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脱位前牙治疗的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王青福 金珍玉 孙艳清

【摘要】  目的:分析外伤性脱位前牙临床的效果。方法:对71颗不同类型的脱位前牙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脱位牙的根管治疗率为 70.4%,其中部分脱位牙 68.0%,完全脱位牙 76.2%;脱位牙的牙根吸收率为 45.1%, 其中根管治疗前 39.4%,根管治疗后 5.7%。结论:根管治疗是脱位牙治疗的重要手段,早期根管治疗可预防或减少脱位牙牙根的吸收。

【关键词】  脱位牙;牙再植;根管治疗

笔者收集了 2004-2006 年本科治疗的外伤性脱位前牙 58 例共 71 颗患牙,随访 1 年,现对脱位牙的类型、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 58 例患者,男性 40 例,女性 18 例,年龄7~45 岁,平均 25 岁。本组 71 颗脱位牙均系恒牙。按损伤类型分:嵌入性脱位 5 颗,部分脱位 45 颗,完全脱位 21 颗;根据牙根发育情况分:年轻恒牙 18 颗,成熟恒牙 53 颗。脱位牙(嵌入性脱位牙未固定)的固定采用钢丝栓结法 18 例,牙弓夹板法 20 例,树脂法钢丝法 8 例,正畸矫治法 12 例。平均固定时间 2~3 周。其中完全脱位牙根据具体情况 11 例再植固定前体外根充。术后 2 周、1 月、3 月、6 月及 1 年定期复查,复查期间根据临床症状、检查、体征及牙片决定进行牙髓治疗及根管治疗的时机。

    2    结    果

    71 颗脱位牙经 1 年观察,除 2 颗完全性脱位牙因伴有牙槽骨骨折而拔除,8 颗完全性脱位牙骨性连愈合,其余 61 例均为牙周膜愈合。脱位牙根管治疗

    与脱位牙类型关系如下:①嵌入性脱位牙 5 颗,其中年轻恒牙 2 颗,未行根管治疗;成熟恒牙 3 颗,均行根管治疗;根管治疗率 100.0%。②部分脱位牙45 颗,其中年轻恒牙 7 颗,行根管治疗 3 颗(42.9%);成熟恒牙 38 颗,行根管治疗28颗(73.6%);根管治疗率 68.9%。③完全脱位牙 21颗,其中年轻恒牙 9 颗,行根管治疗 6 颗(66.7%);成熟恒牙 12 颗,行根管治疗 10 颗(83.3%);根管治疗率 76.2%。71 颗脱位牙总的根管治疗率为70.4%(50/71)。脱位牙根管治疗前后发生根吸收情况见表 1。

    3    讨    论

    3.1    根管治疗的必要性    牙齿因外伤脱位后,容易发生牙髓坏死及牙根吸收等并发症,临床上如出现这两种并发症都必需及时进行根管治疗以保存患牙[1]。有研究表明,牙髓坏死发生率占脱位牙的 52%,嵌入性脱位牙高达 98%,而且发育成熟的牙与年轻恒牙相比,前者更易发生牙髓坏死;完全脱位的离体再植牙根吸收率高达 60%~80%,因此为了保存患牙大部分脱位牙必需行根管治疗。本组脱位牙总的根管治疗高达 70.4%。牙齿外伤脱位时,根尖血管、神经撕脱、断裂是导致牙髓坏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脱位牙的牙髓大部分趋于坏死,而且坏死牙髓的存在能促进根吸收;感染的牙周膜炎症及坏死的牙周膜也可引起根吸收,因此,一旦发现牙髓坏死牙根吸收,尽早进行根管治疗是十分必要的。本组资料显示根管治疗前牙根吸收率高,而根管治疗后牙根吸收率低,说明根管治疗能预防或减少牙根吸收,有利于保存患牙。

    3.2    根管的时机    传统的观点认为对于根尖发育完成、复位及时的再植牙,其根管治疗的最佳时机在术后 3~4 周,原因是 3~4 周后患牙松动度减少,而根尖炎性吸收此时开始。但我们临床上牙髓治疗的时间普遍选择术后 1~2 周,因此时牙周膜基本愈合、牙髓因缺血性坏死不可避免,早期的牙髓治疗以预防减少根吸收。必须强调的是,对于牙根未完全发育成熟的脱位牙,其牙髓治疗的时间应推迟。因为嗽叭口状的根尖使牙髓血管神经再通成为可能。笔者对有症状如叩痛存在的年轻脱位牙拔髓时,发现部分牙髓仍有活力,可见新鲜血液,活髓对于年轻恒牙的发育是重要的,因此决定牙髓治疗时应权衡利弊。

    在脱位牙的牙髓处理过程中,应用过渡性药物氢氧化钙是有效的。氢氧化钙能够抑菌、消炎,而且还具有促进根尖孔形成的作用。在临床上,对于根尖已有吸收,或需根尖诱导成形,应用氢氧化钙作临时充填材料,可比较灵活控制复诊时间,对于初诊即需进行牙髓治疗的脱位牙,便于提供时间,以利牙周韧带间隙的形成。

    3.3    脱位牙的固定时间和方式    一般来说,夹板应固定 4 周左右,而现在为了减少牙骨粘连,减少根吸收,强调尽量缩短固定时间,以半固定(生理性固定)7~10 d 为宜[2]。本组资料中,先期固定时间为 4 周左右,以后逐渐缩短固定时间至 1~2 周,仍然取得了先期治疗的效果。而且在固定方法上逐渐减少,减少牙弓夹板固定,多以钢丝“8”字栓结,或正畸固定法,这样可减少对牙周的刺激,便于保持口腔卫生。特别是正畸固定法,对外伤性脱位前牙具有固定、复位和调整的作用,对于混合牙列、复位不能完全的脱位牙尤为适用,值得推广。

【】
  〔1〕毛祖彝. 口腔(第4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101-102

〔2〕高洪, 徐洁, 张杰. 外伤脱位牙的急诊再植治疗39例临床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02, 3(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