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脐膨出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麦艳红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脐膨出;超声;临床意义


  Ultrasound Present of Fetal Exomphalo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Exomphalos; Ultrasou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脐膨出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 畸形,是新生儿腹壁畸形常见类型,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报道发生率约为1/5 000,男性略多于女性。脐膨出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外科手术是提高新生儿存活率的关键[1]。本文回顾性分析5例脐膨出超声声像图表现,以完善胎儿脐膨出的产前诊断,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3年10月至2006年4月在我院门诊行超声检查的孕妇共7 886例,其中发现脐膨出5例,占0.063%。5例脐膨出均为巨大型脐膨出,未发现伴有其他畸形,且5例均为单胎,胎龄30周~36周,平均32周,孕妇年龄22岁~39岁,平均年龄28.5岁。

  1.2  仪器及方法  使用ATL?Apogee 800 plus及HDI?4000彩超仪,探头频率3 MHz~3.5 MHz,对胎儿进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用腹部凸阵探头经孕妇腹部扫查,观察胎儿整体结构及正常连续关系,完成胎儿常规测量数据,着重观察胎儿腹壁连续性、腹部膨出物的结构,所有病例均进行产后随访。

  2  结果

  2.1  脐膨出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前腹壁中线处脐根部皮肤强回声连续性中断、缺损,并可见一个向外膨出的包块;包块内容物依缺损大小而不同,缺损小者包块内仅含肠管等器官;本组5例均为缺损大者,除了含有肠管外,还有肝脏、脾脏、胃等内容物。包块表面有一层线状强回声膜覆盖,即羊膜;脐带入口位于包块表面,4例位于中央顶端,1例偏于一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有助于脐带位置的确定;脐膨出常合并其他部位的畸形,如心脏、肾脏、胃肠道、面部等,故应注意仔细检查胎儿其他部位,本组5例未发现其他部位畸形;5例中4例伴有羊水过多,羊水指数>25 cm。

  2.2  5例脐膨出患儿均选择剖宫产,产后5 h内全部经一期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随访至今,患儿生长发育良好。

  3  讨论

  脐膨出的病因主要是在胎儿期腹壁发育过程中,胚胎早期原肠由卵黄囊发育而形成在胚胎6周~10周时,消化道生长速度超过腹腔及腹壁的生长速度,此时中肠被挤到脐带底部,形成暂时性脐疝。胚胎10周后,腹腔生长速度增快,腹腔容积增大,腹前壁的头襞、尾襞、及两侧壁皮肤和肌肉迅速从背侧向中线靠拢接近、折叠,此时突出体腔的中肠逐渐向腹腔内回纳,并开始中肠的旋转,在胚胎12周时,完成肠管的正常旋转,同时腹壁在中央汇合形成脐环。如果在上述发育阶段,胚胎受到某些因素影响,抑制或延缓胎体腹壁的关闭过程,由于四个襞中发育受到抑制的不同,可以产生相应的内脏膨出畸形[2]。超声声像图表现产生的病理基础:根据脐膨出及腹壁缺损的大小将脐膨出分为巨型和小型两种,巨型脐膨出:这种畸形是腹侧中胚叶四个襞在胚胎10周前出现体层发育停顿所致。本型腹壁缺损广阔,直径>5 cm以上,腹腔容积小,中肠全部膨出体腔外,在脐带上方的腹壁缺损一般较下方为大,故肝、脾、胃、胰腺等全部膨出腹腔外,肝脏呈球形突出腹壁外,是本型的重要标志,在膨出囊膜下方或接近下缘处可见有脐带残株。小型脐膨出:本型脐膨出是腹壁体层在胚胎10周以后发育停顿,故腹壁缺损较小直径<5 cm体腔发育已有一定容积,使部分中肠已还纳腹腔,并开始肠管的正常旋转,囊内是肠管,在囊膜中央有脐带残株。脐膨出同时又可能伴发其他畸形,发生率在20%~50%左右,常合并有肠旋转不良、膈疝、梅克尔憩室、膀胱外翻、肛门闭锁、先天性心脏病等,本组病例未发现伴发上述畸形。鉴别诊断,与脐疝相鉴别:脐疝内也有肠管及大网膜,但表面有皮肤及皮下脂肪覆盖,脐带连接部位正常;与腹裂鉴别:腹裂胎儿突出物仅为胃肠道,自脐旁突出,在羊水中漂浮无包裹物,且脐和脐带的形态位置均正常;脐膨出胎儿包块自脐部突出,突出物中除胃肠道外还可见到肝脏和其他脏器,表面并有腹膜结构包裹等。总之,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脐膨出诊断准确率高,且方便、安全、无创伤,为新生儿期手术提供了准确的诊断,并为医生及患者家属提供了可靠信息。

 

【】
    [1] 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82.

  [2] 李正,王慧贞,吉士俊.实用小儿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49?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