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茶止泻滴丸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0例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尹志萍 赵德运 陈建军

【关键词】  腹泻 婴儿 季节 儿茶 滴丸剂

  腹泻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其病理基础是肠道在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刺激下,黏膜发炎水肿,肠分泌及运动功能亢进,出现稀便和便频等。而80%秋季腹泻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为轮状病毒[1,2]。2006-05—2007-05,我们采用儿茶止泻滴丸小儿秋季腹泻6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3]  临床表现:起病急,大便呈蛋花汤样或水样便,次数多,部分有呕吐、发热及脱水症状。大便常规镜检:未见异常,或脂肪球(+~++++),或白细胞1~3个/高倍视野(HP)。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便轮状病毒阳性。按病情的轻重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所选病例均为中型、重型患儿。

  表1  2组治疗前后WAC、ANC、RBC、PLT变化比较(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1.2  一般资料  全部120例均为本院感染消化科住院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6个月25例,6~12个月23例,12~24个月12例;水样便33例,蛋花汤样便27例;轻度脱水35例,中度脱水13例;发热19例。对照组60例,男31例,女29例;<6个月21例,6~12个月24例,12~24个月15例;水样便29例,蛋花汤样便31例;轻度脱水38例,中度脱水17例;发热20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基础治疗。轻度脱水给予口服补液盐(ORS)补液;中度脱水给予静脉补液,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调整饮食,予无糖奶粉,限制碳水化合物饮食,加用金双歧等微生态制剂,常规使用肠黏膜保护剂如思密达等,同时予良好护理。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儿茶止泻滴丸(药物组成:儿茶)。由本院制剂室制备(科研用药)。制备方法:儿茶粉末与载体(聚乙二醇4000与聚乙二醇6000按1∶1混合)熔化后滴入冷凝液中形成滴丸。平均每粒质量约23 mg,每粒含生药3 mg)。<6个月每次5粒,6~12个月每次10粒,12~24个月每次15粒,每日2次口服。

  1.3.3  疗程  2组均连续治疗3日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4]  显效:用药后24~48 h腹泻次数减至<2次,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用药后48~72 h腹泻次数减至每日<2次,大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消失;无效:治疗72 h后,腹泻无缓解甚至加重,改用其他治疗方案。

  1.5  统计学方法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2  2组平均止泻时间比较  对照组平均止泻时间(98.42±3.12) h,治疗组平均止泻时间(44.13±2.98) 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不良反应  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坏死,受累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小肠吸收水、电解质能力受损而形成腹泻。此外,轮状病毒破坏双糖酶,导致碳水化合物尤其是乳糖吸收不良,引起渗透性水样便腹泻。秋季腹泻是小儿季节性肠道疾病,属中医学外感泄泻范畴。由于小儿肺脏娇嫩,卫外功能差,易受外邪侵袭,且脾常不足,运化功能减弱,肠胃易成湿浊内蕴之变。秋冬时节冷热交替,感受外邪,与肠胃内蕴之湿浊相合,导致升降失常,清浊不分,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合污下降,并走大肠而为泄泻。辨证首先要分清寒热虚实,有寒则温,有虚则补,有湿则清利,有食积则消导,久泻可适当固涩。小儿体质柔弱,易病易变,易虚易实,应坚持服药,巩固疗效,但也要注意中病即止,调整药量。儿茶有清热化痰、止血生肌、敛疮、镇痛等功效。研究表明,复方儿茶水提液对番泻叶、大黄、蓖麻油和硫酸钠所致腹泻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有关资料表明,患儿服用儿茶粉或胶囊当日腹泻次数均可不同程度地减少,第2日大便颜色开始发生变化,腹泻次数明显减少,一般3~4日即可痊愈[6]。药学研究已从儿茶中分离出儿茶鞣酸、儿茶素、表儿茶素等化学物质,儿茶提取物具有增强病毒感染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7],对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也均有很好的抑菌效果[8]。
   
  本临床观察显示,2组总有效率及平均止泻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在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的基础上,加用儿茶止泻滴丸,能缩短腹泻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 周华胜.小儿腹泻诊断中轮状病毒检测的重要作用[J].现代,2005,5(7):61.

  [2] 梁亚丽,许昌,张飞凌.改良ELISA一步法检测小儿粪便轮状病毒[J].河北医药,2005, 27(3):192-193.

  [3] 方鹤松,段恕诚,董宗祈,等.腹泻病诊断方案[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 381-384.

  [4] 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4.

  [5] 谢世荣,高明,韩再虹,等.复方儿茶水提液的抗腹泻和抗炎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5):69-71.

  [6] 陈建军,耿文.孩儿茶在治疗小儿腹泻方面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7):809-810.

  [7] 郑群,平国玲,赵文明.儿茶提取物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4,25(2):180.

  [8] 李仲兴,王秀华,岳云升,等.用新方法进行儿茶对308株临床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