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通淋汤治疗女性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48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春艳,周健民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评价补肾通淋汤女性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给予补肾通淋汤水煎剂200ml,2次/d口服,对照组48例,给予舍尼亭(酒石酸托特罗定)2mg,2次/d口服。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0.83%,P<0.05。结论:补肾通淋汤治疗女性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安全、有效。

【关键词】  女性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补肾通淋汤;舍尼亭

  女性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IOAB)是常见的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将IOAB定义为逼尿肌无意识收缩,前提是没有感染或其他明显的病理改变,表现为尿急,伴有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并且经常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女性IOAB患者有日益增多的趋势,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补肾通淋汤的临床疗效观察,证实补肾通淋汤治疗女性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安全、有效机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96例,均为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泌尿外科2005年3月-2006年3月门诊确诊的女性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年龄35-6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8例,两组年龄、病程、病症等方面比较没有显著区别,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入选标准  (1)西医:尿频:24h排尿>8次,夜间排尿>2次,每次尿量<200ml,常在膀胱排空后仍有排尿感;尿急:有突发的急迫排尿感,常因此而急于如厕;急迫性尿失禁:急迫排尿感未被抑制或未及时到达厕所而发生尿失禁,且常出现膀胱完全排空。无明确病因,病程半年以上者。(2)中医(自拟):①主症: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尿痛;次症:腰膝盩软,尿线情况,排尿困难,少腹不适;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凡具备以上主症2项,次症中的任意1项,参照舌脉,辨证属肾气亏虚型。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给予补肾通淋汤(生地、杜仲、巴戟天、菟丝子、山萸肉、旱莲草、党参、黄芪、山药、车前子、瞿麦、白芍、甘草)200ml,2次/d 口服。

  2.2  对照组  舍尼亭(酒石酸托特罗定片,南京美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02)2mg,2次/d口服。4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本病的药物。

  3  疗效判定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60%;有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

  3.2  结果

  3.2.1  安全性观察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ALT,AST,r?GT)、肾功能(BUN、Cr)检查均无异常,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好。

  3.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略)

  3.2.3  两组治疗前、后24h排尿次数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24h排尿次数比较(略)

  3.2.4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情况比较(略)

  表3表明,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尿频、尿急、尿道灼热(P<0.05),尿痛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比较尿频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急、尿道灼热、尿痛有显著性差异(P<0.05)。

  3.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无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6.5%,口干发生率为23.3%。

  4  小结
   
  研究表明补肾通淋汤能明显改善女性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肾气亏虚型)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最大尿流率值,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今后应该进行大样本、随机、双盲、多中心的实验,使结果更为、准确。同时治疗组的剂型(汤剂)不利于患者长期有用,应在剂型改革方面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