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异常患者的心率变异分析及罗格列酮对其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吴卫军 项延郡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空腹血糖异常患者 心率变异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并发症,而自主神经构成周围神经的主要组成部份。但在空腹血糖异常患者是否存在自主神经受损情况?可有药物来改善吗?目前少见报道,作者对此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6月至2006年5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空腹血糖异常患者50例(观察组),诊断标准符合糖尿病防治指南规定的血糖标准[1]。男29例,女21例;年龄40~80岁,平均(68±11)岁。正常对照组(门诊病人)47例,男31例,女16例;年龄55~82岁,平均(73±8)岁。再将空腹血糖异常患者50例分为两亚组:罗格列酮亚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4~80岁,平均(70±12)岁,给予罗格列酮4mg 1次/d口服;亚组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40~76岁,平均(66±9)岁。半年后两亚组进行HRV测定分析。各组均排除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长期饮酒及有心血管疾病等病史。

  1.2  HRV检测与分析 

  各组均采用Holter分析系统,记录24h心电信息。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选马上进行HRV测定分析;两亚组半年后进行HRV测定分析。均做SDANN(每5min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NN(24h平均RR间期标准差)RmSSR(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平均根),PNN50(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两组计数资料比较作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HRV指标变化见表1,罗格列酮亚组与亚组对照组HRV指标变化见表2。从表中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SDNN、RmSSD、PNN50数值有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SDANN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罗格列酮亚组与亚组对照组比较SDNN、RmSSD、PNN50数值有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SDANN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表1  两组心率变异指标变化(略)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  两亚组心率变异指标变化(略)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60%以上[2,3],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伴发心血管自主神经异常的糖尿病患者,其5年病死率达50%,其中心脏猝死占28%[2];无痛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其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因此对于糖尿病病人早期检测出自主神经病变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HRV分析是定量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可靠指标,一般认为HRV主要反映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控制能力,HRV降低提示心脏迷走神经活动减弱,致使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之间失平衡,容易发生心脏意外事件。

    对于空腹血糖异常患者,虽然血糖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已存在糖代谢异常,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可能存在异常改变。本结果证实空腹血糖异常患者也有存在自主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活动减弱,交感神经未受损害,而致心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平衡失调等。因此早期发现空腹血糖异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有重要作用,尤其在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事件发生方面。

    罗格列酮改善HRV目前机制尚不清楚,Goetze等[4]发现,罗格列酮抑制大鼠VSMC中AngⅡ引起的ERK1/2激活。Sugawara等[5]与Takeda等[6]发现PPAR-γ通过转录水平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AT1-R表达。AngⅡ具有增强交感神经,减弱迷走神经的作用,罗格列酮可能通过AngⅡ信号传导途径,及抑制AT1-R表达,而进一步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提高HRV。另外,其还可能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间接提高HRV[7]。

    本研究证实了罗格列酮能改善空腹血糖异常的HRV。因此长期服用可能减少患者心脏意外事件发生。但须进一步长期观察和大样本研究。

【】
    1 指南编写组. 糖尿病防治指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

  2 Jermendy G . 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neuropathy in diabetic patients. Acta Diabetol, 2003, 40(2): 370~374.

  3 苗青,吕卓人,夏仲淘,等.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与心率变异性.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4):256~259.

  4 Goetze S,Xi X P,Graf K, et al. Troglitazone inhibits angiotensionⅡ-induc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 nulear translocation and activation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FEBS Lett, 1999,452:277~282.

  5 Sugawara A, Takeuchi K, Uruno A, et al. Transcriptional suppression of eype I 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gene expression by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 Endocrinology, 2001, 142:3125~3134.

  6 Takeda K, Ichiki T, Tokunou T, et al.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 activators downregulate angiotension Ⅱ type I receptor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Circulation, 2000,102:1834~1839.

  7 李绍冰,李芳,王春梅,等. 罗格列酮对老年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中国心血管临床杂志,2005,21(5):28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