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子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状况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 方法 将100例子宫颈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常规和护理的基础上,干预组于手术前后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自我放松训练等心理干预。于入院时、手术前1 d末、手术后3 d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 结果 干预组术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 h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6 h、20 h干预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均<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子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抑郁状况,减轻应激反应程度,提高对术后疼痛的耐受性。
【关键词】 妇科肿瘤;围手术期;心理干预;焦虑;抑郁;应激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mental intervention on peri?operative anxiety?depression state of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cervicis.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cervicis undergoing selective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both n=50) receiving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nursing, the intervention group given support psychotherapy and self?relaxation training additionally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Anxiety?depression state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Self?rating Anxity Scale(SAS) and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on admission, preoperative day and the end of the 3rd day after operation.Results After operation, anxiety?deprassio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intervention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 there was no signifcant differnce in pain score in the 1st hour after opertion(P>0.05), pain scores in the 6th and 10th hour lowered more significantly in the intervention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differnce was very 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 Mental intervention can obviously improve peri?operative anxiety?depression states, lessen stress reaction degree and increase the tolerance to postoperation in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cervicis.
【Keywords】 Gynecolgical tumor; peri?operation; mental intervention; anxiety;deprassion; stress
子宫颈癌是原发于子宫颈部的恶性肿瘤,居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首位。患者思想负担沉重,情绪消沉,对治疗缺乏信心,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1]。因此,对患者的治疗不仅局限于生理方面,还应对其心理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对子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研究,以期为妇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咨询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病例来源于2006年新乡市牧野区综合妇科择期行子宫颈癌手术切除的患者。入组标准:(1)均经详细的全身检查及妇科检查,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宫颈和宫颈管活体组织检查等辅助检查确诊为子宫颈癌;(2)无其他器官疾病。共入组100例。年龄43 a~75 a,平均(57.2±7.0) a。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平均年龄(57.6±8.0) a;文化程度:小学10例,初中22例,高中以上18例;职业:工人10例,农民30例,干部6例,个体职业4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8.8±6.0) a;文化程度:小学12例,初中21例,高中及以上17例;职业:工人9例,农民27例,干部4例,个体职业1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文化程度、职业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两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干预组于手术前后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自我放松训练等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内容:(1)术前,在常规护理的基础有针对性地实施具体的心理干预,通过与患者的接触和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讲解疾病康复的有关知识,针对患者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临床症状及时给予解释、疏导、支持和安慰,使患者能认识、了解并掌握疾病康复和心理卫生等相关知识,确保患者情绪稳定,完成重新适应;同时指导患者亲属做好家庭系统的支持。时间1次·d-1,1 h~2 h·次-1。(2)放松训练:放松训练的核心在“静”、“松”二字:“静”是指环境要安静,心境要平静;“松”是指在意念的支配下使情绪轻松、肌肉放松。指导患者学习深呼吸放松法和想象放松法技巧,使患者达到稳定情绪、提高治疗信心。
1.2.2 效果评定 于入院时、手术前1 d末、手术后3 d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抑郁自评量表(SDS)[2]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记录患者术后1 h、6 h、20 h的疼痛状况[3]。
1.2.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SAS、SDS评分(略)
表1显示,SAS、SDS评分两组入院时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术前1 d末、术后3 d末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在术前1 d末、术后3 d末下降幅度较大,对照组无显著性下降。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略)
表2显示,术后1 h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6 h、20 h干预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均<0.01)。
3 讨论
手术对患者是一种应激,因手术带来的心理、康复问题对手术预后有直接影响[4]。子宫颈癌作为妇科的一种重症,对其实施手术必将导致严重的心理生理应激效应,产生恐惧、焦虑、抑郁情绪等,而焦虑、抑郁情绪往往能降低患者的痛觉阈及耐痛阈,结果在术中和术后可增加一系列不良的心理生理反应,从而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效果[5]。支持性心理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安全感,稳定情绪,树立信心,降低应激,提高疼痛阈值。放松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学会深度的肌肉放松、腹式呼吸,消除“焦虑?呼吸急促、胸式呼吸?更焦虑”的恶性循环,使全身紧张性下降,焦虑程度减轻[6]等,从而使患者达到全身心的放松。
本研究显示,通过对子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后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减轻应激反应程度,并能调整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对术后疼痛的耐受性,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 石玉凤,任容.子宫颈癌围手术期护理[J].哈尔滨医药,2003,23(5):78
[2]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行为医学,2001,10(特刊):124,131
[3] 赵俊.疼痛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29
[4] 黄津芳,刘玉莹,杨春梅,等.外科病人健康需求特点及施教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70
[5] 梁宝勇.择期腹内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与心理准备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杂志,1994,2(2):77
[6] 徐斌,王效道,刘士林.心身医学?心理生理医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