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吸细胞学对乳腺疾病检查的临床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张武华 兰传文 沈云芳

乳腺疾病是女性最见疾病之一,其中乳腺癌又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颈癌。但近年来,有超过子宫颈癌的倾向,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部分城市报告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首位。目前,国内和国际上关于乳腺癌诊断的各种技术得到了长足,特别在如何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上各医疗机构和医疗专家们进行了长期探索,超声检查、基因诊断等先进技术在乳腺癌的诊断上为广大女性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但笔者认为,传统的针吸细胞学仍有其他任何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细胞学检查仍是直接、快速、准确的最好方法之一,尤其在基层、边远地区此方法更能发挥其简单、方便、低成本的优势。现将本人在多年工作中以穿刺针吸细胞成份诊断数十例乳腺癌的浅显经验报告如下,以供同仁们探讨。

  1  临床资料

  229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小9岁,最大78岁。其中无痛性包块37例,压缩性包块69例,自觉疼痛性包块19例,伴有溃破面4例。229例双侧单发性包块26例,双排多发性6例,左侧单发性98例,左侧多发性14例,右侧单发性79例,右例多发性6例。均系1995年至今在我院就诊患者。

  2  检查方法

  用穿刺针吸取细胞材料进行涂片,待干后用瑞氏染色法染色镜检。穿刺时病人取坐式位,必要时可采用平卧位,先用20~30ml注射器,7号针头,局部消毒,进针后多部位不同深度吸取,以便提高一次性成功率。

  3  结果

  表(略)

  229例一次性成功率99%,检查发现诊断细胞者218例占96%,其中乳腺疾病120例占52.4%,乳腺纤维瘤47例占20.5%,乳癌26例占11.4%,乳腺囊肿(含乳汁潴留)10例占4.3%,乳腺炎7例占3%,脂肪瘤5例占2.1%,乳腺导管炎3例占1.3%,未见诊断细胞者11例占4.8%。

  4  临床讨论

  4.1  本组患者乳腺癌26例占11.4%,其中三例来自乳腺纤维瘤恶变占11%。镜下细胞均呈恶性高度增生,组织坏死,脱落成份多,穿刺时容易吸取。3例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4例伴溃疡面。同时作淋巴结穿刺及溃破面刮片,均可见与包块穿刺相同细胞成份,二例溃破患者分别有伤膏外用及草药外敷史,患者呈晚期症状,镜下细胞学检查恶性程度高。故提示病人应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必要时除以乳房认真检查外同时检查邻近淋巴结是否肿大,以免漏诊。针吸细胞学关键是细胞形态的检查,如何获得有价值特别是有诊断价值的细胞成份是这一技术的重要环节,在穿刺的方法和技术上,应认真体会与掌握,其次是对细胞形态掌握的熟练程度,如何鉴别良、恶性细胞是明确诊断的关键,工作中应尽量减少误诊,减轻病人痛苦。

  4.2  本组病例通过229例诊断性检查,穿刺达到预检目的的一次性成功率为98.9%,明确诊断率为96%。结果是:乳腺腺病发病率居首位,其次为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乳腺囊肿、乳腺炎、脂肪瘤、乳腺导管炎,与国内报道资料基本相符合。其中多发性包块23例,3例包块在4个以上,最多者达到6个,分别分布于双侧乳房,包块部位以乳房外上缘限常见。所以病例穿刺检查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对部分行包块切除术明确结果进行跟踪,本组结果的不符合率为0.4%,提示在少数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肿块除认真观察外,尚须做进一步其他检查,以便作出明确诊断。

  4.3  本组病例中居首位乳腺腺病患者达120例占本组病例的53.1%,与报道结果接近。但从年龄比较,发病趋向中青年化,多发于20~40岁,此年龄组所占比率为71.24%。20岁以下患者4例占3.54%。年龄最小患者仅9岁,病因除可能与卵巢机能失调有关外,是否与饮食激素含量有关,待进一步研究。此组病例在显微镜下以腺上皮细胞为主,细胞大小一致,数量增多,单个、成团均可见,大部分细胞显示良性特征,少数病例呈恶变倾向,很难定性者在病理检查的合作下最后明确诊断。故病检查与细胞学检查互补性比较强。

  4.4  针吸细胞学检查,临床上常见并发症有出血或血肿,继发感染少见,虚脱或晕厥气胸本组无一例发生。我们体会穿刺应掌握适应症及个体差异,穿刺时严格按无菌操作,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动作规范,对受检者不盲目使用麻醉剂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除在乳房疾病检查中意义重要,也是其他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因其所需设备简单,诊断技术容易掌握,各级都可开展的优越性。

【文献】
    [1] 陈忠年.实用外科病理学[M].第1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

  [2] 舒仪经,阚秀.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 熊立凡.临床检验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