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临床教学管理 临床教学质量 医学 本科
医学生作为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传统教学中充当听众、记录员和简单操作者,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所进行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滞后的、缺乏创造性思维。我们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在临床教学过程中,转变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树立新的医学人才观、质量观,培养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使教、研、学一体化,向教师和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院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临床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经验如下:
1 建立教学管理系统,健全教学管理机制
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建立了由一名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科教信息部、教研室(科室)、临床教师组成的四级管理体制;临床设内、外、妇、儿等临床教研室,并配备教研室主任和教研室秘书。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制订详细的临床见习安排,落实到病房,落实到教师,做到见习管理专人抓,主任与教师层层负责,层层落实,实现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保证临床教学的顺利实施。坚持临床轮转集中管理,加强“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并注重“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的培养,正规训练,不断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及学生素质。
2 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21世纪高素质、高实践能力医学人才的关键。在新知识不断涌现的今天,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教学手段。配备各方面的师资力量,拓展教师的视野,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保证临床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和结构。
提高教师素质体现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变上,体现在对待教育改革和教育工作的态度上,培养学生学会认识、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事。提高职业道德素质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成为学生政治思想的领路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者。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单单是教学生认识某种疾病,把教科书上的内容集中再现一遍,而应该培养学生从不同临床表现中去发现和认识疾病的,实现认识的飞跃。因此,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临床教师,就必须要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以科学的思维方式,积极参加临床教学的科研活动,能提出新思维、新理论、新观念和新方法。
3 加强临床实习生的管理
3.1 重视岗前培训教育
从课堂到病房,由在校学生转变为实习医生,同学们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变化,如何使同学们尽快转换角色进入实习医生状态,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实习生进入后,由科教科组织院内有关职能科室主要教师从医德医风、医疗安全、医疗法规、病历书写、无菌观念、院内感染监控、护理基础等方面进行岗前培训教育,尤其注重医疗法规的教育,树立医疗法律法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2 加强实习生的医德教育
对实习生的医德教育始终贯穿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实习生全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建立了全员参与、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育人,走出一条以德育为首,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管理融为一体的路子。
3.3 提高医患交流技巧,加强医疗文件书写训练
提高医患交流技巧,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主要法宝。医疗文书记录着医疗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法律意义,成为教学、科研、示范特别是医学鉴定、司法举证等重要资料和依据,也是培养实习生具体技能的重要措施之一。
3.4 开展教学查房和专题病案讨论,定期组织业务学习
要求副主任以上人员根据大纲要求,选择典型病例,组织每周一次教学查房,每次查房前通知实习生做好准备,通过分析、提问、归纳、等方法,结合临床病例传授临床诊疗经验。另外,科教科和医务科还定期组织副主任、主任进行示范教学查房,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扩大知识面,提高教学查房的,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并要求同学们参加院内外的业务讲座,让同学们了解目前国内外的最新动态,以拓宽视野,开阔眼界。规范出科,注重评教评学,做好教后多总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 临床教学中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的应用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临床医生的实践主要是以个人经验,上级高年资医师的指导,教科书和医学刊物上零星的研究报道处理病人,而医学生的也一直处于这种经验医学阶段,传统的医学教育一直过分偏重知识及技术的传授,以培养知识经验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观念。因此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适应的问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远不够[1]。循证医学的出现为医学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式学习方式。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医学行为也由过去的理论知识加个人经验为指导,向循证医学为依据的模式转变。循证医学由加拿大流行病学专家David Sackett教授于1992年正式提出,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2]。循证医学即遵循依据的医学,其最新的定义是指临床医生应认真、直接及明智地使用目前最好、最新的证据来解决临床问题(对病人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循证医学是国际上近十年来临床医学领域内迅速的新学科,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循证医学要求高质量的科学证据,实践循证医学者必须具有医学、统计学、机知识、临床流行病学等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科研素质、信息素质、素质等,这也正是传统医学教育所不能实现的。因此,循证医学的引入和发展对当前临床教学观念和临床教学模式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创新教育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循证医学就是临床医学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要求每一个医学生及临床医生必须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交流经验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用更准确、更确切的临床证据指导医疗和教学,而循证医学的出现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也顺应了临床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根据循证医学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和诱导式教学方法,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进行讲课、查房、病例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医学生在以后的行医生涯中懂得如何主动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方法,如何科学地解决临床问题,而不是单纯地掌握现有的知识和技术。
通过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我院的临床教学质量得到了相应的保证和提高,获得了学校和学生的好评。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规范管理,并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且稳定的教师队伍,就能够提高实习生学习及临床教师的积极性,就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
【】
[1]刘文第.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问题[J].高等教育,2002(19):21-22.
[2]Evidence-Based Medicine Working Group. Evidence-Based Medicine.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 [J]. JAMA,1992,268(17):242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