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生丁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龙志坚,李树华 时间:2010-07-14

【摘要】  目的:探讨潘生丁联合思密达对婴幼儿轮状病毒(RV)腹泻的作用。方法:将2001年5月至2005年7月在我科治疗的大便RV抗原检测阳性的腹泻婴幼儿2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潘生丁每次1 mg/kg~2 mg/kg,3次/d口服,联合思密达口服;对照组145例,用调整饮食、补液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75.2%(χ2=26.87,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治疗组中发病3天以内者显效达81.3%,总有效率为97.9%;迁延性者显效66.7%,总有效率为90.5%;慢性者显效50%,总有效率为75%。结论:潘生丁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RV腹泻疗效显著,且早期用药可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潘生丁;思密达

 轮状病毒(rota 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对儿童健康危害大,而研究出更好的治疗腹泻的药物是当今临床最需要的。我们自2001年5月至2005年7月采用潘生丁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RV腹泻153例,其疗效甚佳,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的标准,将大便RV抗原检测阳性的婴幼儿腹泻29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53例,其中男81例,女72例;<6个月32例,6个月~1岁65例,1岁~2岁40例,2岁~3岁16例;其中急性128例,迁延性21例,慢性4例。对照组145例,男77例,女68例;<6个月29例,6个月~1岁63例,1岁~2岁38例,2岁~3岁15例;其中急性121例,迁延性20例,慢性4例。全部患儿大便呈蛋花汤样或稀水样,无脓血,血象正常。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发热、呕吐、腹泻症状等方面均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在饮食调整、补液等常规治疗方面相同,治疗组加用潘生丁每次1 mg/kg~2 mg/kg,3次/d;联合思密达口服,<1岁1/3袋/次,3次/d;1岁~2岁每次1/2袋,3次/d,2岁~3岁每次1/2袋,4次/d;>3岁每次1袋,3次/d。首次剂量可加倍,将药粉溶于约50 ml温开水中或流质食物中,充分调匀后服用,疗程一般3 d~5 d,但凡用药病情均好转,未愈者继续用药2 d~3 d。

  1.3  疗效判断标准[2]  显效:急性期用药72 h内,迁延性、慢性用药5 d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急性期用药72 h时,迁延性、慢性用药5 d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急性期用药72 h时,迁延性、慢性用药5 d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略)

  注:*P=0.0286,按α=0.05水准差异有显著性。

  2.2  毒副作用  治疗组面色潮红4例,便秘2例。对照组面色潮红8例,消化道症状5例,贫血2例。

  3  讨论

  RV侵袭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肠壁黏膜充血水肿,绒毛脱落,黏膜双糖酶活性降低,肠腔内木糖及蔗糖水解并吸收障碍,被细菌分解而产生有机酸,致使肠内渗透压增加,大量水及电解质进入肠腔,肠液在肠内大量积聚而引起腹泻,RV肠炎急性期呈低激活状态,与细胞免疫变化和临床症状恢复相一致,提示RV感染过程中细胞免疫参与的重要作用,时应注意改善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则抗RV效果显著[3]。对RV腹泻目前尚无特效药,常规抗病毒药病毒唑因其对病毒腺苷激酶依赖性过强,易产生耐药性,使其临床疗效受到限制。潘生丁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4]。RV病毒颗粒含双股RNA,研究证实,潘生丁在试管内能抑制所有的小核糖核酸病毒,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主要用于抗RNA病毒,但也抗DNA病毒。分光浊度测定证明,潘生丁能完全抑制病毒的特异性增殖过程,抑制二胞嘧啶核苷和脱氧胞嘧啶核苷进入细胞内,并选择性地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的增殖过程。治疗剂量潘生丁对宿主的核糖核酸合成无影响。潘生丁对肠道微循环有改善作用,可增加局部血液量和供氧量,增加肠道抗病毒能力,利于肠黏膜修复。体外实验证明,潘生丁能快速持久地吸附淋巴细胞,改变其受体,防止淋巴细胞摄取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对于淋巴细胞参与的细胞溶解反应和中性白细胞参与的炎症免疫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对人体有诱生干扰素活性,增强免疫应答作用[4]。思密达是国家级四类抗腹泻新药,是全新消化道病原清除和黏膜保护剂[5]。主要成分为双八面体蒙脱石[Si8AL4O20(OH)4]系由双四面体氧化硅单八面体氧化铝组成的片层结构,其粉末颗粒达1 μm~3 μm。该物质有极高的定位能力。主要药理作用是:吸附病原体和毒素。思密达具有层纹状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口服2 h后均匀地覆盖在整个肠腔表面并维持6 h之久。对轮状病毒、致病性大肠杆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旋杆菌(Hp)及其病菌的毒素有吸附、固定和清除作用。从而避免被肠细胞的病原体损伤,并能同时减少肠细胞游动失调,恢复肠蠕动的正常节律,维护肠道输送和吸收功能。思密达口服后与消化道黏液糖蛋白相结合,使黏液的粘弹性内聚力增加,黏液层增厚,从质和量两方面改善黏液。同时还能减轻空肠弯曲所致的黏膜组织病变,加速受伤黏膜的上皮修复,保护消化道黏膜的屏障作用,防止病原菌进入血循环并抑制其繁殖。思密达不影响潘生丁的吸收作用。与其他抗蠕动止泻剂不同,思密达不经肠道吸收入血,故安全无毒副作用[5]。我们以此为理论依据,治疗婴幼儿RV病毒腹泻153例,本资料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5.4%,高于对照组75.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26.87,P<0.001),同时可看出病程越短,总有效率越高,其中发病3 d内者显效达81.3%,总有效率为97.9%;迁延性者显效66.7%,总有效率90.5%;慢性者显效50%,总有效率75%。提示早期用药,可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总之,通过临床验证,充分说明潘生丁联合思密达对治疗RV腹泻有明显疗效,对提高腹泻病治疗水平和纠正滥用抗生素均有重要意义,不失为治疗腹泻病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 方鹤松,段怒诚,董宗祈,等.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88,13(6):381.

  [2] 方鹤松,魏承毓,段怒诚,等.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88,13(6):384.

  [3] 刘长江,刘建军,周建华,等.r?干扰素与轮状病毒肠炎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15(6):338?339.

  [4] 齐永秀,赵汉平,朱玉云.双密达膜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进展[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5,26(4):394?396.

  [5] 王俊侠,张宝元,刘庆伟.抗腹泻新药-思密达[J].实用儿科杂志,1992,7(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