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糖皮质激素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晁占湖,王有福 时间:2010-07-14

【摘要】  目的: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毛支)后喘息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64例毛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4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检测治疗前后睡眠时的潮式呼吸肺功能,观察并对比急性期治疗效果及病后1年内喘息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雾化吸入治疗前后潮式呼吸的各项参数均有明显改变(P< 0.05),对照组潮式呼吸参数TPTEF/TE、VPEF/VE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比较,Crs与Rrs发生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急性期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后1年内治疗组患儿喘息发生例数及平均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0.01)。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明显改善肺功能,迅速缓解急性期喘息症状,明显减少病后1年内喘息发作,降低哮喘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喘息;糖皮质激素;肺功能;吸入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由病毒感染所致,易反复发生咳喘,目前尚缺乏预防毛支后反复喘息的可靠手段。为了解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毛支后喘息发作的影响,本实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加β2受体激动剂,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改变,并进行了1年时间随访,观察毛支后喘息发生情况,并予以分析与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2003年9月~2005年9月住院的毛支患儿,诊断符合第7版《实用儿》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初次发病;(2)除外先天性心脏病、结核感染及支气管异物等疾病。剔除标准:(1)未坚持随访;(2)未按规定疗程用药及检查肺功能。符合纳入条件的共64例,其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6~18个月,按入院顺序编号,随机抽样方式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略)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吸氧、止咳化痰等综合治疗,并加用特布他林雾化溶液2.5 mg加生理盐水2 mL雾化吸入,每次10~15 min,2次/d,共3~5 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0.5 mg加生理盐水2 mL雾化吸入,2次/d,7 d为1个疗程。雾化吸入均采用德国百瑞公司生产的PARY BOY 307 型空气压缩泵。病儿出院后说服家长继续按规定时间来儿科门诊治疗室做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共4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潮气肺功能检测。检查方法:采用德国耶格MS?PEADTRIC肺功能仪进行测定,由专人操作,检测肺功能各指标。经测验身高、体重、出生日期后,仪器自动显示正常参数。患儿睡眠或需口服水合氯醛0.3~0.5 mL/kg,入睡后呈平卧位,用面罩紧扣患儿口鼻,通过流速传感器(专为小婴儿设计,分辨率0.1 mL,死腔容量1.7 mL)进行检测,每呼吸3~4次移开1次,避免重复呼吸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电脑可直接选择和出患儿最佳测定值、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值。并通过一个特制活塞的切换,以无创方式测得患儿最佳吸气末压力以获得静态顺应性(Crs)和气道阻力(Rrs)值。然后对其进行面罩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后再次肺功能检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5 d内,咳嗽消失,气促、喘息缓解,肺部哮鸣音和湿口罗音基本消失;有效:治疗5 d,咳喘明显减轻,气促基本缓解,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无效:治疗7 d以上,上述症状、体征改善轻微或无好转。

  1.4  随访

    对两组所有患儿随访观察1年,记录随访期间发生喘息次数。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疗效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期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持续时间比较

    两组在肺部哮鸣音、喘憋、咳嗽消失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表2  两组症状、体征平均持续时间比较()

  2.2  两组急性期疗效比较
       
  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表3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略)

  2.3  两组雾化吸入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结果见表4。表4  两组患儿雾化吸入前后肺功能各指标比较(略)注:与治疗组相比,*t=2.34, P< 0.05;**t=2.11,P<0.05;#P>0.05

  2.4  远期疗效比较

    出院后随访两组发生喘息发作患儿18例,治疗组6例(17.65%),对照组12例(40%),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平均每年发生喘息次数分别为2.2次和3.8次,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65,P<0.01)。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慢性呼吸道疾病。毛支和支气管哮喘均存在变态反应炎症过程,有着相似发病机制,在毛支患儿气道分泌物及血清中发现大量类似哮喘病人所特有的炎性物质,如花生四烯酸、病毒特异性IgE、IL?4、IL?5等,导致气道腺体分泌增加,粘膜水肿,气道阻塞[2]。国内临床对毛支患儿进行蒸馏水激发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儿,说明毛支存在着气道高反应性[3]。根据新近公认的气道炎症学说,吸入糖皮质激素被推荐为平喘的一线药物,具有局部抗感染作用强、气道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副作用小的优点。普米克令舒是50%布地奈德混悬液,属新合成第二代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较高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力,抗炎效果是丙酸倍氯米松的2倍,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作用,经雾化吸入后即可达到全肺,能干扰花生四烯酸和白三烯合成,抑制炎性反应,减少腺体分泌,降低气道反应性,而对受损气道还有修复作用[4]。国内资料指出,毛支患儿病后数年内可反复发生喘息,长期随访观察,22.1%~53.2%的患儿可患哮喘。Sigurs等随访47例RSV感染所致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3岁时有11例(23.4%)已确诊为哮喘[5]。有报道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急性毛支患儿的反复喘息有预防作用,并可减少以后哮喘的发病率。
   
  毛支患儿在急性期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气道高反应性及肺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小气道阻力增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在潮式呼吸中有多项指标,其中TPTEF/TE、VPEF/VE是反映气道阻塞的最主要指标,Crs、Rrs可了解小气道阻塞情况和气道可逆性情况。本实验治疗组经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雾化液后,气道阻塞减轻,TPTEF/TE、VPEF/VE明显升高,Crs明显提高,Rrs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单纯吸入特布他林相比,Crs、Rrs的改善更明显,此结果可解释急性期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喘憋、肺部哮鸣音、咳嗽症状消退方面更优于对照组。远期随访中,治疗组毛支后喘息发生例数及平均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对毛支患儿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消除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有效缓解急性期喘息症状,可明显减少病后一年内喘息发作,是有效防治婴幼儿喘息的一种早期干预措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采用雾化吸入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迅速、全身副作用少、使用方便及患儿依从性好等优点,尤适用于无法掌握其他吸入技术且服药困难的婴幼儿,可广泛应用于一般的急、门诊治疗。笔者建议毛支患儿出院后可常规给予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1~3周,以预防喘息发作和降低哮喘发生率。

【】
  [1] 陈坤华. 毛细支气管炎吸入激素干预治疗与哮喘相关研究[J]. 临床儿科杂志, 2003, 21(8): 506?507.

  [2]姚军霞, 郑健民.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L?4/IFN?r水平变化及意义[J]. 上海免疫学杂志, 2001, 21(1): 49?51.

  [3] 罗运春, 陈小芳. 毛细支气管炎远期气道超声雾化蒸馏水激发试验(附23例报告)[J]. 临床儿科杂志, 2000, 18(2): 125.

  [4] 陈 哟, 朱绿绮, 刘建梅, 等. 普米克气雾剂治疗儿童哮喘治疗观察[J]. 当代儿科杂志, 2000, 2(3): 152?154.

  [5] 陆 权. 呼吸道感染与哮喘[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1, 16(9): 51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