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雾化方式治疗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研究
作者:宋一萍,韩彦彦,梁旭,郭红梅,白爱宁,杨玮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缓解支气管痉挛,迅速解除缺氧状态的方法,验证氧驱动雾化吸入法的疗效。方法:将在我科日间病房住院的147例婴幼儿哮喘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81例,对照组66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氧驱动雾化装置+面罩吸入给药,对照组予以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种雾化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喘憋、缺氧状态及肺部哮鸣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87.6%,对照组71.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是治疗婴幼儿哮喘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氧驱动;雾化吸入;婴幼儿;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我国0~14岁城市儿童的患病率为1.55%~4.52%,80%以上哮喘开始于3岁前[1]。哮喘急性发作时,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和烦躁不安、紫绀、意识障碍及心肺功能不全等严重缺氧征象,甚至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威胁生命,迅速缓解缺氧状态是治疗的关键。我科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6月至2006年8月在我科日间病房住院的147例婴幼儿哮喘患儿,年龄8~27个月,其中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湿疹及消化不良者116例,父母有过敏史者9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81例,对照组6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按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2]:(1)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病毒性上下呼吸道感染等有关者;(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除外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异物及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促或咳嗽;(4)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儿,肺部闻及哮鸣音者,酌情采用速效β2受体激动剂雾化溶液或气雾剂吸入,喘息明显缓解,哮鸣音明显减少者诊断为哮喘发作。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即静脉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地塞米松、氨茶碱;同时两组均给予雾化吸入,雾化液组成:阿奇霉素5 mg+地塞米松2 mg+糜蛋白酶1 mg +生理盐水5 mL。治疗组采用氧驱动雾化装置+面罩吸入给药,氧流量4~6 L/min,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每次吸入10~15 min,1~2次/d,疗程3~4 d。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了)
1.4 统计方法
用SPSS软件系统做统计学处理,两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用药3 d内,喘憋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呼吸平稳,肺部哮鸣音消失或明显减轻,口唇发绀的缺氧状态消失,安静,精神状态好;有效:用药4 d后,喘憋明显减轻,口唇发绀明显改善,精神烦躁状况好转,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无效:用药4 d后,上述症状及体征改善轻微或无改善[3]。
2 结果
2.1 两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结果见表2。组各项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口周发绀消失时间和精神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喘憋症状和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略)
2.2 两组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3。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表3 两组疗效比较(略)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非特异性变态反应炎症,其中许多炎性细胞和细胞因子起重要作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主张首选快速有效的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4]。地塞米松有较高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力,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细胞活性,中和致炎因子,降低内皮细胞的通透性,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可增加呼吸道粘膜β2受体的转录及合成,增强茶碱类的作用,有效的扩张支气管,起效快,局部浓度高,疗效好,副作用远较全身用药小[4]。阿奇霉素属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起到抗菌作用的同时,兼有抑制呼吸道粘液和水分的分泌,抑制引起哮喘的许多炎性细胞和细胞因子。阿奇霉素抑制外周T细胞受刺激后分泌白介素(IL?2、IL?3、IL?4、IL?5),并抑制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嗜酸粒细胞产生IL?8,减缓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使中性粒细胞产生的超氧负离子明显减少,使支气管高反应性明显下降,改善通气,抑制淋巴细胞的母细胞转化作用强度与糖皮质激素相当,同时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对免疫反应显示双重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5]。糜蛋白酶稀释痰液、减少粘液的分泌使其易于排出,通畅呼吸道。超声雾化其雾滴较小易在支气管表面形成一雾膜,湿化膨胀分泌物,堵塞支气管影响气体交换,可加重肺水肿,加重呼吸困难及烦躁,不利改善缺氧状态[6]。氧驱动雾化可在吸入药物扩张支气管的同时充分吸入大流量氧气,达到缓解支气管痉挛,迅速纠正缺氧状态的双重治疗效果。本文结果显示,几种药物在大量的氧气驱动下,共同作用达到平喘、解除呼吸困难,迅速纠正缺氧状态,证实氧驱动雾化吸入较超声雾化吸入有明显优越性。
雾化吸入阿奇霉素[7]报道较少,虽然本文阿奇霉素雾化用药量小,临床效果明显,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患儿家属容易接受,但本疗法仅是短期治疗,观察病例有限,是否适合作为临床常规雾化吸入治疗,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和研究。
【文献】
[1]上海医学会儿科呼吸协作组. 上海市0岁~14岁儿童支气管哮喘患病情况调查[J]. 临床儿科杂志, 2002, 20(3): 144?146.
[2]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 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S]. 中华儿科杂志, 1998, 26(12): 747?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