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2 例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结果 32 例均获得随访(6~24个月),无一例因手术或合并症死亡,骨折全部愈合。发现髋内翻1 例,髋螺钉松动、脱出1 例,下蹲困难1 例,无螺钉穿透股骨头。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无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积极手术治疗。选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内固定牢靠,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股骨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常见骨折,也是老年人常见损伤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高速高能量损伤的增多,股骨粗隆间骨折日益增多,目前内固定方式较多,各有所长。我院从1997年以来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2 例,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 例,男29 例,女3 例;年龄36~70 岁,平均53 岁。左侧17 例,右侧15 例。按Tronzo Evans标准分为五型,其中Ⅱ型10 例,Ⅲ型15 例,Ⅳ型3 例,Ⅴ型4 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8 例,平地跌伤14 例。老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退行性骨关节病;青壮年常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就诊时间为0.5 h~3 d,受伤至手术时间6 h~20 d。
1.2 手术方法 麻醉成功后,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臀部垫高,股骨大粗隆外侧切口,使大粗隆、股骨颈基底部及股骨上段充分暴露。牵引患肢直视下使骨折复位满意后,于大粗隆下方约2~3 cm处放置定位角仪,经角度仪贴紧股骨距上方钻入1枚导针,必要时平行该导针上、下方约1 cm处再分别钻入2枚导针。导针尖端至股骨头软骨下方约1~1.5 cm处为宜,据导针进入骨皮质深度,选择相应的髋螺纹钉,沿导针扩孔并攻丝后拧入髋螺纹钉,拔出导针,将预先选好的角度等于或大于健侧颈干角的套筒钢板套入,如直接套入困难时,可先将套筒钢板柄朝上,套上髋螺丝钉后,轻轻向前、向下搬即可使柄与股骨干纵轴平行,加压器加压使钢板与骨皮质相贴,密质骨螺丝钉固定钢板,如伴有小粗隆骨折者,可同时用钢板最上方螺丝钉固定小粗隆骨折,亦可用钢丝将小粗隆捆扎原位。拧紧髋螺丝钉尾部加压螺丝,活动患肢检查骨折固定可靠,冲洗切口,放置负压引流管,缝合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伤口引流管接负压吸引器。患肢外展15°,不稳定骨折术后小腿行皮牵引置中立位,以防短缩内翻畸形。对粉碎严重者或不能配合的病人用过腰长腿石膏托外固定,并抬高制动患肢,肿胀严重者可给七叶皂甙钠或甘露醇消除水肿。于24~48 h后拔除负压引流管,2 d后在床上开始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1个月后可扶双拐不负重下地。严重粉碎性骨折须卧床2~3个月后拍X线片复查,视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是否扶拐下地锻炼,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并有大量骨痂形成后方可弃拐完全负重行走。
2 结 果
本组32 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因手术或合并症死亡。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2.5~6个月,平均3.6个月。发现髋内翻1 例、髋螺钉松动退出1 例、下蹲困难1 例,无螺钉穿透股骨头。
3 讨 论
3.1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特点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病,多发于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速高能量损伤增多,股骨粗隆间骨折亦日益增多。老年人致伤原因多为平地行走、上下楼梯或从床上坠落地面等跌伤,老年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退行性骨关节病,常伴有心血管疾病等。股骨粗隆间骨折后股骨矩保持完整为稳定骨折,如股骨矩被破坏则为不稳定骨折。参照Tronzo和Evans的分类方法,可将粗隆间骨折分为五型,Ⅰ、Ⅱ型为稳定骨折,Ⅲ、Ⅳ、Ⅴ型为不稳定骨折。Ⅰ型为简单粗隆间骨折,骨折线由外上斜向内下,无移位;Ⅱ型在Ⅰ型基础上移位,合并小粗隆撕脱骨折,股骨矩完整;Ⅲ型合并小粗隆骨折并累及股骨矩,有移位,可伴粗隆间后部骨折;Ⅳ型伴有大小粗隆粉碎性骨折,可有股骨颈及大粗隆冠状面的爆裂骨折;Ⅴ型为逆粗隆间骨折,可伴有小粗隆骨折及股骨矩破坏等[1]。过去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倾向于非手术,但需长时间的卧床,易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死亡率高,且易造成髋内翻、肢体短缩畸形及髋关节僵硬等病变,影响生活质量。积极手术治疗可使病人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和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2]。但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治疗内科疾病,做到创伤小、时间短、出血少、内固定可靠。高龄病人复位不一定强求解剖对位,小粗隆亦可不复位固定,以减少手术时间。但对青壮年小粗隆骨折尽可能进行复位固定,因小粗隆对骨折的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蔡迎峰等[3]研究发现,小粗隆缺损后,其对侧的张应力增加60%;小粗隆广泛缺损后,其对侧的张应力增加370%,并认为股骨小粗隆缺损或治疗未做复位固定,是造成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的重要原因。
3.2 手术时间的选择 现多主张有条件的粗隆间骨折患者尽早手术内固定治疗[4],可缩短卧床时间,有利于护理和减少长期卧床造成严重并发症的发生。Znckerman等[5]研究表明,延迟手术超过3 d,病死率将增加一倍,除危重患者外,高龄合并内科疾病已不是手术禁忌证,急诊手术亦是常选的,这样可避免因伤后发生的并发症等影响手术进行。我们的体会是骨折前病人能在室外活动、没有严重内科疾病、条件许可、病人及家属愿意手术治疗的患者,大部分在伤后2~3 d内进行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3.3 内固定物的选择 随着技术的不断,新型内固定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各有优缺点,选择何种内固定物需根据骨折类型、术者手术熟练程度、病人经济承受能力而定。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已被广泛认可,其固定坚强牢靠,既具有加压和滑动双重功能,又具有静力和动力加压及张力带作用,允许骨折块压缩并获得稳定,可早期活动和负重,设计符合股骨上端生物力学特点,适用包括逆粗隆间骨折在内的各种类型的粗隆间骨折。
3.4 行DHS内固定手术时应注意 按照AO的治疗原则设计的DHS内固定系统,利用髋螺钉的滑动加压作用,使骨折紧密对合对位良好,达到坚强的固定作用。但对于粉碎性粗隆间骨折,当髋螺钉通过骨折线进入时,这种滑动加压特性就变成了它的缺陷,可能会导致骨折部位的再移位。所以,术中要注意粗隆部外侧壁的损伤程度,选择不同角度的DHS,尽量避免髋螺钉从外侧壁的骨折线进入,如不能避免时可先用螺丝钉做有限的骨固定,使粗隆部外侧壁得到重建。Gotfried[6]研究了24 例内固定失败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现均由于粗隆部外侧的破裂、不完整所致。但对于逆粗隆间骨折,DHS则可以避开粗隆部外侧骨折线,达到可靠的内固定效果。在安放DHS髋螺钉时,应放置在股骨颈的中下部,侧位应在股骨颈的中下稍偏后的位置,髋螺钉尖端距股骨头0.5 cm,髋螺钉刚好位于张力骨小梁和压力骨小梁交叉处,在股骨头中下部的骨质最致密的部位,并注意颈干角和前倾角。对有小粗隆骨折移位者,尽量给于内固定,但高龄患者也未必强求。总之,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只要掌握好适应证,操作得当,可达到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患者早期康复的目的,为粗隆间骨折提供了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1] 陈孝平,石应康,段德生,等.外科学[M].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76.〖1〗
[2] 石陨,谷福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疗效分析[J].天津中医药,2005,22(1):38.〖1〗
[3] 蔡迎峰,陈胜,张维,等.股骨小粗隆缺损的生物力学评价及临床意义[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16(3):175?177.〖1〗
[4] Kitamura S,Hasegawa Y,Suzuki S,et al.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hip fracture in Japan[J].Clin Orthop,1998,(348):29?36.〖1〗
[5] Zuckerman JD,Skovron ML,Koval KJ,et al.Postoperatire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operative,delay in older patients who have a fracture of the hip[J].J Bone Joint Surg(Am),1995,77(10):1551?1556.〖1〗
[6] Gotfried Y.The lateral trochanteric wall:a key element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unstable p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J].Clin Orthop,2004,(425):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