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复合型髋臼骨折50例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洪波,郝东明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手术复合型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手术指征,进行手术治疗以达解剖复位。结果:50例中,优30例,良10例,一般8例,差2例。结论:手术治疗复合型髋臼骨折收效满意。

【关键词】  复合型髋臼骨折;高能伤;钛钢板固定

  复合型髋臼骨折(R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CAF)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多数是由高能量创伤引起,治疗的原则是解剖复位,否则将导致关节负重区应力分布不均,从而加速关节磨损和退变,引起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创伤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一系列并发症。我病区自2005年4月~2007年4月共收治50例复合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39例,女12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0.5岁。左髋臼骨折30例,右髋臼骨折20例。车祸伤35例,高处坠落伤8例,墙体砸压伤7例。骨折的分类(按Letourel和Judet分型)[1] :后柱、后壁骨折8例,后壁骨折8例,后柱骨折7例,前柱骨折7例,横行骨折8例,横行伴后壁骨折6例,双柱骨折6例。
   
  2 治疗方法
    
  2.1 前期处理 对10例髋关节中心型脱位,入院后即行股骨髁上牵引并侧方骨牵引;25例后脱位急诊在静脉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闭合复位,复位后予以股骨髁上牵引。对合并有其他损伤的同时处理。

  2.2 手术时间及方式 手术时间:一般在伤后2~6d手术,复合伤在伤后6~10d手术。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方式:对8例髋臼后壁骨折、7例后柱骨折、8例后柱合并后壁骨折采用Kicher-langbeck入路,7例前柱骨折采用髂腹股沟入路,8例横行骨折、6例横行伴后壁骨折、6例双柱骨折采用联合入路。根据骨折类型酌情选用重建钢板、螺钉或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完成内固定操作后,即活动髋关节检查是否有阻挡、摩擦感以及弹响声。如无异常则证实固定位置正常,关节内无异物。其中7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经探查证实为神经钝挫伤,未做特殊处理,术后应用神经营养药物,1例因严重颅脑外伤者延期36d后手术(术中发现骨折块有部分纤维连接,复位困难,移位约3mm)。术后患肢均继续牵引3~4周,去牵引后患髋做不负重活动。8~12周扶拐下地逐步过渡到弃拐行走。

  3 治疗结果
    
  采用Matta[2] 评分法 疼痛、行走、髋关节活动范围各6分;优为17~18分,良为15~17分,一般为12~14分,差为<11分。本组50例,优30例(60%),良10例(20%),一般8例(16%),差2例(4%)。50例均获随访5~24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髋臼骨折均骨性连接,无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及伤口感染发生。术后髋臼骨折均骨性连接,无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及伤口感染发生。术后15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异位骨化,股骨头坏死者3例,2例发生股外侧皮神经损伤,3个月后恢复,7例坐骨神经损伤患者,5例1年内完全恢复,2例随访16个月未完全恢复。
    
  4 小结
    
  本组50例除1例合并严重颅脑损伤推迟手术外,均在3~7d内完成手术。选用的钛质重建钢板具有眚塑性好、强度高、固定牢靠、组织反应小等优点[3] 。

【】
    [1]李 鸫,潘良春.髋臼骨折治疗方法探讨[J].医师进修杂志,2007,30(2):14-16.

  [2]宋锡伦,苏 军,唐广应,等.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24):1910-1911.

  [3]梁运海,高学权.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