 如何培养医学临床实用型人才一直是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如何完善教学制度、改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医学 临床 实用性人才
如何提升水平和教学质量一直是高校教育的现实话题,而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直接评价标准是高校培养出的学生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质量。医学教育是以本科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体,以研究生教育选拔高尖科研人才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大专院校的附属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医疗机构,而培养以临床本科教育为主的临床实用型人才是附属医院的重要任务。
1 建立健全正确的培养方式
目前我国一些高等学校提出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使得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被忽视。事实上,世界一流大学都非常重视本科教育,把本科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会议上强调本科教学的重要地位,没有本科教育就没有大学,本科教育是更高层次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是研究型大学实现可持续的基本前提[1]。在思想和宣传上重视的同时,还要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上给予保障。近年来,由于医学研究生的大量扩招和职业医师法的颁布使得本科临床见习和实习流于形式,本科教育专业分科越来越细使得学生知识面窄、基础知识缺乏,从而导致本科毕业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明显下降就业困难,也使得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下降。为保证医学本科教育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上进行改进。哈佛大学的“课程体系”能与时俱进,始终处于美国高校的领头地位,课程体系分为:核心课、专业课及自由选修课三大部分,其特点是学科交融、全面统一、统筹兼顾、涵盖大千[2]。医学本科教育可以参照这样的课程体系也分为核心课、专业课及自由选修课三大部分,核心课包括:外语(、日语等)、人体解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生物化学、医学统计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机等,专业课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五官科学、传染病学等。学生入学时不分亚专业,先进行三学期的核心课程教学,然后进行三学期的专业课程教学并进行临床见习,选择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带教老师教会学生认症并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七学期学生自选亚专业,也就是自由选修课,学校规定每个专业选修课不能少于几门,如果时间充裕可以适当跨专业选修。选修课教学为一学期,学生同时进入自己的亚专业临床见习。第八、九、十学期进行临床实习,可以安排两个学期的轮转和一个学期的亚专业(已经自选的亚专业)实习。这样的教学课程体系既可以保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 师生互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来源于书本,实践来源于工作,怎样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呢?记得东方时空有一期节目采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李校长说:“大学不是管生,而是全方位为学生服务”,该校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为每名学生聘一名导师,该校14名大学生制造一枚火箭并发射成功。该校为什么能培养出优秀学生?源于该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工科院校都能够为每名学生聘一名导师,医学是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医学院校为什么不能够为每名学生指定一名导师呢?让学生自主选择亚专业、为学生指定导师这就是为学生服务的一种方式,医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就有学习热情,有了自己的导师,有问题就可以交流,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导师被指定了学生,增加了责任心,老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应该达到什么目标都有了规划。这样,学生有了导师,对学生起到监督和指导作用,同时也是鼓励;老师有了学生,增加了老师的责任感,指导出优秀学生是自己的骄傲,也是自己工作成绩的一部分。师生互动既有利于学生又有利于教学。
3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科研与创新能力
学习,着力于分析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刻苦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的传统,也是中国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相对优势。同时还必须看到,我们所培养的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需要极大加强,培养出的拔尖人才还严重不足;我们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明显不够,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调动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我们现阶段提高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关键。我们的临床医学教育基本上是固定模式的教育:固定专业、固定课程、固定实习内容,基本上固定了思维模式,大多数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更提不上创新。让学生自主选择亚专业、为每名本科生聘一名导师,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增加了学习兴趣,能够把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发现问题时能够深入思考探根究源,为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操作,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答,勇于标新立异。现阶段的医学教学专业分科过细、过早,导致学生知识面窄,基础知识不扎实,横向思维能力差,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的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总之,医学临床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国家制度的支撑、教学模式的改革、老师和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我们应该重视临床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因为他们是我国医疗事业的主力军,是医学进步和的动力和源泉。
【】
[1]肖金华,李名家,王梦筠.关于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2):105.
[2]陈培刚.哈佛大学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成功经验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