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配合文蛤膏外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68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鞠洋,王云,邬波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文蛤膏外敷膝关节滑膜炎的疗效。方法:68例患者应用身痛逐瘀汤合二妙散为基础方加减内服,文蛤膏外敷,7次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7.5%。结论: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  膝关节滑膜炎.中医药疗法;@文蛤膏外敷.临床应用

  膝关节滑膜炎是因创伤或关节退变等因素导致的以膝关节肿胀、疼痛、积液为主要症状的非感染性炎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老年人多见。自2004年7月~2006年8月,应用中药内服外敷法治疗急慢性膝关节滑膜炎68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男35例,女33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6岁,平均45.5岁;单膝发病56例,双膝12例,共80膝;病程最短1d,最长2年。
   
  1.2 临床表现 本组均有膝关节肿胀、疼痛,浮髌试验呈阳性,60例出现皮温增高,局部有明显压痛点,屈伸活动受限;X线检查提示膝关节轻度退行性变者30膝,膝关节无明显骨质异常者38膝。全部68例均进行了随访,最长随访时间为20个月,最短的随访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个月。
   
  1.3 病例选择 ①年龄限于18~66岁;②无外用药过敏史;③无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以及精神病、结核、肿瘤等疾病;④非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4 诊断标准 按照1998昆明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①有风寒湿邪侵袭史;②症状:关节疼痛及患膝关节有闷胀感,行走尤为明显,膝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与关节肿胀不平行;③体征:关节周围组织肿胀反复出现膝关节积液,浮骸试验阳性;④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FSR)大多正常,或少数稍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RF)、血常规均正常;X线检查:显示软组织肿胀等。凡具有以上症状患者,既可诊断为膝关节滑膜炎。

  2 治疗方法
    
  2.1 内服方药组成 身痛逐瘀汤合二妙散为基础方。药用:桃仁15g,红花15g,秦艽15g,羌活10g,地龙15g,川芎10g,没药10g,当归10g,牛膝10g,五灵脂10g,甘草6g,香附6g,苍术15g,黄柏15g。每剂煎2次,共煎药液600ml,早晚各服300ml。适当患膝制动,或减少行走量。
   
  2.2 外用文蛤膏组成 选用黄柏、五倍子各等份,精细加工成粉末状过箩。食用蜡、蜂蜜等份,搅拌均匀为糊状。取适量,敷于患处,厚度约一枚1角钱硬币,上铺纱布两层,每日换药1次。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进行评定:治愈:膝关节疼痛、肿胀消失,关节活动正常,浮髌试验阴性,局部皮温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者;显效:膝关节疼痛、肿胀基本消失,局部皮温正常,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浮髌试验阴性,过度活动稍有轻微疼痛,1年后时有复发;好转:膝关节疼痛、肿胀减轻,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局部皮温稍高;无效:自觉肿痛和功 能活动无改善。

  3.2 结果 治愈65膝,显效9膝,好转4膝,无效2膝,总有效率为97.5%。共1~4个疗程,平均3.1个疗程。
    
  4 讨论
    
  医学认为,损伤疼痛主要是由于损伤后局部组织形成急性无菌性炎症,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K、H等炎性致痛,局部肿胀、瘀斑为软组织损伤后造成血管破裂,血液溢出血管外,组织液及炎症物质的渗出造成局部肿胀、瘀斑。而膝关节滑膜炎迁延日久,尚可致滑膜增厚、纤维化,引起关节粘连,影响活动,进而出现关节软骨损伤,产生骨性关节炎。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伤筋”范畴。病因多为过度负重、剧烈运动、跌仆及过度扭转,病机为关节筋脉损伤,气血壅滞局部,《景岳全书·风痹》谓:“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再感受风寒湿邪,使瘀而化热,“不通则痛”。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皮温增高,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因而治则应从活血化瘀,清湿热消肿止痛方面着手。身痛逐瘀汤合二妙散加减内服,主要以活血化瘀为主,祛湿热为辅。身痛逐瘀汤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没药、五灵脂活血祛痰止痛;香附、行气散瘀;佐之祛风湿、止痹痛、通筋络的秦艽、羌活、地龙,通血脉并引药下行之牛膝,共奏活血化瘀,行血通络之功。而二妙散中苍术、黄柏能行清热除湿之效,补身痛逐瘀汤不能除肿散热之弊。同时配合文蛤膏外敷可通过疏通腠理、流畅气血,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损伤组织得以修复。正如清代名医徐徊溪所说:“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攻而激之,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文蛤膏中黄柏、五倍子可减轻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皮肤瘀斑和血肿的消退,黄柏碱、木兰花碱、药根碱等有效成分,有抑菌、降压、镇静等作用。并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五倍子中的鞣质以及没食子酸等成分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皮肤、黏膜、溃疡接触后,组织蛋白质即被凝固,造成一层被膜则呈现收敛作用,同时小血管也被压迫收缩,血液凝结,产生止血等功效。米醋原名苦酒,又称酸醋。米醋可作药用,米醋性味酸、苦,性温,有散瘀血、消肿毒的作用。故文蛤膏方虽小,但功效显著,并具有使用方便,实惠,治愈率高等优点。

【】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