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探讨
【摘要】 目的:为了防范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服务。方法:分析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制订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增强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加强职业道德及业务培训,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加强护患沟通。结果: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护理纠纷、护理投诉已明显减少。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对预防护理纠纷、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护理;隐患;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医疗纠纷就有了法律的依据,有利于维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及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保证医疗程序,促进医疗在新形势下护理管理者必须认真查找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排除隐患,防患于未然。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应对能力,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 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把医疗服务放在主导地位,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性的法律问题。例如,在床头交接班时没有顾及患者是否可以暴露躯体,有的把患者的隐私在不适宜的场合谈论,这就侵犯了患者隐私权和保密权。个别护士在工作中使用服务忌语,不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对患者或家属的提问态度较冷漠、生硬,甚至不耐烦,对其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服务意识较差。
1.2 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有时护士未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监护仪电极贴错位置、未能调好各参数报警限值、导联线接错、电极脱落等。违反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不认真执行医嘱,遗忘医嘱,遗忘危重患者的特殊处理。特级、一级护理未能按要求巡视。
1.3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护理记录中存在割、涂、粘现象,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医护记录不相符的现象。
1.4 护士专科理论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 抢救危重患者时应急能力差,静脉输液时不能一针见血,对呼吸机、监护仪、简易呼吸器等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给患者家属带来不安全感和不信任。
1.5 缺乏责任心,工作中粗心大意 护理人员未能主动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细致,忽视操作中的病情观察,随意简化操作程序,未能准确及时执行医嘱,护理工作不到位,导致患者受到伤害,增加痛苦,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
1.6 护理缺乏人文关怀 在为患者操作时,未能主动与患者沟通,为大手术后患者护理时,不能主动适应患者需要。未履行告知义务,在进行操作时,未能告知其目的及注意事项,造成患者对护理人员不满意。
1.7 护理管理存在的缺陷 抢救用物准备不齐全,抢救仪器无定时检查及维修、老化,无专人管理,影响抢救工作开展。
1.8 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 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得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隐患,管理层不重视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约束力不够,未能健全应急预案等。
2 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增强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加强职业道德 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更新,患者的维护权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应该从思想上适应这种变化,要主动学习与护理有关的法规,从而增强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观念,规范服务言行,提高服务水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要认真执行医嘱,对患者态度和蔼,与其亲切,耐心准确的回答患者提问,对其合理要求尽可能满足,从思想上、行动上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服务。
2.2 修订落实护理规章制度 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不安全因素,护理部重新修订我院现行的护理规章制度20多项,如查对制度,要求护士一定要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医嘱转抄后,需查对无误方可执行;针对节假日值班人员少,突发事件多的薄弱环节,制定《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规定》,节假日前,各科对急救药品、器械全面自查,及时补充维修,并将检查结果书面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再组织检查;制订了突发事件,如工伤、车祸、突然火灾、停电等事件如何处理和上报程序;制定处理输血、输液反应的方案,规范护士遇输血、输液反应时,如何保存实物,及时上报领导的程序。各科重新修订护士各班工作程序及危重患者抢救护理程序,程序中突出值班护士首要工作是观察记录患者的病情,做好重症护理。建立护理告知制度,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前,都要告知其目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有关医疗护理情况,从而能主动的配合和理解。
2.3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随着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加之患者疾病的复杂性、多变性,护理人员虽然采取了许多方法来保障护理安全,但有时仍不能完全免除护理的问题,因此,必须全面抓好护理质量建设。护理部定期组织护理新知识、新技术讲座及培训班,对全院护士进行业务培训和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工龄0~5年的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新护士独立值班前需进行理论、护理技术操作、急救技术考核合格方能值班。组织危重患者情景模拟考核,抽查护士对上呼吸机、高频机、心电监护仪、心肺复苏仪等仪器掌握情况,并列出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易发生的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从而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技术水平。
2.4 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及国务院卫生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如果医方丢失病历资料或涂改、伪装、销毁病历资料,将要承担相当的法律责任。”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养成及时、规范、客观、完整记录的良好习惯,认真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及护理文书记录要求书写,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应保持一致,杜绝涂改护理文书的不良习惯,同时要加强病历的保管,防止丢失。
2.5 加强护患沟通,确保护理措施及时 护理人员要经常巡视病房,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了解患者的心身需求,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多用解释性语言。当发现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不满意时,要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反映,提醒护士要认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2.6 规范急救器械、仪器的应用与管理 有时由于仪器或器械的质量问题,而造成护理安全隐患,诱发护理纠纷。我们在制定工作职责时明确规定,入夜班护士每天要全面检查急救器械、仪器的功能,发生故障,及时维修,并制定仪器操作程序卡,挂于仪器旁,要求护士必须熟练掌握从而避免了由于仪器故障而影响患者的抢救工作。
3 讨论
随着人们自身利益保护观念的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和投诉,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和护理纠纷[1],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劳动纪律,维护患者就医权利,才能把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通过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制订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持续护理质量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明显提高[2],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护理投诉、纠纷明显减少。
【】
[1] 刘黎艳.22例涉及护患纠纷争议案的原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69.
[2] 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47.