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监控建议
【关键词】 临床教学 教学质量 影响因素 建议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教学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离不开临床教学,临床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临床知识、操作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是完成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过渡的主要阶段。随着招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作为非直属附院的临床教学层次增多,学生数量增多[1],给临床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积极探讨影响临床教学质量的因素,并提出若干监控措施的建议。
1 临床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1.1 管理制度不能有效执行
制定好的全套管理制度、措施不能很好地灌输到临床科室,始终如一地落实各项制度,造成管理上的脱节、不到位,影响教学质量。
1.2 教师教学意识尚待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教学意识是指医护人员对教学工作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2]。医院的带教教师资格虽有明文规定年资,但实际执行上有放宽,而且多数缺乏系统的教学培训,尤其教学意识薄弱,对教学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缺乏奉献精神,或不肯带教或带而不教,把教学当作一种负担应付了事,学生实习变成了“参观性见习”,实习质量受到负面影响[3]。
1.3 缺乏硬性的考核标准
没有全面、客观的实习考核及出科考核标准,实习成绩及出科成绩随意性较大,或带教教师凭印象给实习生打分,有些不管表现好坏皆给“优秀”,甚至有些教师常抱怨实习生缺勤、理论或动手能力差,在最后的出科实习鉴定却没有相应的评语及成绩,从而打击真正优秀实习生的积极性。
1.4 临床操作机会减少,动手机会不多
随着市场的建设与完善,病人对医院治病要求越来越高,对临床教学医院将病人的病情示范给学生的做法,病人往往不愿意合作[1]。尤其是医师法、医疗举证倒置制度的实施,有些技术要求较高或较为复杂的操作,带教教师都不能也不敢把动手机会让给学生,怕万一出现差错承受压力太大,这样实习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较以前更少了。
1.5 就业形势对实习的冲击
目前,高校的就业实行自主择业,在实习的中后期,学生不能安心实习,经常请假找工作,少则1~2周,多则1~2个月,实习时间难以保证,一旦专业定下来,就只应付专科学习,出现偏科,直接影响实习质量。
1.6 考研影响实习教学质量
因为扩招,就业便成了难题,考研成了出路之一,学生花3~4个月复习考研,前1~2个月甚至不上班,埋头复习,但考上的人毕竟是少数,这同样影响教学质量。
1.7 硬件设施配套不齐全
由于医院的医疗任务繁重,医疗用房紧张,硬件设施配套不齐全,病区没有专门的示教室、教室,实习生人数太多,对他们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
2 临床教学质量监控措施的建议
2.1 确保实习规章制度在管理体系中层层落实
在临床管理过程中虽有科学的管理体系:决策层:主管教学的院领导→管理层:科教科→执行层:教研室、教学秘书→操作层:带教教师,但只有确保实习规章制度在管理体系中的层层落实才有利与教学工作的开展。
2.2 完善及规范临床教学质量管理文件
在教学管理文件中应该有《临床带教工作质量管理规定》、《临床带教质量管理办法》、《本科实习生和研究生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临床教学主讲教师管理办法》、《聘任及遴选临床教学主讲教师的规定》、《临床科室研究生带教基本要求》、《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指导原则》等针对性强的临床教学质量管理文件,使临床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
2.3 师资队伍的质量监控
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提高临床带教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培训教师的临床带教水平和提高临床带教意识尤为重要。要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建议:①每学期选派的教学人员免费进修应被指定为科室必须完成的硬性指标,该任务应被视为与医疗任务同等重要。②院方应定期组织有丰富带教经验的专家对带教教师进行培训。③在带教教师中实施临床教学主讲制,对临床主讲教师采用动态管理的淘汰性聘任制,每年遴选1次,规定临床主讲教师的任职条件、任职职责,同时启动相应的激励措施,从而保证临床师资队伍的建设。④加强临床带教质量评估制度,提高教师带教意识。目前我院仅在实习生离院时对内、外、妇、儿教研室选择性地进行带教质量的评估,缺乏全面普遍性的评估。建议每位实习生到科室报到的第一天,由教学秘书把填好带教教师名字的评估表发给实习生,实习生在完成该科室的实习任务后,1周内把填好的评估表交到科教科进行成绩的统计分析存档,评估成绩作为评选优秀教研室、优秀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2.4 监控科室临床教学活动
实行临床带教抽查制度,规范科室临床带教行为。管理层应加强对科室临床教学的十余项教学内容及登记制度进行抽查,包括教学管理文件、入科、实习生考勤登记、实习安排表、实习生登记手册、出科试卷、出科考试成绩登记、临床小讲课登记表及讲稿、教学查房登记表、病例讨论登记表、学生临床操作登记表等。将科室带教活动的巡回抽查结果及时通报,有效督促科室各项带教工作的开展,不断走向规范化。对临床教学活动进行质量评估,成绩与相应的课酬挂钩,从而保证了临床教学质量。
2.5 学生的质量监控
应加强实习生医德医风教育。崇高的敬业精神来自对临床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来自良好的医德医风,这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4]。即使进入临床实习前学院专门开设医德医风教育讲座及教研室的入科教育使学生尽早转变观念与角色,但在整个实习期医院也要不定期进行医德医风的强化教育,使学生融入医院文化氛围中,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应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为了提高实习生病历书写的能力,应规定他们在病房每周必须完成手写住院教学大病历2份,按时上交带教教师批改,病例书写质量纳入质控范围之内,病历书写纳入毕业实习出科考核内容,没有完成或病历书写不合格不得出科。
组织临床技能强化训练,提高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在各科室定期安排临床小讲课和示范操作的基础上,医院应利用现有的“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的资源优势,分组分批组织实习生进行临床技能的强化训练。
2.6 加强与学院的联系,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医院应定期与学院教学部门进行交流,达成管理方面的共识,向学院争取加强对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这是临床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①定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到学院就实习管理问题进行磋商,共同探讨临床教学实习管理的原则和,争取学院对医院在整理教学资料、完善教学制度、强化教学意识、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方面得到资助或帮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②主动请求派出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专家到医院开展教学活动,如示范带教、讲授临床小课、训练学生操作技能等。③争取更多更好的学院对医院师资培训的机会,不放过任何免费的教学进修学习,提高医院教师的业务和带教水平。
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专业层次的拓展、临床教学规模的扩大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医院临床教学任务正逐渐从见习、实习扩大到临床理论与实践的全程教育。因此,加强临床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保证。
【】
[1]张翼,方小年.目前临床教学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94-95.
[2]姚仕康.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质量评优的思考[J].高等医学教育,2001,15(1):13-18.
[3]吴汪,罗少军,林木生,等.加强教学基地建设提高临床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16(3):52-59.
[4]刘跃梅,刘民,王立.影响实习医生临床教学质量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2,22(4):427-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