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六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双六丸改善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80例,按自愿接受而分为双六丸治疗组45例,帕罗西汀对照组35例。观察8、12、16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疗效相似。结论:双六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肯定。
【关键词】 脑卒中;抑郁症.中医药疗法;汉密顿抑郁量表;@双六丸.临床应用
卒中后抑郁症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忧伤或郁闷,是目前阻碍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不仅可以使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可以使死亡率增加。早期诊断并给予适当的抗抑郁治疗,是提高生存质量和医疗质量的有效途径。本观察以双六丸即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六君子丸益气健脾,燥湿化痰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与帕罗西汀进行疗效对比,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2000~2005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共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DS)17项[1-3] 版本作为评分标准。总分超过24分为严重抑郁,超过17分为中度抑郁,超过7分为轻度抑郁。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52~73岁,平均64.6岁;病程3~6个月,平均4个月。其中轻度16例,中度23例,重度6例。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49~71岁,平均65.2岁;病程3~6个月,平均4.2个月。其中轻度14例,中度17例,重度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分布情况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脑中风的诊断均以CT或MRI证实。两组病人均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和家族精神病史或原有抑郁证者。
1.3 治疗方法 病例均进行脑卒中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及简单的康复训练。中药治疗组给予六味地黄丸9g,每日3次,六君子丸9g,每日3次;西药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20mg,每日1次。均以8周为1疗程。
1.4 疗效评定 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所有患者均由两名经过 培训的临床医师进行双盲平分,取平均值)(HAMD)及计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3] ;以治疗后HAMD减分率≥90%为痊愈;60~89%为显效;30~59%为有效;<30%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进行χ 2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评价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评价结果比较(略)
注:两组比较P>0.05
2.2 两组前、后汉密顿量表总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汉密顿量表总分比较(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两组之间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恶心厌食3例,腹泻2例,乏力5例,经治疗逐渐消失。
3 讨论
六味地黄汤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及茯苓所组成,具有滋补肾阴、填补肾精之功效,是大补元阴的代表方剂。功专于肾,兼补肝脾,使“三补三泻”合为一体,滋补而不留邪,降泻而不伤正,以补为主泄中寓补。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NIM)机能平衡是维持机体整体生理机能平衡与稳定的重要基础,平衡失调则与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肾虚与NIM网络平衡失调具有相似的病理生基础,其补肾作用则可能在于调节恢复NIM网络的机能平衡。其作用的重要环节之一可能与降低血浆CORT水平,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平衡密切相关[4] 。
六君子汤能使功能低下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调整至接近正常水平,因而可提高中枢性去甲肾上腺素活性,使抑郁症得以改善。
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大脑损害后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羟神经色胺能含量下降有关。应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帕罗西汀等对本病有肯定的治疗作用[5] 。临床观察发现,两组愈显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抑郁症的治疗时期包括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持续治疗较久。治疗组患停药后4、9周较对照组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整个疗程的费用治疗组较低,考虑病人服药的顺从性,服用方便 的六味地黄丸和六君子丸是较佳的选择。
【】
[1]FavaGA,KellnerR,MunariF,etal.The Hamalitondepressionart ing-scaleinnormalsanddepressives.ActaPsychiatScand,1982,66(1):26.
[2]Bech P,Allerup P,GramL F,etal.The Hamalitondepressionrat ingscaleevaluation of object ivityusinglogisticmodels.Acta Psychiat Scand,1981,63(3):290.
[3]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行为医学,2001,特刊:104-106.
[4]张永祥.六味地黄汤药理学及化学的初步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0,(5):399-406.
[5]丁 舟,孙珊玲,于晓刚.安神解郁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J].中国临床康复,2005,(1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